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王云五(1888—1 979)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邀请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3年应蔡元培邀请就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以后曾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务。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是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晚年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时期主持编纂的最重要的系列丛书之一,是王云五先生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份重要的出版遗产。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是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晚年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时期主持编纂的最重要的系列丛书之一,是王云五先生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份重要的出版遗产。  相似文献   

4.
李辉 《编辑之友》2005,(3):75-77
196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70周年,这一年也是王云五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恰满两年.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年届八十的王云五在<七十年与二十七年>中回忆起当年被胡适推荐加入后,"卒结下不解之缘,蝉联八年,短期他就又被坚邀返馆,主持全局;复经十七年,连前八年,人生百年已耗其四分之一于此,盖势成骑虎,欲下不能;又以迭遭丧乱,欲去亦有不忍."商务印书馆历经三次战争劫难,幸赖王云五救危扶颠三度复兴.1964年秋加入台湾商务印书馆后的王云五自称进行第四度复兴.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一个案评析王云五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对其出版理论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翰伯(1914-1988),20年前中国出版工作的领导人.燕京大学毕业,"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者,一生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58年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1978年任国家出版局代局长,对出版工作建树颇多,最先主持系统地翻译出版西方学术名著,组织出版了大批辞典工具书.他坚持原则,思想解放,善于独立思考,颇有主见,襟怀坦荡,作风高尚.  相似文献   

6.
台湾图书出版业考察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2月26日至2002年1月5日,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余敏为团长,魏玉山、徐升国为团员的中国出版科研代表团,应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的邀请,对台湾的出版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8.
吉路 《北京档案》2004,(8):46-46
2000年10月,正在北京参访的台湾老朋友林书扬(时在台任“劳动人权会”会长、曾任“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应北京大学马克思学会邀请,到校园作专题报告,题目是“50年代国民党在台湾的白色恐怖”。演讲的当天,他率领的参访团要与全国总工会、全国台联开一天的研讨会。所以,报告安排在晚饭之后。  相似文献   

9.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久的出版社。甲午战争失败后,一些力图自强的爱国人士,主张开发民智,来挽救危亡的中国。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夏粹芳、鲍咸昌等人在上海筹集资金创立商务印书馆。参加过戊戌变法、当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菊生),主持商务  相似文献   

10.
选址东湖岸边的珞珈山 20世纪的民国初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王世杰在这个期间做了许多关乎他人生的大事情,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早年参加了民主革命,涉及很多领域,一生在政界、教育界、法律界、学术界身居要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曾经担任过很重要的职务,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前后任职60年.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的事件,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之窗     
郝明义挥别商务印书馆解读台湾阅读市场变化曲线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郝明义,决定于1999年12月底辞去职务,专心经营他自创的大块出版社后,立即成为台湾传媒关注的焦点。台湾《中国时报》先后发表了该报记者陈文芬、徐淑卿采写的有关郝明义对迈向新世纪的台湾阅读市场和未来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3.
刘玉川 《陕西档案》2013,(2):18-19,5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档案管理交流,推进两岸档案管理合作与发展,相互学习、借鉴档案管理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新的较快的发展,应台湾中华多元文化艺术复兴协会的邀请,由省档案局副局长李乃斌任团长、省档案局巡视员刘卫任副团长的档案工作考察团一行7人,于2013年1月26日至2月2日赴台湾进行访问考察。  相似文献   

14.
傅秉常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任职,1943年任国民政府驻苏大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法国,1957年回到台湾,1965年去世.2009年傅秉常孙女傅錡华从英国来到南京,向有关单位捐赠了数份民国时期有关南京蓝家庄房屋的文件,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商务分馆成立于1948年1月,当时的商务总馆位于上海,在全国拥有近30家的分馆,分馆依规模的大小分成三个等级,台湾分馆属于三级,分销只是销售单位,出版工作一直是由总销负责,后来台湾的商务分馆变更注册为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独立运作出版事业。目前大陆地区以外的四个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商务  相似文献   

16.
甘乃光对我国近代档案学建立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乃光,1897年生,广西岑溪人。1922年,甘乃光在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大革命时期,他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甘乃光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27年10月,甘乃光出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委员。同年底,又出任广州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省国民政府卷宗中,我们发现了一份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亲自书写的聘书(见下图)。通过仔细阅览,档案上所载的张之江与浙江省国术馆的故事也浮现出来了。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省盐山县人,著名武术教育家。他自幼文武双修,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曾任陆军上将。解放后,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任民革中央委员。1927年,他脱离军界,任国民政府委员,全身心地投入倡导国术运动。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提倡移风易俗,改变将国术视为“民间杂耍卖艺”的偏见,提高国…  相似文献   

18.
熟悉现代出版业的人大抵不会对“张元济”这一名字感到陌生。张元济先生耗费大半生精力,致力于经营商务印书馆。他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使商务印书馆从草创初期的一家简单印刷企业变成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主,兼及其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编辑学刊》2006,(5):61-64
从1913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到1936年6月出版《药用植物》一书,鲁迅与商务印书馆交往23年.在此期间,他以书信、杂文等形式对商务印书馆作过许多零星的评论,这些评论有的涉及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有的臧否商务印书馆的具体人员.从这些评论中隐约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即商务印书馆更多时候是他批评的对象.对于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对鲁迅的这些评论作些简单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亦杰 《今传媒》2009,(6):74
最近,在《百年五牛图》一书中,读到了一代报人张季鸾的事迹,受益匪浅.张季鸾,祖籍陕西榆林.1906年赴日留学5年,1911年学成归国,应于右任邀请,出任辛亥革命前后很有影响的上海《民立报》编辑,正式开始报人生涯.此后十余年,他辗转京沪办报,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辑,文名天下皆知.1926年9月,他出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持编辑、言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