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广播──由裂变到聚变马德(一)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闻领域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改革成果是各地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由一套节目"裂变"为多套节目,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总结这场变革也许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至少...  相似文献   

2.
(一) 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闻领域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改革成果是各地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由一套节目“裂变”为多套节目,这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总结这场变革也许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到这场“裂变”对广播产生的种种效应。  相似文献   

3.
梁军 《记者摇篮》2005,(8):31-31
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无疑给广播节目带来活跃、带来繁荣,为广播事业发展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步容否认,播音员从未退避三舍,或改弦更张,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播音员与主持人齐头并进,在新闻节目中发挥作用,但问题的提出使做为广播一线的每位播音员无不反思:如何适应现代传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播音殿堂的象牙塔中走出,到改革大潮中,锻炼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播音员,无疑利于播音工作发展和播音队伍的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 2 0 0 3年为“广播发展年”。这一年 ,广播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广播业界的主要实践和改革为 :全面推进频率专业化改革 ;以“三贴近”为指导进行节目创新 ;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经营面向市场 ,稳步提高。理论上探讨的主要问题为 :广播的本体优势问题 ;广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 ;广播如何进行产业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催发着广播的新生。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电台横空出世,吹响了我国新时期广播改革的号角。1992年2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凭籍高度发达的电话通信和完备的直播运作机制,以明星主持为核心,以名牌节目为依托,开创了热线参与、新闻直播、全天24小时播出的新纪录,产生了令人瞩目的“东广效应”。紧接着,上海又率先推出新闻、商业、外语、信息、证券等八个系列台,深化了专业台特色,强化了定向服务功能,形成了新的广播竞争格局,树起了广播改革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如果说“珠江模式”的出现使广播面对电视的强烈冲击,摸索着走出了低谷,使广播属性的特有魅力重新赢得受众而再度辉煌,那么“东广效应”则提示我们,广播需要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挖掘和拓展。系列专业台的纷纷崛起使电波大战进入白热化,也使经济电台面临新的严峻考验:经济电台创造的节目模  相似文献   

