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慧君 《青年记者》2016,(26):98-99
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斩获了第83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多个电影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从素材选择、故事开局、激励事件设置、高潮构建直到结局营造,每一个叙事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遵循着艺术真实这条设计主线,堪称低碳叙事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故事即导演与观众沟通的工具。因此,叙事是一部电影最为核心的任务。从叙事美学的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空间)出发,对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叙事手法与技巧上与华莱坞"作者电影"一脉相承,其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逼仄的叙事空间与反常规的叙事结构相得益彰,在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下给观众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3.
孙为 《新闻爱好者》2010,(9):177-178
媒介意识有助于反思电影叙事的一些核心观念,当代叙事艺术的范畴与涵盖在媒体领域的扩大与延展中不断地被革新,存在于不同媒体领域内的叙事模式随着媒体技术的融合渗透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叙事艺术逐渐渗透进诸如超文本、电脑游戏等新媒体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当下主流传记电影所遭遇的传播失效和市场冷遇,引起业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根据他们的研究,为了实现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和票房的双赢、振兴中国电影工业,就必须对电影产品的叙事策略进行全面反思。在探究中国苦情电影叙事传统和西方主流传记片叙事策略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极富洞见的见解。这种努力,当可视为富有良知的学者在价值多元的新时代,以振兴中国电影工业和弘扬核心价值的苦心,为中国主流传记电影开出的一剂猛药。  相似文献   

5.
田园  李盛龙 《新闻界》2013,(12):51-55
中国电影大片在向"奥斯卡""屡败屡战"式的冲刺中陷入了一种"他者"迷思的误区。对此,应从胸襟和眼光、文化自信以及力戒急功近利等方面重新定位大片"申奥",并着重从价值观、艺术创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等方面锤铸电影品质,才有可能寻求大片"申奥"之突破。  相似文献   

6.
李鹏 《出版广角》2018,(10):72-74
作为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类型,印度马沙拉电影拥有一套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固定商业叙事模式.中国商业电影虽然也涌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但是在整体上还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叙事模式,民族化风格也不成熟.了解21世纪印度马沙拉电影的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助于中国商业电影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君 《现代传播》2016,(4):81-86
乡村是中国电影史中可与城市相提并论的一种叙事空间类型。与城市电影一样,乡村电影的发展始终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现实相呼应。通过对中国乡村电影的发展史及其空间叙事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图谱方面呈现出一个单峰波状图,在空间叙事方面则形成"农村"和"乡土"两种书写传统。  相似文献   

8.
杨至一 《新闻传播》2012,(9):15-16,18
电影《战马》改编于英国著名的同名小说,是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的止战之殇,荣获奥斯卡奖六项提名。与其它战争、动物题材不同,该电影通过一匹农场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着重从原著改编、艺术特征、电影类型、人性刻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9.
人物形象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和核心美学元素.成功的人物形象可以激起观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并让观众自省,回味无穷,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艺术就是“低碳艺术”.①“奥斯卡艺术的精髓在于人性表达”,②在我看来,获奥斯卡奖的电影《一次别离》就是这样一部内容厚重、闪烁着不朽人性魅力的低碳艺术作品,尤其是其中的四个女性形象真实可信,性格鲜明,内蕴深刻,将伊朗当今社会女性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自然性和社会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真实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奖影片中,张艺谋以好莱坞叙事风格复制的《金陵十三钗》铩羽而归,这不得不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的民族电影在当下所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探析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通过借鉴《一次别离》的成功叙事经验,从理论角度为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若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VR虚拟现实技术诞生后,以其强烈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的视觉叙事媒介,顺其自然地应用到电影艺术中。VR电影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也给叙事带来新的思考。基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空间叙事与主题、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意义共享三个维度对中外两个VR电影作品进行差异分析,一方面探求空间叙事理论与VR电影实践应用是否匹配,希望为VR电影的空间叙事尝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从空间叙事角度为VR电影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电影《金刚川》的人物、故事、话语和立场四个方面归纳其叙事策略的创新,解读其如何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核心观念。《金刚川》中运用了普通群众的叙事视角与非线性多视角叙事手法,"小切口、大时代"的微观叙事,大量的方言与谩骂语以及采用普适的人性代替对立的立场,这四方面的经验可为今后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真人秀与“现场追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场追述是真人秀节目特有的一种叙事手段,即利用节目的参与者在事后追述节目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并穿插在事件进行当中讲述故事.现场追述的出现,解决了真人秀节目真实和虚构紧密结合的矛盾,将记录叙事和虚拟叙事的特点结合起来.从理论上看,通过画外音完成叙事的真人秀节目其实是在坚守着传统的"电影模式"话语方式,而由现场追述完成的真人秀叙事则是一种将"电影模式"和"艺术语言模式"结合在一起的话语方式.现场追述在电视史上的创新价值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刘婷 《传媒》2014,(19)
正近年来,学界关于电视电影的研究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其类型化发展、制作模式、叙事策略、艺术技巧等方面,电视电影有其特殊的制作和传播规律,既要具备电影的内容要素及拍摄技巧,又要符合电视这一传播平台的特性。目前,我国地方性电影频道的发展并不理想,尤其在内容生产、受众定位及区域化传播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电视电影的文化特色。在电视电影发展中应着重打造"电视—电影"的一体化制播平台,在内容方面注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崔志越 《青年记者》2016,(26):99-100
“奥斯卡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奇观发展史,奇观成为奥斯卡艺术中最突出的本体特征之一.”①数字特效、令人震惊的大型动作场面——这些都直接刺激人的视觉感官,让人提到奇观就想起此类画面.“其实当电影第一次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公映时,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奇观.”②然而,奇观在美学价值上先天存在着高碳与低碳之分.低碳奇观的本体特征是客观真实.③这种客观真实是以符合“低碳艺术”④为基准的.科幻片是奇观影片的典型代表.“科幻片构建了一个个与人类生活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些世界拥有各种奇特的生物,而且一切不同寻常、荒诞不经、超自然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这类影片也被称为奇观电影.”⑤《阿凡达》正是低碳奇观设计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依托新型传播平台——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叙事模式,它在叙事人称、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叙事艺术体系。本文即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叙事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叙事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种意义再生产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母亲"这一角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是文化背景与电影艺术合谋的产物。一方面,文化传统与历史语境会"干预"电影导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电影所创作出的母亲形象反过来又会影响受众对这一群体的再认知。本文从空间、话语、身体这三个维度研究张艺谋电影塑造母亲形象的叙事手法并考察母亲这一形象的文化隐喻。通过对张艺谋电影文本的分析发现,在空间叙事方面,张艺谋电影中的母亲有从压抑、封闭的空间逐渐走向开放、自由空间的倾向;在话语表达方面,对于母亲话语的转变折射出时代变革的深刻影响;在身体呈现方面,张艺谋电影主要是从权力化、工具化和消费化这三个维度来展示母亲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往和融合更加频繁与深入.互动电影是影视在当下融入新的媒介形态的又一次尝试,兼具电影的叙事性和游戏的互动性.传统的电影艺术在视听语言、叙事手法和结构逻辑等方面发生变化,后现代化的文本显现出开放和网状结构,"待写文本"需要观众通过"具身体验"的沉浸与交互,才能完成观众和创作者在数字网络时代的"互动创作",电影和游戏在不断的碰撞中,呈现出融合和共生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