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官窑是兴建于唐代的一座民间瓷窑,鲜见于正史文献记载。随着黑石号沉船被打捞上岸的惊世发现,终于解开这座艺术宝库尘封千古的不解之迷。铜官窑瓷绘艺术充满着大唐意气,蕴含着湘楚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叙事与文化角度,研究瓷与"稻"、"易"、"玉"、"艺"以及"china"之间的复杂关系。陶瓷业孕育于稻作文化之中,制作陶瓷像驯化植物一样需要细心与耐心,陶瓷业在性格温和的农耕民族手中达到高峰似乎是一种必然。阴阳五行以及易学关注的垂直与圆周运动,与陶瓷加工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瓷中的圆器则是转换与和合的象征。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模仿乃至替代关系,然而"如玉"并非瓷的终极目标,瓷真正模仿的还是兼具生命内蕴与玉之品质的人体,这也是青花瓷之所以成为中国瓷主流品种的根本原因。中国艺术的主要门类无一不可以在瓷上表现,但瓷与艺之间又不仅仅是载体与载物的关系,八大山人就从景德镇瓷绘那里吸取过重要营养,瓷的"载艺"功能更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诗意。瓷在历史上曾为中国之代名,"china"一词在英语中含义暧昧,应按"名从主人"原则用"Zhongguo"作为中国的英语名。不过,就"在‘china’上表现‘China’"而言,我们仍有许多地方要向西方瓷业学习。  相似文献   

3.
绘本剧是绘本与创造性戏剧的结合,把绘本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绘本中的内容、情节或主题,综合运用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详细阐述了以绘本为基础,开展阅读、感受、创编和演绎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幼儿美的体验,包括在绘本阅读中体验色彩、技法、语言、情感之美,在绘本延伸...  相似文献   

4.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光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更在其特有的可塑性;陶瓷既可以深入生活具有实用价值,更可以联系音乐创造旋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瓷乐作为陶瓷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陶瓷所特有的传统工艺,更在传统乐器的形制基础之上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相互融合并且进行大胆改革。从高雅艺术的审美角度来欣赏陶瓷乐器,使其更具欣赏魅力,赋予瓷乐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这些外销欧洲华瓷不仅用来装饰和摆设,而且与当时的中西艺术、宗教、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这一时期,外销华瓷上的人物题材纹饰丰富多彩,源于中西方的宗教、戏剧小说、世俗生活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十八世纪中西文化艺术互相交流和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瓷器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发明,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本文从中国瓷器工艺的起源、真正成熟、发展及逐渐走向顶峰,论述瓷文化中的意境美和人文美,将意境、艺术与人文气息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这是五代画家荆浩在其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作出的著名论断。很多人根据“兴吾唐代“的说法以及唐代无水墨作品传世的事实,认为中国水墨绘画在唐代才刚刚“兴起“,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的深入研究后得知: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走向成熟并呈“兴盛“之态,已经成为一种为普通大众接受的绘画语言,影响广泛而巨大,甚至已经在许多绘画形式中如瓷绘、漆绘、壁画等体现出来。唐代著名的民间瓷窑——长沙窑釉下彩陶瓷绘画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诗与画组成的水墨世界;一些墓室壁画以及敦煌壁画等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水墨画的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8.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卢渤鑫 《文教资料》2014,(16):69-70
潮州嵌瓷是潮汕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但出于种种原因,它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了如何寻找突破口,以使嵌瓷艺术展现勃勃生机,焕发出其应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人们对美的要求、文化的交融、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方向与契机。舞台艺术一直属于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厚、经济效益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能将二者良好地结合起来,必能有利于景德镇传统名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