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典型报道 我们的新闻事业,历来重视典型报道,它是经常运用的传统性重要报道手段。 说起抓典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文学中的典型。 首先,有必要弄清新闻典型与文学典型的原则区别。对此,50年代曾有人写了专门文章,一些研究成果,基本被概括进《当代新闻学》一书,不妨摘录一些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69338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两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和《军事记》等45家军地报刊上刊稿380余篇。这与该部队的“党委报道日”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一个新闻记者的业务功底,不仅表现在捕获新闻线索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新闻信息的解析、评判和取舍能力上。在筛选稿件过程中能果断放弃同样需要功底——而且是硬功底。  相似文献   

4.
让“三农”报道鲜活起来,应该念好“准、深、近”这个“三字经”。首先。要力求“准”字。服务农村改革。从农民的意愿来讲,他们希望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由于他们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正常的不是新闻,不正常的是新闻。——这是不少新闻理论体系中所开列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之一。中国的新闻教材一般也没有排除这一标准。(一)可以说,我们的记者还具备起码的职业修养和训练,大家在“常规”的理解上有着明确的共识,绝对不至于把“反常”简单地理解为“人咬狗”(虽然人咬狗也是新闻),这里所说的“常规”是:社会共同的规范。意识形态的社会规范有:共同的是非  相似文献   

7.
8.
“中性”报道的提出这几年,新闻界关于“中性”报道的说法很热门,有的甚至把“中性”上面的引号也去掉了。那末,中性报道的提法(即使是加了引号的)究竟是否正确、有没有科学性呢?能不能成为一个新闻学名词而长留于世呢?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或者干脆地说,持否定态度。“中性”报道的提出,大概是1987年第7期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1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汝州出现“蛇吞象”奇观》的消息,报道了当地两家农民企业兼并三家国有企业的事件.紧接着,从4月3日至14日,该报又以“怎样看待汝州奇观‘蛇吞象’”为栏题,分6次(其中后3次为整版篇幅)推出连续性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地披露、分析和讨论了“蛇吞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章于炎博士介绍,在当今美国报界,以媒介融合为指向的"全媒体报道"已经比较普及。无论是《今日美国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之类的大报社,还是影响力较小的中小报社,都在近两年普及了"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1.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2.
“负面新闻”报道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面新闻”不同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新闻信息只是一种信息的原始状态,就其本身的价值判断而言,它是负面的,比如说地震、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还有社会上的种种违法乱纪、悖于道德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坑蒙拐骗、色情暴力之类的丑陋现象,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人为的灾难等。而“负面新闻”的含义,通常是指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是“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它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各项改革的日渐深入,消费纠纷、个体维权、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而且错综复杂。作为党报,理应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回答或帮助读者解决遇到的种种难题。鉴于报社目前实行全员定额计分管理制度,为了鼓励记者采写此类报道,《清远日报》从2006年起,推行了“难度报道”加分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十一”过后,不少媒体开始反思自己的“假日经济”报道。在此,我们刊登几位记者就自已参与报道的感受,总结经验、整理思路、研究方法、探讨规律的文章,希望能对今后的“假日经济”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15日,巴尔舍夫斯基与石广生共举酒杯,共贺中美世贸谈判取得双赢的结果。无数的闪光灯与摄像机记录了这一历史的时刻。入世立刻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此以后,举国上下的各路媒体对此展开了新闻轰炸,入世报道纷纷出台。综观本次的入世报道,大致可分为三类:入世谈判报道,入世背景报道,入世与我们生活报道。入世谈判报道以新华社的通稿为主,各报台基本上采用了这篇严格遵循新闻5要素的稿子,文章具有官方的权威性,但显然内容不够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新闻传播策划中记者的主体参与 在新闻传播策划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进行的报道策划。这种组织报道,是为了使报道更加完美,只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人们是不会有多大意见的;另一种策划,即新闻工作者参与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按计划完成,尔后再予以报道。对此,我以为是可行的,只要实施时按“新闻传播策划”基本的要求办事。  相似文献   

17.
“冰点”报道这一词,我最初是从《中国青年报》上看的,该报的“冰点”专栏曾被读者评为“我最喜爱的栏目”榜首。何谓“冰点”报道,据我个人的理解,其意自然与“热点”报道相反,即是,不去翻炒那些所谓的“热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表达普通民众的心声,从被社会遗忘或被认为没有新闻的角落中寻找新闻。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有意地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采取大  相似文献   

18.
19.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20.
“战地报道”相对记者而言更具挑战性和危险性。我曾5次到伊拉克、2次赴中国驻非洲维和部队采访,我感到要学会自救,避免非战斗减员,出发前一位军医辅导我们战场自救时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关键时候兜里有个急救包比有个馒头更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