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本大学出版社是日本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出版业中最为独特的一支,无论其设立、经营还是行业功能都独具特色. 一、总体现状 从名称上看,日本大学出版社称谓并不统一,通常有三种,分别为大学出版会、大学出版局或大学出版部. 从数量上看,与日本大学数量相比,日本的大学出版社数量较少,目前处于持续稳定经营状态的大学出版社只有49家,而日本全国有大学778所,平均16所大学1家出版社.大学出版社数量少的成因在于出版社经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具有如此资本积累的大学在日本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陈磊 《现代出版》2000,(2):63-64
日本的大学出版社目前共有25家 ,分布在日本的12个都县市。虽然日本的大学出版社的数量较少 ,但由于其与日本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研究日本的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发展进程 ,对了解整个日本出版业与国家环境之间的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大学出版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出版社数量少据最新的日本出版年鉴统计 ,全日本的出版社共有4487家 ,这其中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运作的有2632家 ,以有限公司的形式进行运作的有346家 ,此外还有个人的254家 ,社团法人173家 ,财团法人148家 ,宗教团…  相似文献   

3.
曹巍 《现代出版》2001,(3):9-11
2001年9月5日,第五届中日韩三国大学出版社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五十余所大学出版社的代表与远道而来的日本、韩国大学出版界同仁汇聚在上海,共同研讨三国大学出版社共同面临的问题。选择上海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地点、讨论“因特网与大学出版”这个前瞻性的话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阚延河到会并发表讲话,中国大学版协理事长彭松建、日本大学出版协会理事长渡边熏、韩国大学出版协会会长安相炯分别代表三国代表团致辞,作为东道主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4.
二、大学出版社之于大学。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日本大学出版走到今天,有着必然和偶然的原因。 1.不能实现产业化 至少在明治时期,日本个别大学就有出版活动。到了当代,从事出版活动的日本大学比比皆是。然而,“历史悠久”的日本大学出版,却始终不能产业化。原因就是,在日本,干什么都讲究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什么吆喝什么。比如,日本大学的“正业”,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二、大学出版社之于大学。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日本大学出版走到今天,有着必然和偶然的原因。 1.不能实现产业化 至少在明治时期,日本个别大学就有出版活动。到了当代,从事出版活动的日本大学比比皆是。然而,“历史悠久”的日本大学出版,却始终不能产业化。原因就是,在日本,干什么都讲究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什么吆喝什么。比如,日本大学的“正业”,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6.
曹恒娜 《新闻世界》2011,(5):225-227
从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运作情况看,出版教材教辅为大学教学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而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努力还很不足,甚至有出版不力的现象。但是大学出版在学术类图书的出版上有着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大学的学术资源、作者队伍、读者资源等,因此大学出版社如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术出版上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大学和大学出版,其目的都是为了传递知识。大学出版社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己任。大学与大学出版的互动,有助于出版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迅速,但在学术出版上有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建文 《现代出版》2000,(2):11-12
今年4月12日至24日 ,以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彭松建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 ,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日中文化协会的协助下 ,代表团在名古屋市举办了中国著名大学出版社图书展览会 ;参加了日本东京国际书展 ;出席了日中文化协会设立纪念大会 ;参观访问了日本东京的东方、内山、亚东等中文书店。访日期间 ,代表团成员与日本大学出版社的代表 ,日本一些出版社和中文书店的代表以及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网络出版公司的代表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 ,从而对日本出版产业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的美术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有专业美术出版社50多家,每年全国图书订货会的交易额均在10亿元以上,但据有关统计数据反映,综合、科技、少儿、教育、大学出版社所占的市场比例大大超过了美术出版专业社.  相似文献   

10.
林全 《现代出版》2003,(4):41-4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大学出版社也走过了轰轰烈烈的20多年发展之路,从最早恢复建制的两家到今天的百家,成为出版界一支充满活力的劲旅。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的大学排行的机构、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日本大学排行的特点作了分析和评述,并概括了日本国内对大学排行的态度以及由排行反映出的日本大学的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12.
虽说大多数国家都建有大学出版社,以出版大学教学用书,反映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但就大学出版社的数量,显然较一般商业出版社是少之又少。即使在出版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学出版社数量所占国家出版社总数的百分比也不到10%。 日本 根据最新的日本出版年鉴,日本的出版社共有4487家,而大学出版社只有25家。显见,大学出版社所占比例很低。而且,规模均较小,人员较多的是熊本工业大学出版中心,约有350人左右。注册资金,在日本属于中小之列。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到2008年,对于中国出版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意义非凡。30年间从无到有,从孱弱青涩到蓬勃发展,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商业现象,这一页值得我们认真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的分析:喜忧参半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学出版社共计103家,其中有4家主办单位已合并,但出版社还未完成合并.大学出版社除了作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前身的于190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出版部外,50年代初建立的人民大学出版社是第一家,之后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余的都相继建立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大学出版社在我国的出版业中已从原来的补充地位逐步转向主体地位,成为一支重要方面军,一支不可忽视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中,地方大学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形势越来越严酷。怎么办?作为一个地方大学出版社的工作者,我拟从地方大学出版社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的角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地方大学出版社是中国出版方阵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特征,一是属于高校社,二是属于地方社。在当今出版业严格的专业分工和属地管理的背景下,仅此两个特征,就大大地限制了出版社发展的空间,由此带来了地方大学出版社在发展中的先天性劣势。其一是品牌劣势。与社会专业出版社和教育部所属高校出版社相比,地方性大学出版社因其母体———大学的关系而…  相似文献   

16.
仔细拜读了《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使我想到的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男儿悲歌。我国现有100多家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但是,与牛津、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相比,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层次要低得多,影响要小得多,还谈不上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出版业十年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曦 《出版经济》2004,(1):18-19
日本很早就被誉为"出版王国".的确,日本的出版业非常兴旺,虽然近几年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大大小小的出版社总保持在4300家左右,就业人员大约在高峰期大约有10万人,现在也保持在8万人左右.营业额在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23000亿日元以上,其中前十名大出版社的营业额就占了总额的近百分之四十.  相似文献   

18.
张李松 《新闻世界》2014,(4):255-256
小林一博的《日本出版大崩溃》一书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日本出版业大崩溃的现象。本书深刻具体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的泡沫化现象以及面临的困境,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纵深去看,日本出版业的困境,很多方面其实并非日本所特有,中国的出版业也正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为学习交流、开拓国际市场,“非典”甫一平息,8月下旬,全国大学出版社代表团就踏上了一衣带水的东瀛,到日本进行访问。代表团由15家大学出版社的17位同志组成,大部分是社长、总编辑。大学版协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天蔚任团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日本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的出版面临困境,由此亦可窥见日本出版业多年不景气之一斑。在这危难之时,大学出版社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变换手法在图书营销方式上锐意进取,千方百计为学术图书开拓销路。 今年5月,关西学院大学出版社召开理事会,决定与该大学生活协同组合(是统辖校园内生活商业服务的职能组织,简称生协)签定合作契约。双方约定,大学出版社无论推出多少种优秀图书,一旦生协营业能力停滞不前,出版社将停止供货。目前,生协已以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