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杰里·丹特斯科(Jerry Dantzic)被美国摄影界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生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艺术、音乐和冒险故事写作。在上世纪70年代,他成为宽画幅摄影的探索者。他的作品被美国的主要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和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展览和收藏。他的作品集《纽约——聚焦50年代》被誉称为纽约上世纪50年代的视觉诗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美国博物馆的现状究竟怎样呢? 首都华盛顿的希尔浩恩博物馆副馆长兼园林雕塑部主任司蒂芬·E·韦尔含蓄地笑着,给美国博物馆的现状打了“83.5”分。正如他所暗示的那样,这种现状是很难说的,比如,许多博物馆新建或修复了一些馆舍房屋,但却缺少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研究室。令人乐观的是,1985年以来观众普遍增多,即使是在1986年,国际恐怖活动使国际游客大大减少,但是国内游客大为增加,使博物馆也挺过来了。而且,博物馆的收藏品也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 ,世界博物馆发展最强劲趋势是其教育功能的不断加强 ,作为博物馆教育众多研究成果之一 ,博物馆教育的艺术性 (或艺术特征 )正逐渐被博物馆界认同 ,“博物馆教育是一门艺术”的宣言时常出现在博物馆的有关论著中。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包括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内 ,对博物馆教育艺术特征的认识未必一致。坦率地说 ,如果仅仅因为陈列展览讲解的发声、语调、仪容、姿态等方面移植某一种或几种艺术的方法就断言博物馆教育是一种艺术的话 ,未免过于单薄 ,甚至狭隘。因为这些内容也许基本上属于技巧的范畴。所以 ,对博物馆教育艺术特征的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不仅在绘画创作和艺术理论上影响深远,而且树立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座丰碑。他的作品曾在大英博物馆、巴黎赛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等世界级艺术殿堂展出,他的画作在苏富比、嘉士德等国际大拍卖行拍出天价。刚刚揭晓的“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吴冠中先生以去年公开拍卖作品的总成交额达3.7亿元名列榜首。有评价称,吴冠中是21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李薇 《今传媒》2017,25(10)
在我国国际传播语境中,经济发展和文化输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中不断探寻海外文化高地,其中包括创办孔子学院,扩大我国媒体海外建设等.在文化领域中,文博交流展览不断被"请出去",且收效甚好,最早可以追溯至1935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作为传播主体的博物馆业在随后的日子里依然活跃于国际传播中,如2013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兵马俑展,以及201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秦汉文明"展览,都曾掀起一轮轮的"中国热".本文拟从博物馆业的国际传播意义为立足点,分别概述中国博物馆业国际传播简史,现代博物馆与重大公共事件的互动关系,从中探析我国国际传播中做为传播主体的博物馆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7.
光荣榜     
孙言兵同志,现任临汾日报编委、农村部主任。他虽然是一位基层小报的编辑,但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业绩,他的众多报纸编辑与版面设计成果、创立的版面设计理论和既为农民办报又为农民办事的感人事迹,对我国报纸版面的革新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以文品、人品俱佳,硕果累累,1998年9月荣获我国专职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这是山西新闻界在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连续4年摘取了我国新闻界人物和作品的最高奖,在我国新闻界设立的4项最高奖中,他一人独得3项:1995年荣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6年版面荣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的报告——对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里齐奥·马吉是国际生态博物馆著名专家,意大利社会和经济研究所教授。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会议后考察了贵州、内蒙古的生态博物馆。他的考察报告已刊登在会议的论文集中。今年6月他再次来华考察了北京和云南的文化遗产和生态博物馆。这是他写给苏东海先生的考察报告,文中提出了对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议。本刊得到苏先生和马吉先生的同意,发表其中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995年某一天,英国人尼克·皮尔斯在德拉姆大学的东方博物馆,偶然打开一个尘封的盒子,里面装有旧照片。照片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景观,这个城市对一般欧洲人是陌生和遥远的;但对尼克却不陌生,研究中国艺术的他认出来那是中国的旧北京城,而且至少是百年以前的景  相似文献   

