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是当代拉祜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是文化解构与重构的结果。通过把握拉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变迁规律,用文化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来分析,并以此来促进对当代拉祜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7,(3):93-99
随着拉祜族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拉祜族传统文化遭遇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变迁势在必行。火塘文化是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变迁被视作一面镜子,影射出澜沧地区的拉祜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本民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为适应生态与社会环境所作出的文化调适与变革。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临沧独特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拉祜族人民,拉祜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在长期的与自然共处过程中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文化。拉祜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拉祜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意识;拉祜族物质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拉祜族禁忌和村规民约中的生态保护思想。加强对自然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乡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为介绍,分析其蕴含的农耕文化、历史迁徙和原始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以期对拉祜族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考察,发现澜沧拉祜族地区存在着一些影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些非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对非传统音乐文化考察的叙述,来对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嘎嚜阔(山歌)、法哒阔(情歌)、尼底阔(习俗歌)、波阔嘎阔(叙事歌)、原始宗教祭祀歌和乐器与器乐等几大类.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和发展,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现状堪忧.为此,通过对澜沧地区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整体概况的叙述,实现初步了解整个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其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之间诸多联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体现,它贯穿于整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之中,同样也代表着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拉祜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民间舞蹈艺术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再现生产劳动,反映对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的祈盼与探求。拉祜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摆舞”和“跳歌”三类。千百年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许多优秀的舞蹈受惠于独特地理环境的保护,传承至今,成为边地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审美与研究价值。拉祜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独具的山花。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拉祜族是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特质。通过对异彩缤纷的拉祜族民俗活动的展示,分析拉祜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倡导以拉祜民族为主体,推广普及全民参与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少数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任重道远,需要拉祜民族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参与。  相似文献   

11.
搭桥节是临沧市南美乡拉祜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搭桥节展现了拉祜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稻作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民族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拉祜族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都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试图以宗教仪式、民间文学和日常习俗等为视角,来分析拉祜族传统的文化生态观,以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上探索适应于拉祜族山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人类学的视角。对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家庭功能、家庭亲属和系亲关系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并对拉祜族家庭的优秀传统等文化价值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芦笙舞"是流传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一大民间舞种,因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拉祜族传统文化标志性的代表作,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居住地位于边疆,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各种传统信仰。至今,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仍然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讨论拉祜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全国唯一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提出了拉祜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贺开山地拉祜族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隐性辍学、低学业成绩和学历层次低等问题。物质条件的改善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同步。贺开山地拉祜族社区文化传统所内化的非正式制度与现代学校教育目标的巨大差距是导致拉祜族学生徘徊于现代教育边缘地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澜沧拉祜族刀耕火种农业正在逐渐消失,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制度(如土地制度)、宗教观念也有可能发生重大变迁。目前我们对拉祜族这个民族及其文化还缺乏详细的资料。2004年到2006年,笔者在澜沧县龙竹棚老寨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其间对拉祜族传统的土地制度做了深入调查。本文试图通过龙竹棚的个案达到认识整个拉祜族土地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