6.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7.
“裂变”使广播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的效应是在各个地方各家电台的微观层面上产生的.而现在广播面临的是宏观面上的矛盾,老路不能再走,回头路更不能走,宏观的问题须从宏观的角度去解决.既然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广播的总体优势得不到发挥,理应着力在“合”字上做文章,让广播通过“聚变”爆发出新的能量.实现“聚变”当然是有前提的.——不能考虑打破现有的总体管理格局.分级办广播,属地管广播的体制不能变.许多变革往往不一定从合理的必要性出发,而应以现实的可能性为起点.不是说现有的广播管理体制尽善尽美,没有变革的必要,而是这种变革所需成本太高,其难度远远超出我们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身.——虽然要解决全局的问题,但不能完全依赖行政的“调控”手段.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既然已经对广播产生了作用,我们就应该让这种机制在变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广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因而要充分运用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变革.但这些技术又必须是成熟的,现成的,现在就可以利用的.总之,我们的“聚变”应当从“这里”出发,应当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8.
深化广播改革促进事业发展陈文炳广播改革,转眼十年。无论从全国广播界还是我们上海电台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引下,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广播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推动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广播改...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事业改革的不断发展,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窄播化进程的加快,电台的服务功能越来越突出,各地电台不断开办和强化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节目。廊坊人民广播电台于2002年开办了一档融房地产专业知识、房产信息为一体的专业服务性节目《廊坊房地产》。节目时间一小时,设置“房产动态”、“法律顾问”、“置业参谋”、“家居广场”、“信息驿站”、“我家故事”等六个小栏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改变广播节目制作的生产机制入手 ,探索一条繁荣广播节目制作市场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总体水平的路子。旨在使广播在几近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把握胜机 ,赢得胜局。一、“节目制作社会化”是广播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论述的“广播节目制作社会化” ,意在打破目前我国广播节目制作由各级电台“各自为政”、“包打天下”的格局 ,改变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节目生产方式 ,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部分广播节目制作推向市场 ,由多家制作公司参与节目制作 ,并通过节目制作市场的竞争 ,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广播电视的改革正在深化,各县市也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在广播电视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完成了无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广播电视局的局台合并工作。县市级广播电视局台合一的改革,通过进行机构、人员、财力、节目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使得各个县级广播电视台在优化机构设置、统一宣传管理、充分利用节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市场经营一体化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推动了各县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少县广播电视组成一个“混合编队”后,由于原先电视台、电台记的个体差异,缺乏广播与电视记兼而有之的“两栖”素质,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并没显现出强强联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月15口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丌播,拉开了中国广播事业改革的序幕,各地广播机构相继开办了经济台。经济台的开播,从节目形式到播出方式都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当时广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以后形成多频率的发展格局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台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目前叫的最响的口号当属“集团化,产业化,市场化”,然而不管是“集团化模式”,还是“产业化经营”,亦或是“市场化运作”,都离不开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运用,只有强化每项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势及协同作用,实现多项优势的集成,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的资源包括:频率资源,时间资源,节目资源,听众资源,地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等。广播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面对市场经济,广播如何开发,管理,优化,组合各种资源,使其产生最大效率,取得最佳效益?本人仅站在电台文选经营和管理的角度,谈谈对广播部分资源开发与管理的 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的广播电视评论发展很快,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相比,仍是薄弱环节,与报纸评论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如何改革和繁荣广播电视评论,是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此发表几点浅见。一、评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地位每个广播电视台都办有多种多样的节目,评论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呢?这个问题似可从两个侧面来认识: 其一,评论是广播电视台的旗帜。广播电视节目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四大类别。其中,政治性和指导性最强的节目是新闻性节目。我们常说广播电视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个“喉舌”功能主要是通过新闻性节目来实现的。因此,新闻性节目是最主要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王玲 《新闻采编》2005,(6):34-35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作为我国广播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一级广播,节目改革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广播新闻性节目是地市电台的龙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此类节目如何“揪”住听众耳朵,已经成为广播人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正经历着全媒体时代的严峻考验与挑战。体育广播如何发展?本文从节目创新入手,浅析创收型的体育类广播栏目如何找准定位,适应新的市场格局;如何整合资源,打造新的节目类型;如何设计产品,打通线上广播与线下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大潮的冲荡,使一向比较稚嫩脆弱的广播文学,似乎有点“难禁风雨花自落”了。而处在时代发展中的广大听众,对广播文学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其欣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强烈的反差,使我们的广播文学节目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广播文学节目固有的各种优势,使节目内容形成一种“磁场效应”,不断扩大受众面,增强社会效益。对此,笔者的体会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广播事业的二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新的节目设置,给新时期的广播事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给后来居上的电视无论是从发展态势,还是从节目包装和运作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紧迫感。电台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中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市级电台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窃以为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在思想观念上要走出重监督轻引导,甚至只监督不引导的误区。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地市级广播电台的舆论监督一直处于一种“零界”…  相似文献   

19.
县级广播电台由于频率单一性的限制无法紧跟频率专业化改革的浪潮。那么,如何合理调整节目结构,使之既能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宣传任务、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又要符合广播节目的结构规律、适应广播事业的发展,目前理论界鲜有涉及。而绝大部分县级电台对节目的定位还停滞在人民台即综合台,就得形成以新闻为主干,囊括所有节目类型以服务所有听众的朴素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直播节目、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再探苍穹》,从业务的角度看,不仪将广播的特点、优长发挥到了极敏,创下了广播新闻的新高度、新境界,同时也具有超越广播拘囿的启示意义,对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多有创新和开拓,可谓典范。如果更为宏观一点,从传媒发展格局和传媒间竞争的角度看,《再探苍穹》在重大活动现场直播的媒体“大会战”中的横卒出世,脱颖而出,是在广播事业“乍暖还寒”时候的一次强力助推,带来了更多的亮色、希望和信心,向世人展现了广播的魅力、实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