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展 《东南传播》2014,(9):149-151
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构建了媒介新格局,但同时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甚至一些百年大报都遭遇停刊危机,纸媒"拐点"似乎真的就要到来。面对危机,纸媒须回归精英,以深度报道为核心竞争力来凸现传播优势。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并以此为启示探索纸媒应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公众的信息交流载体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取代传统纸媒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客观而言,纸媒信息传播时效性较差,内容单一而且属于信息的单项传播,很难与受众形成即时互动,但是不可否认,纸媒也有其优势所在,如完备的人力资源队伍、深入的信息剖析报道以及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性等。在新形势下,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两者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才能转变纸媒信息传播的被动方式,改变新媒体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的崭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杨光 《青年记者》2015,(8):32-32
在当下的媒体市场,新媒体正以裂变的态势吞噬着传统媒体的份额,以即时传播、声画兼备、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给受众带来极大的便利,渐渐危及传统纸媒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12-13
网络的出现。以其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形式,以其即时、海量、互动、聚集等多种优势.引发了舆论传播的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给纸媒带来严峻挑战.怎样突围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张蓉  戴舒婷  宋轶文 《今传媒》2011,19(3):46-48
传统纸媒不仅要与同类媒体竞争有限读者资源,还要与新媒体竞争媒介市场,电视的现场直播、互联网的即时工具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纸媒在激烈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寻求发展,在新闻选择、整合、呈现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的最优化呈现。在数字化的当下,报纸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受到报人的重视,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总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守门作用。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台湾传统报纸《联合报》为例,通过对新闻选择、新闻整合以及新闻呈现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思考,简析总编的读者本位、平衡报道、未来媒体意识等新闻理念在整个新闻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以双向沟通、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新时期的媒体传播主流,而纸媒却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对比分析了新媒体与纸媒各自的优势,在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生存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纸媒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等方式求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信息处理的需求有所提高。纸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来说,处于新时代媒体发展的条件下,需要进行转型,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进程。在全球化传媒产业时代下,如果纸质媒体一味的遵从传统的思想,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纸媒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进而与读者互动性融合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概述新媒体的发展对纸媒的影响,分析探究了纸媒与读者联系的搭建关系,阐述了新媒体下促进纸媒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与方法,以期实现为纸媒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涵 《新闻知识》2015,(4):69-70,63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交融生成了新型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给纸媒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新媒体的挤压下,纸媒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重视新媒体思维的应用,一方面,积极利用可供纸媒使用的新媒体内容与传播手段,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市场需求、纸媒所长、新媒体无法企及的方面,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符合媒介发展趋势的新型纸媒。  相似文献   

9.
张玲 《新闻前哨》2014,(9):92-93
如今,与即时传播、实时更新的新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成为纸媒不可避免的短板.由于排版、印刷、发行所需的时间是一种刚性存在,纸媒只能在技术和管理上努力改进,相对提高印发时效.现以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特刊《同行》为例,浅析广告美编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进而提高版面编排实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一种以移动互联平台为阵地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崭露头角。新媒体凭借其点对点、点对群的即时互动功能,传播着文字、声音和图像,而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终端的出现,则带来了全新的沟通理念和互动平台,并颠覆性影响着纸媒的生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区域性报纸坚持"内容为王",实施差异化策略,凸显本土原创特色,强化与新媒体融合,对于重构生存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佳欣 《传媒》2018,(14):74-75
在新媒体时代,纸媒正面临着读者减少、广告下滑、发行量下降等危机,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挑战.在纸媒转型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传播策略,真正"扭转颓势"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纸媒的转型升级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积攒了大量的网民,尤其是年轻受众群体.因此,纸媒通过与电商合作,在运营模式上更加积极、主动、灵活,融入新媒体环境,将发行量转为流量.笔者以阿里巴巴"媒体电商"为例,研究"纸媒+电商"模式如何通过跨界合作,让报纸成为连接商品的端口,引领全新报业产品形态,扩大受众群体,增强传播力.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以迅猛的姿态不断冲击着传统纸媒,并悄然改变了信息消费行为,纸媒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一场新的整合洗礼。尼泊尔大地震中,纸媒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短板现象仍然存在,究竟如何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的互动是纸媒所面临的新一轮挑战。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做深度、独家新闻才是纸媒未来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刘化迪 《军事记者》2013,(10):24-25
传统纸媒要在同题报道中与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可即时报道的新媒体竞争并获得一席之地,唯有突出自己的个性,以崭新的内容、独到的视觉和深刻的思想吸引读者。解放军报社有关编辑记者结合参加"十二运"报道的经历,撰写了相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在时效性、新鲜性、互动性、便携性方面不具有任何优势的纸媒,做好文字组合报道这类思想性强、化整为零的深度报道,再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做好文字组合报道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多篇文字组合报道采编和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研究,旨在为纸媒做好文字组合报道提供操作层面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其他新闻报道类型而言,深度报道内容生产不仅要求纸媒对新闻事实做出全面、准确的把握,而且也对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需要重视发挥出自身在开展深度报道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并通过提升深度报道水平与传播长效,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压力很大,要善于以变应变.新媒体的本质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传播的介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是永恒的.纸媒的专业新闻生产的功能,是不会衰亡的,因为社会需要它.现在很多纸媒都主动融入了新媒体,在普遍运用电子报、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基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过程,融入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7.
孟娇 《传媒》2016,(5):34-35
微信、微博、社群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介,让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扁平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传播者.各大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诞生,迅速扩大了新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凭借其即时传播、渠道多元、信息开放、参与度高等优势,对纸媒形成了持续强烈的冲击,纸媒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受到严峻考验.融媒时代将进一步培植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受众变成用户,服务用户变成开发用户,这必将促进甚至是逼迫纸媒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进新闻报道,重视内容再造,抓住真实命脉,抢占公信力高地,找寻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效率高,严重影响了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报刊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趋势,新闻记者必须从传播理念、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重新定位,积极转变新闻报道方法和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才能为纸媒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纸媒新闻发展现状,探索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和转变的具体途径,为纸媒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艾臻 《新闻通讯》2014,(5):50-52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本质是传统纸媒的新闻采编力量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相结合。媒体融合要求传统报业的新闻报道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变革:善于在网络上开展新闻传播、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采写新闻、善于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善于与受众开展密切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多媒体新闻、数据新闻、博客新闻、公民新闻、聚合互动新闻、“群体外包”式报道。这预示着媒体融合将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出现以下的创新发展趋势:从运用事实报道到运用数据报道,从报社专属报道到受众参与报道,从媒体立场报道到个人立场报道,从图文并茂报道到多媒全息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们被迅速地推入到新媒体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数字化出版的实施冲击着传统纸媒出版业,本文就传统纸媒图书编辑必须进行自我革命,适应新形势,以谋求生存之道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