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西方美德伦理学者的理论实践看,不宜将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简单看作是亚里士多德美德思想的现代复兴.问题不是作为一种过去式的或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而是作为一种自觉与规范伦理学相区分的理论类型,美德伦理学如何证明自己比对手更具备理论优越性.以安斯库姆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者从两个方面对比进行了论证,以期构建一个更为完备的理论类型.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对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些国内学者已经把视线投入到西方美德伦理学更为广阔的领域中。但问题与局限也是突出的,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乍看之下不成问题的西方伦理学的范围,细想之下却是珍上需要慎思的问题。“西方”和“伦理学”各自向人们的理解力呈示多种语义。“西方”在现代汉语中现有四义:地理西方、政治西方、经济西方和化西方。而化西方在西方历史的远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所指不同。各时期的化西方所指涉的地域应当综合加以考虑。西方哲学家们对“伦理学”的理解是多式多样的,大体可归为四类:第一类可称为亚里斯多德式,属于道德规范论或德性论;第二类可称为芝诺-伊壁鸠鲁式,属于人生哲学;第三类可称为康德式,属于道德形上学;第四类可称为摩尔式,属于道德语言学。其中第一类理解占主导地位。这四类理解应当被兼顾。基于对“西方”和“伦理学”的语义分析,西方伦理学的范围严格地被界定。就范围而言,西方伦理学史不等于欧洲伦理学史,不限于西方哲学伦理学咣,不同于西方道德史。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从伦理学视角来诠释教学自由是西方教育思想的主流和传统。尽管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人们从伦理学角度来诠释教学自由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但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教学自由彰显着教师的道德责任,体现着师生间以善的方式诠释教学的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5.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当代伦理学概念,它具有当代伦理学的结构.在强意义的"现代假设"(modern assumption)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是美德伦理学,在弱意义的现代假设下,它可以是美德伦理学.依据当代伦理学结构来考察古代伦理学是不合理的.当代伦理学结构导致了伦理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应当互补和融合,以实现在解释道德生活方面的协同.  相似文献   

6.
伪善研究的视角在西方语境与背景下呈现出多学科化,而在具有基础性的伦理学这一视角下,伪善研究直到现代才在道德哲学家那里受到重视;并且,"伪善"这一概念也被认为至少不是一个古典哲学的术语。然而,伪善的道德内涵以及与之有关的伪善现象与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尤其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善’的虚假印象"、亚里士多德的"显得是某种善的东西"为界定伪善的道德内涵提供了具有历史厚度的学理渊源。也就是在这样的西方古典伦理学视角下,伪善的本义即"似善非善"便浮出"历史水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环境伦理学两大理论类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它们存在的哲学理论根据和价值指向上都不同程度地反应出了其西方中心论的价值立场与价值指向,另一方面,从西方文化背景的视角看,西方环境伦理学也存在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伦理思想有其悠久源渊,但却没能发展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生态伦理学理论,比较今天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兴盛,我们不无点感伤.为此,探讨因由,找到根源,为今天生态伦理在中国大地的重新辉煌进微薄之言.  相似文献   

9.
美国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各种社会运动息息相关。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对美国妇女史研究的内容、方法的转向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到融入主流文化的发展阶段,美国的妇女史研究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边缘到研究热点、从简单的"她史"到对整个女性群体深入研究的发展过程,成为当今新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历史承继及其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0,(12):36-42
从19世纪中下叶以来直至今日存在和发展的现代西方伦理学,是以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近代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以及古典功利主义的发展困境为起点的.古典伦理学向现代伦理学的转换,是非理性主义的意志论,存在主义及现代经验主义的元伦理学、情感主义等的兴起.现代西方伦理学目前处在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三种规范伦理学(分别以罗尔斯、麦金太尔和哈贝马斯为代表)各显异彩,而应用伦理学则盛行其道.  相似文献   

11.
普通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转变,根源于科学技术和人们普遍价值观的转变.传统以“善”为指导原则伦理标准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应用伦理学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方式正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绍平教授所著的《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对于传统伦理学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开辟了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休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休谟的自然之德虽然体现出他依然流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是"与"应该"的区分瓦解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的合理性,对德性的泛化和对德性整体性的消解,也显示出他对亚氏伦理学的背离,所以休谟伦理学不同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同时,休谟对规则和功利的探究又启发了其后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可以说,休谟伦理学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向近代规范伦理学的转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学者关于环境伦理学进行研究的同时,进行批判,指出其中存在着浪漫主义、西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学者在进行环境法学研究时,有存在着"真理化"的倾向,使其发展脱离了社会实际,不能立足于中国的法律构建和环保实际。环境伦理学和环境法学所存在的问题贯穿着二者发展的始终。因此笔者认为首先环境伦理学需要为其存在建立合理的理由和合适的论证方法。其次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带动着环境法学的转变。最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学会"伦理共存"。  相似文献   

14.
本命题基于这样的分置纯粹伦理学(或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或实用、实践伦理学).纯粹伦理学是理想的、概念的,它关注终极合理性,并不要求直接的现实性.纯粹伦理学由个体的、"身体性"的人出发,也在终点上回到这个"身体性"的个人,"身体"构成它的逻辑起点.纯粹伦理学是一种反对传统的身心二分法的以身心一体为基础的新的伦理学--自体中心的伦理学它呼唤一种崭新的自体中心的道德,这种道德将依持"人"的感觉而不依靠神的意志,依靠"人"的自我意识而不是依靠外在超越主体的威权;它坚持身体的人作为唯一道德主体的地位,坚信善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性存在之中;人不仅是身体的人,还是个体的人,自体中心的伦理学的中心基点是,人类的道德实体是个人.纯粹伦理学要求建构一个后上帝、后圣人的道德精神,强调人在规范伦理学道德教条面前的主体地位;强调个人对于公共信念的否定权与认同权的一致;它不否定道德的共通与共同,但对于规范伦理学的保守性甚至反人道性具有更强烈的主体自觉和更主动的叛逆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反思,探求诱发危机的道德因素.为了应对和防范金融危机,我们需要进行道德救援.  相似文献   

16.
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本质、道德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制裁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巨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伦理学发展关键在于建构新的伦理学理论体系。综合各项意见通过反思得出以下关于中国伦理学发展应当如何构建新体系的几点看法:以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人作为伦理研究的出发点;以中西方传统文化作为理论资源;以构建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相统一的新理论体系为原则;以促进形成讲公平、合理性的现代和谐社会为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表现主义对美国艺术乃至整个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中流砥柱以及美国20世纪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克逊·波洛克以其独特的美学观点与创作手法在西方艺术史上留下了极富个人特色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美国医学院校中伦理学作为必修课的学习范围,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参考读物以及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通过对58份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的重点研究,发现共有10种教学目标,平均每个院校3种;3种教学方法,平均4种;6种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平均2种;39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平均13个。这些教学大纲共要求或推荐1191种不同的读物,其中只有8种为6所以上的院校所使用。研究表明,美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五花八门,但“理想”的伦理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所体现,几个方面的不足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从微观伦理学转向宏观伦理学,关注工程文化;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不仅仅局限于案例教学与伦理理论讲授,而采用项目设计方法和价值识别设计方法等;在教学主体上工程师和伦理学家走向联合与合作,教育对象也逐步扩大为工程师、管理者、工人、普通公众等工程共同体。这些新转向充分体现现代工程发展特点,符合现代工程教育规律,从而推动了美国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