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节的地位质量守恒定律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本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育对象初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少部分化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三、教学要求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想化学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因此,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分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每一种反应类型中选做实验,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质量  相似文献   

3.
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却出现某些课堂为了探究而探究,看似充满了实验探究、热闹喧哗,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化学探究过程如何使学生能将实验探究中习得的经验性、感性知识提炼、分析、归纳进而形成上位概念,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笔者以《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为例.  相似文献   

4.
翁玉草 《成才之路》2014,(21):78-7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内容选自“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在必修2及前面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是在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常见的获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数据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测量以及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同时也为该单元的第三部分“能源的充分利用”中的煤转化为水煤气的热量利用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逻辑性强,体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教材首先在第6页设置“活动与探究”,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测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方法;然后介绍了某些反应的反应热无法测量,从而引出进行反应热计算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计算的依据-盖斯定律,并在第8页设置“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在讨论例题的基础上总结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一般思路,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相似文献   

5.
1 探究背景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利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对原子、分子的学习和微粒观的建立,已经能从微观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还不能将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三不变"(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这一宏观现象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当学生看到由于浮力的影响而导致天平失衡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质量守恒定律.鉴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消除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消除空气浮力影响的专题探究.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还具体学习了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课改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化学反应在高中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过程十分抽象,学生在理解中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应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将实验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一、重视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法在化学课堂中,演示实验是教师经常选用的教学方式.演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一节很经典的化学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实验出发。以边讲边探究的形式进行,一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建构理解的基础,还给学生留有了广阔的建构空间。  相似文献   

9.
许燕红  邱卡 《广西教育》2012,(30):25+27-25,27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由于该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还要注意知识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把握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的《化学2》(必修)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更多的中学化学教师更好地熟悉本节内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周秩榆 《广西教育》2014,(45):10-10
正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参加实验习得知识,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进行探讨。一、实验前的准备科学实验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在备实验课时,要认真分析本节实验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必要时还应提前亲自做实验,以了解实验中易出错的地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1.
魏连军 《考试周刊》2013,(76):147-147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现象,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化学探究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以后顺利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君 《教学月刊》2006,(10):58-5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全章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在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通过用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来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说实验现象明显,学生也能接受。但是笔者认为这个实验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说明了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不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论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扩展既是可行的,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法,完全有能力从定量的角度来学习;另一方面,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把教材中的定性实验改成定量实验加以考查的趋势,作为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加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5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中的实验内容.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问并进行实验创新,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能不能彻底理解所学的知识,演示实验是关键。有些化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的抽象,这时只有通过演示实验才能理解整个过程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化学反应,仅凭教师一张嘴是很难说清楚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还能通过教师的操作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初步掌握实验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实验奠定基础。知道了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才能够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在学生层面,这对他们观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有着非凡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实现途径,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探索思考基本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学多注重教师讲授,实验仅作为教师讲授的辅助活动,而非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16.
在教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时,我原本想以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为重点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后米发现对生活中一些化学反应所存在的物质质量减少而另外一些反应质量增加的矛盾现象,学生充满了困惑与好奇。于是我决定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更多的引入矛盾的化学现象与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体现新课程精神。  相似文献   

17.
《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是学生从化学键的本质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之后学习的一节内容,它从能量的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的自然规律,在学生的认知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堂好比是一个化学反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教师是催化剂,而学生是在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在适合的条件下经过分裂和重新组合转化成新的物质。化学反应的进行遵守着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反应物,反应就不会发生。同样,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活力四射的课堂。如何绽放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的参与。一、注重教学转变,突出学生地位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习效率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设想本节课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通过高一年级的化学学习,学生了解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可能速率不同.笔者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板块贯穿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实验教学,运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是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所谓实验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步骤,观察一些化学反应,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