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弗雷格和胡塞尔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都对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潮进行了猛烈批判,引发了围绕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持续争论。研究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哲学上的相互影响与区别,理清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分野的线索。当代语言哲学、知识论和逻辑学领域中"自然主义"的复兴让不少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反对心理主义"以及"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否彻底驳倒了心理主义"等问题。从逻辑学视角重估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把握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深入地思考"心理主义"的含义、心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布伦塔诺主张哲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严格性”和“精确性”。他以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立场提出了一种关于先天善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他对后世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探究价值现象的独特理论径路,即以心理学为基石铺垫通往价值本质的路径,将价值的界定建立在心理现象及其内在意向性和自明性的基础上。当然,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与后世心理主义价值理论所依据的各种现代心理学理论有重大的区别。布伦塔诺对于作为活动的心理现象的强调,对内知觉与内观察的区分以及心理现象只能由内知觉把握的观点,都使他的描述心理学与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他的描述心理学是对“心灵”整体的、能动的、内在的本性的一种重新主张。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的哲学研究始终与逻辑学和心理学有关,而两者的关系在心理主义批判前后有着深刻的变化,所以,弄清批判的真实含义并进而厘清批判前后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将会使我们站到胡塞尔现象学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4.
在现象学语境中,心理主义特指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研究趋势,它主张取消观念规律和实在规律之间的差异,消除逻辑之物和心理之物的分野,力图将逻辑规范性还原为心理规律性。心理主义的这种做法被胡塞尔概括为三个成见,即认识的规范性需以认识的心理学为基础、逻辑的事实性内容乃是诸多心理构件、逻辑学乃是明见性理论。心理主义的关键在于其判断理论,冯特、迈尔、布伦塔诺以及利普斯等人的判断理论是心理主义判断理论的典型代表。青年海德格尔继承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立场,指明了心理主义判断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错失了逻辑学的现实性问题,取消了心理学的现实性与逻辑学的现实性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在借鉴洛采的现实性理论之后,海德格尔明确将逻辑学的现实性规定为有效而非实存,由此便成功地将逻辑学移除出心理主义领域。  相似文献   

5.
究竟什么是价值——价值概念的广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价值概念多种多样,观点纷呈,虽各有意义,但充满歧见和混乱.对价值的哲学界定,应坚持关系价值论、效应价值论和系统价值论基本立场.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在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中所产生的效应,既包括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也包括主体对客体的效应.确立价值的哲学概念,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需要,是解决当前环境、生态问题的需要,是解决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的矛盾,促进价值体系科学建构、有序推进、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逻辑学的发展历史上,心理主义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弗雷格的《算术基础》和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的发表,标志着反心理主义获得胜利。不论是强心理主义还是反心理主义的观点都过于极端,逻辑学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探索句子的构成,并且阐明句子之间的关系和命题之间的蕴含关系,而心理学则侧重于精神活动的事实和事件。心理学的事实有助于逻辑学命题的理解,但是心理学不来源于逻辑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相互约束的,并且逻辑学和认知科学也是相互约束的。认知科学作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逻辑的一个交叉学科是否可以看作是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的一个和解?  相似文献   

7.
心理主义在伦理学研究中不仅是流行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传统。心理主义通常包含本体论心理主义与方法论心理主义,它们或它们的混合都可能存在于伦理学研究中。无论何种心理主义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它们是目前伦理学中出现独断论与怀疑论的主要根源。只有给出一种新的研究纲领才能真正摆脱心理主义的困扰,而语言哲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研究纲领。在语言哲学中,伦理学研究可能真正克服心理主义的困难,并可能导致伦理学研究的真正深入。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是对经验转向的超越。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不仅描述、分析技术实践中的价值与规范,还评价了这些规范和价值,即涉及对哲学分析本身(元层面上)采取规范性立场。规范性价值论转向包含两种立场,即反映性立场和实质性立场。在现实中,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技术哲学应该重视"内在的善"的相关性问题,应该学会应对规范性价值论转向给技术哲学领域带来的挑战,而不是仓促地步入规范性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9.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后的"价值论转向"之"价值",若可区分为研究对象层面上的价值和元层面上的价值,那么,"价值论转向"可包括描述性价值论转向(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价值)和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技术哲学中的价值)。所谓描述性价值论转向,它基于经验转向来研究价值在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专注于对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各种价值和规范进行经验性哲学分析,从实质上来看它是对经验转向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价值”既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又是经济学领域的基本范畴,更是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价值”呢?本文从历史演进角度对哲学价值范畴和当前从三个视角进行分析而形成的客观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和关系价值论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价值与价值范畴、价值的存在与表现、价值与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对价值范畴进行了哲学解析。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消费心理决定消费行为。超前消费心理,作为消费心理的一种类型,其伦理价值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我们会发现,超前消费心理及其行为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激发个体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并扩大生产,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实证主义、现象学和释义学的影响下,西方心理学形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它们既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又使心理学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而在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心理学的统一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Z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理论构架,实现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拓新的理论视野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学理上而言,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证实的心理现象,它是以本体论为前提预设,以可证实性为表现形式,以实验方法为技术支持,在与研究者的绝对分离中,成为心理学在学术规范内唯自然科学化研究的先导。然而,从文化学视角,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观性、价值性以及心理的常识性水平,表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在客观性的背后是鲜明的文化品性。所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品性彰显,呼唤着心理学研究从学理上的努力向价值追求转向,呼唤着心理学研究的文化个性。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研究对象成为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学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5.
异常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异常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从不同的理论出发,阐述了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两种理论对于异常心理研究的价值和不足,对于深刻认识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提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效果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的微观组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享有主宰地位和话语霸权。班级本应是学生实现个体价值和师生共享智慧的场所,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则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班级心理契约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相互的期望,以及双方之间的一种责任、义务、承诺与互惠。文章在分析班级心理契约的特征和功能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班主任构建和维护班级心理契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心理学是否仍然具有理论魅力和教化力量,心理学者是否真的在思考和创造,关键在于心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是否发生真正的改变。中国心理学传统以关注人生命的完整性、目标的人本性和价值性以及方法论的关系化取向,在与科学心理学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中,成为科学心理学高举"反思之刀"实现自救和新生的重要学术资源、创新资源和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价值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遍及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文章以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网;个体心理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的不同因素;社会文化心理制约下的音乐审美价值,简要地论证音乐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大学课堂需要积极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世纪引入我国的一门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由于其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与时代需要相融,它的应用价值及作用,被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所认同。文章作者就几年来在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讲座和选修课的体会,仅就积极心理学"积极"的实质及其意义,提出:中国的大学课堂需要积极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