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构思[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深圳名师石景章先生曾给我们上了一节颇有启示的公开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讲爱国主义的经典课文。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篇很难讲的课文,因为这篇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偏长,并且如果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来讲的话,很容易陷入"语文课变成德育课"的困境。为此,我们特别恳请石景章老师为我们示范如何教学这一课。这节课上得可谓精彩纷呈,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过"循环小数"的老师都清楚,这节课不仅教学内容繁多,而且教学难度也很大。教师要想在40分钟内教好该内容,确实很困难。听黄爱华老师上的这节课,收获匪浅。现将他的教学片断设计呈现如下,让我们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4.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听一边区县教育局组织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讨课,之后一直有疑问萦绕于心:这样上语文课可取吗?教者上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请看当时的教学简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酸的和甜的》,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刊登的董一菲老师的<采薇>教学,作为一节常态语文课,无疑是成功的.这节课告诉我们不仅仅像张玉新老师所言阅读课"也可以这样上",而是"必须这样上".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前筹划接受执教任务后,我就在心中筹划,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刚开始,我根据教学进度,准备上"化简比和求比值",可我如果要上这个内容,就会影响我的教学进度,这不符合我的风格,也不符合教学原则,如果按进度上,这节课应上"比的简单应用——比和份数的转化"。我从网上查阅,很少有这方面的教学视频,而"比的简单应用——比和份数的转化",概念比较宽泛,上这一类的课,重难点不易掌握,一节课要不少于4个题型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几乎每节课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如意,要么觉得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要么认为那节课难点没有突破。不过,本学期有"一节"课却经常使我沾沾自喜,回味无穷。我"最满意"的这"节"课既不是以感悟为主的阅读课,也不是以训练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更不是作文指导课——因为它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而是课上课下延续了一个月。说得恰当一点,它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前的准备课。  相似文献   

10.
<正>听了第二会场17节课,我们有个总的认识是:这些课在努力体现2010年7月中旬在大连召开的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的精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努力体现"这四个字实际是表明了这17节课在追求和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郑州市中学数学"指向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一节示范课,课题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是按"基于标准的教学"策略设计的,与会教师和专家听课后指出:这节课体现出一种清晰、简约的风格。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有两点值得一提。一、将抽象的课标要求分解成具体  相似文献   

12.
韩耀强  王建峰 《物理教师》2008,29(10):17-18
新课程的课怎么上?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是教师们日常教学思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首先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更新,其次是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更新,再者是我们的知识层面要更新。在“追寻守恒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得到有机融合,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实验设计的精巧,逻辑顺序的流畅和认识上的螺旋式上升。这节物理课的设计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别于常规的课。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口语交际”,同学和老师一样,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程的变化使我们老师有些不适应教学。甚至会对教学理念产生误解,这节课该怎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5.
"厘米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的重要的一节起始课,所以,在体验中建立观念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实际课堂上看,也是在努力体现这样的理念。总体来说,这节课对于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这节课非常精彩!讲课老师思维宽广、知识渊博、条理清晰,能看出来他做了认真准备,所以能把课讲得这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调动我们学生的兴趣,引起我们的共鸣。很可爱、可亲、可敬的教授,这节课使我们受益匪浅!"近日,一位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课后在"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教学学生评价表"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2014年9月25日,青海省率先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试点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  相似文献   

17.
班长下台     
李楷 《小学生》2008,(Z1):50-51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悲痛依然笼罩在我心里。每每想起,我依然痛哭流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像往常一样准备上第一节课。没有想到的是这节课改变了我的命运。老师这节课和往常有点不大一样,他没有喊"上课",我也没有喊"起立",我心里感到空空的。接着,老师头也没抬地说:"这节课,我们根据学校的旨意更改一下班干部。"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我说最得"意"的一节课,我瞬间就会想到2010年的那节中班亲子阅读活动"像爸爸一样"。选择这节课,并不是因为这节课上得最好,而是因为在多次执教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对儿童观、对绘本教学以及对亲子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迄今为止让我受益最多的一节课!言归正传,首先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来源。这节课并不是我的原创课。2010年12月,幼儿园安排我们一行6人到常州参加一个教育观摩活动。当  相似文献   

19.
学校承担教学开放活动,杨老师需要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这节课先后试上三次,每次试上后,听课教师都坐下来参与评课,杨老师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所以我们可以称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本文仅就"认识圆柱"的集体备课环节作一介绍。活动纪实[第一次试上及集体备课]学生自学书本,圈出关键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圆柱的特征。教研员1:杨老师的课是为开放活动准备的,我们要通过集体的智慧尽量使这节课能充分体现新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第四册(Ⅱ),"电场"一章中的"电场中的导体"这节课所占比重不大,但对学生来说并不好理解,是教学上的难点.另外,从课程安排上也不合理,若想学好这部分知识,不能把这节课安排在"电场 电场强度"后面,而应安排在"电势 电势差"这一节课的后面,因此,针对这节课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