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瑞莹 《传媒》2007,(10):80-81
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的软广告 "失眠实在折磨人,不吃饭,人可以活20天;不喝水,人可以活7天;不睡觉,人可以活5天.  相似文献   

2.
党报为什么要改版创新进报亭进家庭 一、提高党报的阅读魅力,解决订党报的人不看党报的问题. 我国省级党报发行,基本上是公费订阅.订阅党报的人,几乎都是党的体制内的人,这些人很多订党报而不看党报.不看的原因有二:想看、愿看的内容党报没有;党报刊发的内容,对他们用处不大.订党报的人不看党报,党报在目标读者中的吸引力在丧失,党报的公信力在弱化,党报在党内的影响力在降低,在非常活跃的报刊市场中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夏宇旭 《兰台世界》2013,(12):1-1,4
猎犬是契丹人狩猎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追逐野兽,不获不归.契丹猎犬很有特性,且形体细长,契丹人对猎犬的驯养方法独特,造就了诸多契丹名犬,对契丹人狩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档案人经常抱怨的社会档案意识不高入手,探讨了其背后的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才是根本,就此分析了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的人,但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梦想成功,希望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心愿.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这些的人,似乎总是不多.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好面子,中国企业一样好美誉,这是对尊严的维护,无可厚非.但是.人总有缺点和失误,不可能永远鲜花掌声相随.当你被当众批评时,你不可能像金榜题名一样的态度吧?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在,很多人感觉社会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50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中国青年报》,11月2日).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记者感受、捕捉新司的能力.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曾说过,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不懂得和谐的人成不了音乐家,没有新闻敏感的人就不能成为新闻记者.因而,某种程度而言,新闻敏感程度是记者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杜绝学术腐败必须建立健全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家重视知识分子,一些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收入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分配制度又不完善,工资、奖金、住房等分配制度以职称、学位、学历、职务论.加上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看材料论人,导致一部分人采取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学术腐败成风.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那么,记者有个性吗?当然有,因为记者也是人.不过,个性这个词用在记者队伍中,大多数人认为那是不受欢迎的人,是唯我独尊的人,往往把记者太有个性理解为贬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钟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钟祥城里有"三怪":赵、关、戴.赵即赵鹏飞,弃高官不做,回故里为民;关即关云门,学军不从军,拒为日军效力;戴即戴之麟,痛恨蒋介石,向毛泽东呈书.三人都满腹经纶,胸怀鸿鹄之志.其品行高洁,一生追求光明,极富正义感,不随世俗,不趋炎附势.三人因言行上有些独特,不合时宜,便被戏称为"三怪",其轶闻轶事流传甚广.其实,三人都是当时钟祥的精英人物,曾为钟祥的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作出过积极贡献,特别是编修民国时期的<钟祥县志>,三人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有种人把自己特当回事儿,这显然不好.可您要是遇上几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也能把您气个半死.俗话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王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懂得卖啥就得吆喝啥,而且还要"自卖自夸".可这浅显的道理,有些档案人却不懂.他们常常自我贬损档案工作,甚而不把自己这个档案人当回事儿.别以为笔者是在杜撰,真有这种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13.
没有挨过骂的人和没有骂过人的人,大约是不存在的吧. 我不是伴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或者是和风细雨的呵护声长大的孩子.我们这些来自底层、来自乡村、来自原野山林的孩子,对骂声是不陌生的.骂声就像蘑菇一样,喜欢依附那些散发着湿漉漉的鲜活的生命气息的地方生成,譬如庸碌的街市、匍匐着蟑螂的土炕、蚊虫飞舞的庄稼地、苍莽无际的山林等.这骂声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在人与人之间的骂声里,最常见的是长辈骂晚辈和夫妻对骂.长辈骂晚辈,似乎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长辈骂起来是那么干脆利落、理直气壮.夫妻对骂,由于平辈之间的骂,所以哪一方占上风是不固定的.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个做学问的人,给人的感觉当然是斯斯文文.作为教育家,他富有远见卓识,改革一马当先,也还是不愠不火,循序渐进.至于举贤荐能,他秉持“君有用人之权,我尽介绍之责”的念头助人无数,彰显的也多是胸怀与博爱.也正是因为如此,蔡元培侠义的一面,也就不知不觉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15.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道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抱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干嘛,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这是李福强任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对两委班子说的话,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李福强为李家庄村的工作和村民幸福安康而努力工作,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相似文献   

17.
冲突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不平等.涉外版权冲突是指不同归属国的版权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因为生产和贸易的不平等地位而产生的激烈交锋,它具有破坏性和目的性,是贸易双方力避的恶性行为.从版权冲突的程度来看,包括版权摩擦、版权纠纷、版权诉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告诉我们,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媒介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人看来,王松苗生活无趣: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唯一可称为休闲项目的游泳并非出于兴趣,而是为了缓解颈椎病.他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上,把关稿件、阅读、采访与写作、科研……很多人认为乏味的事,他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直不疑,西汉时期南阳人,官至御史大夫.直不疑处世低调、为人厚道,时人称赞他为“有德行的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直不疑担任郎官之职时,共居一室的同僚因事请假回家,误将他人黄金带走,丢失黄金的郎官怀疑是直不疑偷去了.直不疑为此向失主道歉,并买了黄金予以赔偿.后来请假的同僚归来送还了误拿的黄金,真相大白,丢失黄金的那位郎官深为惭愧.直不疑升任中大夫时,有人在上朝时污蔑直不疑,说直不疑与嫂子私通.直不疑闻听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哥哥.”随后便不再辩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