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记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笔下的新闻就会出彩。有的记者善于用“逆向思维”,因此,他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记者善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他的新闻作品就能举一反三,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最近我发现,使用“延伸思维”去观察社会,可以深化主题,写出主题深刻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圈中有两种记者,一种是富有的记者,一种是贫穷的记者.富有的记者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闻,贫穷的记者则每天为无新闻可写而发愁.这两种记者的差别在于,前者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后者却面对新闻则熟视无睹.新闻发现能力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名记者业务素质的高低.新闻发现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发现的内核是求新,其思维具有明显的创造特征.从表层看,新闻发现是由独具的慧眼、独特的感觉.独到的见解所构成,从深层次看,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凝集.由此可见,新闻发现与创造性思维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性思维就是对习惯思维的突破,以多向性思维来拓宽思维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步出俗套,另辟蹊径,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形成新的看法,发现新的角度,道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丽岩 《新闻界》2007,(6):82-83
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前提,记者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结合真实事例,论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记者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胡涛 《新闻窗》2006,(3):31-33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做好新闻工作同样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记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新闻报道有深度与厚度的愿望越来越强.这在客观上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传媒在报道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势在必行.在新时期如果记者仍恪守传统报道规则,沿用传统报道模式和采写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一些记者在业务上想上一个新台阶,却找不到突破点,不明问题的症结.我以为,这是目前新闻记者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除了解决思想观念这一首要问题外,加快思维方式转变确是记者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新时期记者转变思维方式的必要性,记者应有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目前记者思维方式滞后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一些老记者在谈如何发现新闻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脚板底下出新闻.或者说"七分跑三分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或者说这只是做一名好记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踏实的采访作风.能不能做一名好记者,能不能获得新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记者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发现新闻不仅是一个看、听、跑的过程,更是一个用新闻的思维研究事件、研究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它可充分发挥记者的创造力,促其寻找新颖的报道角度,为新闻作品注入新活力.在两岸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是提高涉台新闻作品质量和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现的思维模式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征 《国际新闻界》2006,(3):36-40,60
本文通过对记者编辑在发现新闻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模式的反思,展示这些思维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优势特征,并重点剖析了两种思维模式容易出现的实践偏差。它限制了记者编辑发现新闻时的创造性,也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新闻理念是指新闻媒体所遵循的系统思想和根本原则,它内化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集中反映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风格、新闻态度以及政府对新闻的主导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闻信息,并迅速发掘出能令受众为之心动的兴奋点,是广大记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所谓新闻的兴奋点,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能给编辑、记者以采写冲动的新闻事实。 常言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寻找新闻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决定着记者能否迅速找到新闻,能否找到新闻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新闻不能排斥想象沈世纬文认为,新闻不能排斥想象。记者的职业特点是探求地平线上冒出的新事物,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记者的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思维是离不开想象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发现、创见与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把想象引入新闻领域,首先是对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不能作偏狭的理解。想象并非文艺家独占的“私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离不开想象。想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16.
雷明德 《新闻知识》2000,(12):24-25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懒于或不善于思维的“低能儿”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我很羡慕会思维、点子多的记者.别人写出来平平淡淡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对于新闻采写中的思维方法,这些年来我曾作过用心实践和研究.这里提出如下一些见解。一、追踪…  相似文献   

17.
偏向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倾向.记者思维方式与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向主要表现为: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解释、“信念固着”及认知偏向可能引导记者趋向证明自己的已有观念、基本归因错误会使记者在采写人物报道时高估个人的影响等.偏向只能靠记者用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减轻或克服.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从业者大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岗位干久了,往往会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随着惯性完成一次次报道,于是受众经常看到似曾相识的新闻.要写好新闻,记者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突破惯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编辑形式、采集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纸媒记者在采编工作中面临着内容编辑方式、传播技术、新闻传播模式方面的挑战,很多记者在采编工作中积极调整工作思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但是采编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记者思想落后、新闻内容质量低、不注重融媒体建设等,这些都影响了纸媒发展。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记者应转变工作思维,做好角色的调整,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新闻时效、打造高质量新闻、提升新闻编辑水平等,为走好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之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思维定势,是影响记者创造力的枷锁,写出的稿件平淡无奇。而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思维的记者,往往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能够采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打开记者新闻发现力的"金钥匙",就是记者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