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社会知识分子的地位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解决当代知识分子问题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处理知识分子问题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以及知识分子的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篇小说《书生》的选材角度与思想内容的评价,透视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同时指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4-118
《活着之上》真实细腻地叙写了高校知识分子的成长以及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价值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努力和抗争,展现了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的行为操守和精神面貌实质,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恪守良知的传统青年知识分子的行为和内心。作品在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心灵对话中,体现了历史文化镜像中的信仰隐喻。在功利现实与价值理想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因体会到巨大的价值悖论而产生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知识分子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 ,实质是科技、教育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过程。正确引导知识分子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 ,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当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批评: 回眸与进路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批评, 经历了80 年代的后政向批评( 包括反思批评、审美批评、新启蒙批评等) , 90 年代的􀀂 饭碗 批评( 包括学科批评、市场或媒体批评等) , 世纪之交的文化批评( 主要呈现为大众审美的消费文化批评, 且仍在与文学自律的努力处于论争中) 。这一简略回眸显现出知识分子批评在这一过程中的显隐曲线和某种被遮蔽状态! ! ! 80 年代走向活跃, 90 年代基本边缘, 而世纪之交则不在人们关于当代文化批评讨论的视界中。然而事实上, 国际性的当代文化批评思潮提供了一种非常的可能, 知识分子批评, 或曰作为知识分子批评的文化批评乃是当代文学批评的十分重要的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反思,其实是反思知识分子本身。文学话语的选择可以看出当代知识分子在一个选择的时代的精神建构与价值趋向。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精神传统是否能够超越自身和现实的环境,去进行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这才是检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智慧与人格力量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8.
西方“知识分子”一词源于近代的俄国和法国,西方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和脊梁,并围绕知识分子的这一基本特质,形成了关于知识分子的三种基本理解: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虽然有所变化但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存在;知识分子已经消亡或终将消亡;知识分子将形成新阶级。  相似文献   

9.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认为教育机构为行动者生产、传播和积累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本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教育机构成为当代社会特权分配的关键机构和知识分子争夺符号资本的场所;教育机构向学生灌输了占主导地位的分层体系,通过这种灌输,社会再生产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1.
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伟大的“五四”运动开辟了这条道路,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作为中国当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要想承担、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使自己成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四有人才,就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研治思想文化史的著名学者,何晓明先生不仅致力于文化保守主义体系的构建,还对知识分子论域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对知识分子基本内涵的界定、优秀品质的揭橥、理论推进的疏解以及现实困厄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整体风貌.何先生之论,有助于今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当代知识人也有警示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对“五四”精神的一种承袭。在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内涵,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压抑的畸形政治生活的叛逆,对“人”个体价值的沉思,对“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的生命意义的质疑。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人格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叛逆色彩。由于历史与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格意识始终都无法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要确立自己的现代人格,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出现一系列人格残缺者形象,这些形象成为标示着当代知识分子兴衰历程的精神标本。当代作家在记录他们挣扎、沉沦、毁灭的精神轨迹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残缺者形象的成因,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历史文化根源,并考量其人格深度。  相似文献   

15.
罗雨的诗歌着力展现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被喻为"漂泊的一代"的80后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与心理图谱。罗雨诗歌的创作艺术发展和升华了诗歌美学的内涵与外延:清冷、寂寥与神秘意像构拟超然的诗歌意境;独白与素描式话语成就隽永的诗语风格;自我投射与现实反射体现本真的诗歌诉求。  相似文献   

16.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在于宗法制专制和皇权主义专制社会体制;批判儒家文化的虚伪表现,警醒世人;呼吁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履行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化对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正确时,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前进;当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发生失误时,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受到挫折。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现代化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对现代化主体的科学决策能力以及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的影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二三十年代的一批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对繁荣中国文化 ,反对黑暗与专制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他们身上 ,却存在着种种缺点与不足 ,作为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 ,鲁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深入的批判。其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分析对于深入挖掘知识分子身上的弱点 ,重塑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