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评论一直是电视的弱项,近年来,人们发现电视上有影响的新闻评论节目屈指可数。事实上单独设立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收视率并不高,传播效果也不好。曾经各地方台一窝蜂似的仿照中央台《焦点访谈》、《观察与思考》办起的评论类节目现在大都悄悄地“关停并转”。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国社会的全面回归,民生新闻,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中最热门的关键词。彰显人文关怀,强化受众意识,关注百姓生存状态.从央视到各地方台,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也受到民众的空前欢迎,广东电视台的《今日关注》,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深圳电视台的《第一现场》,西安电视台的《直播西安》,许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屡创收视率新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由《经济观察报》"甬温线事故"特别报道着手,分析其四个月间共四十七篇相关新闻报道及评论,解读中国新财经媒体在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大财经"、"大监督"特点。随着我国新兴商业阶层崛起,市民社会的逐渐发展,媒体将更好地担当"守望者"角色,从关注权力运行到监督权力本身,由事件追责发展为体制追问,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艺凡 《记者摇篮》2015,(1):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增多,媒体间的竞争已步入到"新闻解释权"之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改革的新突破,一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也应运而生。他们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或评论员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这无疑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现今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容易步入哪些误区,本文对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妍 《新闻世界》2020,(5):34-36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评论报道形式正在发生转变。主流媒体不断拓展在融媒领域的评论阵地,创新评论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面,以期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融评",赋予了评论更多可能性。本文试以当下现有"融评"产品为线索,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荔 《新闻爱好者》2012,(23):31-32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本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通过分析媒体参与引导公益的学理之争,分析媒体公益的主要表现形态,总结目前媒体尝试公益的主要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杨嘉琪 《视听》2022,(4):64-67
新媒体时代,后真相事件频发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造成了极大损害,也给新闻评论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快餐式"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知情与舆论引导的需要时,能够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的主流媒体评论就凸显了巨大价值.《新闻1+1》节目坚守理性原则,在多元的舆论场中通过对即时热点的追踪、优质内容的打造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触及传递...  相似文献   

8.
评论(言论)是媒体的声音。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评论之争。为了增强竞争力,各类晚报、都市报乃至不少日报都纷纷开设了言论(时评)专版。广电媒体也开设了谈话、评论类栏目。那么,如何看待媒体的时评热?如何增强时评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如何创新媒体评论?这些问题都是业界及学界关心的问题。本刊因此推出一组探讨媒体时评(言论)版的文章,以期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如何发挥新闻评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旗帜作用,发挥其在塑造媒体形象中的核心作用?有这样的忠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1.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彭军辉 《新闻知识》2007,(10):21-22
进入新世纪,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时评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各家媒体竞争的领域逐渐转移到评论版块上。作为一直以报道新闻和传播文化思想并以深度取胜的《南方周末》,在时评热潮冲击下,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抢占领地并保持其  相似文献   

13.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新闻评论节目日渐升温,相较于央视媒体的国际时评节目,地方台同类节目遭遇新闻滞后性、选题同质化等掣肘因素,地方台可以通过选题定位的本土化、拓展节目合作渠道、提升制作团队的专业性等途径来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闻1+1》是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也是唯一一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①它在议题选择、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方面履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着新闻节目包括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新闻态度和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实现矩阵化传播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媒体矩阵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就目前而言,新闻传播领域对媒体矩阵一词尚无明确定义与系统的研究,对媒体的矩阵化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刻。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多平台"媒体矩阵"的模式研究为例,来探讨思考媒体的矩阵布局,解决当下媒体转型问题,为媒体矩阵的布局提供更广阔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最基本的形式。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新闻评论,在报纸上是有“报纸的眼睛,媒体的心脏”的作用。“报晓论坛”是这几年的《信阳日报》精心经营并卓见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主战场,作为最具战斗力的形式,所有的媒体都在倾力打造新闻评论板块。不论是电视媒体、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新闻评论在整个媒体新闻竞争力布局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不少国际媒体新闻评论以专栏专家形式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新闻评论的核心地位。如果我们再观察一下港台媒体以及海外华人媒体,新闻评论的分量更是日趋厚重。国内读者熟悉的凤凰卫视,新闻评论栏目颇受肯定。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现出新闻评论对于媒体增强竞争力和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这种情势之下,新闻评论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因为当一件热点新闻被多种媒体关注之后,作为新闻事实本身,已经没有太多的东西可挖掘,这时读者更希望媒体对新闻进行更深层面的剖析、诠释和评论。新闻评论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报纸。上个世纪初,中国新闻史上出现过一次时评热潮。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首立"时评"栏目,使时评这一文体风靡一时,《中国日报》、《民报》、《神州日报》等一批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9):98-102
创办于1993年的《积极新闻》是英国积极新闻思潮和实践的先驱。《积极新闻》一反长期以来众多媒体所奉行的"坏消息才是好新闻"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认为"好消息也是新闻";针对新闻报道"过度负面"造成的种种弊端,提倡以积极心态独立和高质量地分析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报道社会进步及其可能性;借助"拥有媒体"众筹项目,《积极新闻》成为首家全球媒体合作社,其创新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值得关注的新闻哲学和商业模式,还在于对身处复杂性时代如何更好发挥媒体作用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