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是六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无形中,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本文拟就“教材运用”与“课堂教学”两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会学”的一点尝试与感受。 1 关于教材运用 1.1 例题小结与习题引伸 例1 高中《代数》上册第35~37页有如下三例: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他著名的讲演《学校与社会》里这样描述20世纪初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教室里课桌按照几何图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几乎没有移动的空间,教师严肃的维持着课堂秩序,教材是现成统一的,在这样的教室里进行的唯一教育就是‘静听',孩子只能被动地吸收,并且被要求尽可能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资讯,他们是被当作一个整体对待,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方法及能力。本文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为出发点,介绍我们在“基于网络环境中的教学”研究里所做出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6.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或主题深刻,或内容新颖,或结构上别出心裁,或语言上独树一帜,或技巧上出神入化,是我们语文教师竭心尽力所追求的,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下面几种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方家商榷。一、授之以渔1.调动学生的"储备"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储备"人人都有,只不过是多寡、精粗有所不同罢了。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7.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翁在河边垂钓,两个年轻人走来,都非常羡慕老翁渔篓中闪耀金光的大鲤鱼,其中一个聪明人说:“老丈,您的鱼太好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将金色的大鲤鱼送给了他。另一个愚钝的说:“老丈,您的渔艺太神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让他坐下来静心学习垂钓。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增加,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完他们终身所需的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理念当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历来就与教育思想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着发展起来,单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自古至今,就有“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这一观念被反复强调着,并试图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通过近几年来幼儿教育的实践,我发现,教给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确是事半功倍且效果显著。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传播媒介以及各种自然或非自然因素的多元化影响,幼儿的成熟期在不断地提前,接受能力显著提高,这就给当代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但现有的教育思路和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1.
潘晓宁 《山东教育》2004,(23):48-49
在教育理念当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历来就与教育思想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着发展起来,单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自古至今,就有“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这一观念被反复强调着,并试图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通过近几年来幼儿教育的实践,我发现,教给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确是事半功倍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某大学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如同猎人进入森林,我们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能总是让他们带干粮。乍一听,不以为意,细一想,此话耐人寻味。为什么这位校长认为“猎枪”比“干粮”重要呢?我们不妨先这样假设:一位大学生带着一大包干粮进入森林,若干天后,干粮吃完了,这位大学生会怎么样呢?我想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重退出发地,二是被野兽吃掉,三则是饿死。多么可悲的下场。然而他要是带上猪枪的话,情形就变了:碰上危险可用它防身,饥饿了可用它打猪物,最终可以走出森林。多么光…  相似文献   

13.
叶宝山 《快乐阅读》2012,(22):20-21
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有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知识,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就能到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说法道出了教学工作的真谛,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自学,正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翁在河边垂钓,两个年轻人走来,都非常羡慕老翁渔篓中闪耀金光的大鲤鱼,其中一个聪明人说:“老丈,您的鱼太好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将金色的大鲤鱼送给了他。另一个愚钝的说:“老丈,您的渔艺太神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让他坐下来静心学习垂钓。  相似文献   

16.
17.
传授方法给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去背熟这个方法而不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授渔而不授鱼,除了要教会学生方法外还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尤其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授鱼与否是他们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很熟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前段时间我偶尔听到这样一句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在听到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讨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的韵味等方面,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  相似文献   

19.
理科教学更应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并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  相似文献   

20.
皮庆吉 《考试周刊》2010,(16):67-6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培养,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