10.
王永元,浙江日报国际国内新闻部主任编辑。在长夜班编辑岗位上度过了近30个春秋。他敬业奉献,任劳任怨;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是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被评为浙江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授予  相似文献   

11.
<正>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中,众多钱币、银行类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和大量展览的推出,是钱币界最为辉煌的成就。仅就展览方面而言,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比此前五十年间的总和还要大。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到1999年的五十年,是钱币银行博物馆展览的起步阶段。而2000年到2009年,则是腾飞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6,(4):14-18
陈俊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特邀高级顾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199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到北京邮电学院任教。1961年获前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78-198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1998年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前言对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的馆长来说,他所最耽心的事莫过于他的博物馆的安全。偷盗、抢劫、破坏馆藏艺术品的行为遍及全球各地,时时刻刻威胁着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包括众多的教堂、寺庙、大学以及私人收藏家收藏的古代艺术品的安全。尽管人们为此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花费了大量钱财,但是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世界经济普遍衰退,以东南亚为代表的金融危机波及众多国家、给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综合实力体现的国际书展也必然受到一些影响。从1998年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主办的几项重要国际书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8年国际书展的主要特色和总的趋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对1998年国际书展作一简单的回顾。 98东京国际书展 1月22日~25日在日本举行,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423家出版商、书商  相似文献   

15.
艺术已成为现代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重要凭借。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的历代艺术珍品,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美的历程;博物馆不仅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展示各类古代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而且古典和现代元素兼具的博物馆建筑自身也成为巨大的艺术作品日益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经由收藏、创造的艺术发挥着“美育”的社会功能,承担着完善人格、增进和谐、助推发展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拒绝停止不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过去50年里,国际博协(ICOM)尽量用一种从加拿大到刚果都可能满意的方法,给博物馆下定义。这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国际博协总有相当数量的挑剔者,而且公认的定义也不可避兔地经常遭修改,在这儿加上一句外交措辞,在那里删掉一个可能引起国际争议的字眼。但是,试图分析1946年国际博协成立以来博物馆所发生的变化时,人们必须拥有由国际博协拟订的某种参考条款和章程,象其他任何法规一样,很可能是通行的协定。根据其最新版本的成文法,即1989年国际博协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1995年第18届全体大会修正的章程,博物馆的定义为“…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作为皮影艺术的众多表达形式之一,在实现国际化的路径中已经有所呈现。恭王府博物馆策划的“王府历史与皮影艺术展”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博物馆成功举办,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深挖传统,力求突破,实现特色。展览还原非遗演出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为表现形式,以恭王府建筑特色为设计源泉,以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为展览目标,力求在大众化与专业化之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彰显中国皮影艺术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95年5月27日,社团法人韩国出版学会,在韩国文化体育部及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的赞助之下,在忠清北道清州市举行第一次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主题是“在世界中的韩国印刷出版文化”。其目的在于再次认识韩国、中国、日本在世界印刷文化史上所起的作用,尤其是要弄清韩国的金属活字发明对印刷文化的意义,概述金属活字印刷的源流,对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发展史做出的贡献。参加国为中国、日本、韩国等。我国人民出版社编审、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戴文葆同志应邀前往参加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他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而写的论文。与此同时,为了乘此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本刊编辑部与黄冈地区博物馆,通过他将近年新发现的活字创始人毕昇的墓碑、墓地照片,与该馆绘制的毕昇故里示意图,以及本刊主编蔡学俭撰写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和观点综述》一文,和本刊各期发表的关于毕昇乡里的研究论文,赠送给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与韩国出版学会,以促进国际间的注意与研讨。  相似文献   

19.
本回顾了20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源起,对于我们从国际大背景下深入理解生态博物馆这一新兴博物馆形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郑晓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专业史教研室主任.他,1963年1月生于浙江省缙云县.1979年毕业于缙云中学,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以古代书法理论为研究方向,1998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