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莹 《信息系统工程》2012,(12):113-114,116
农民在选择致富项目时经常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人们称之为"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民难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准确判断究竟那个项目可以赚钱,于是便盲目追随当前赚钱的项目。"羊群效应"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从而浪费了农业资源,损伤了农民利益,同时也干扰和影响了消费者平稳的生活秩序。破解"羊群效应"的方法就是依靠政府对农民选择项目给予必要的指导。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科学预测农产品需求量,根据预测的需求量引导农民有计划生产,至少应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在关键时刻发出预警,防止农民盲目跟风,破解"羊群效应"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名章 《新闻界》2008,(3):90-91
本文通过对"第四媒体"的解读与质疑来反映当前媒介命名上的盲目跟风,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人的消费者,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与周围的人和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有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和与此相联系的心理和行为。广告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引导,从而实现推销目的。一、广告对具体商品的消费引导主要是基于消费者自身的功利性目的首先,消费者购买和消费商品最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我们整个国家的居民收入,带来显著改善。快消品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消费收入的提升势必会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预见,未来通过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开放,快消品行业将获得长足发展。中央电视台是广大消费者非常信赖的权威性公共平台,对于消费的公信力,和对广大消费者品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李燚 《记者摇篮》2012,(2):57-58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已影响到了社会生活。身为广播电视工作者,不应对涌现的网络语言盲目跟风,而是应慎重使用,避免晦涩难懂和浮躁低俗的网络语言文字任意泛滥,做到既要对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又要扬其长避其短,优胜劣汰,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其消费心理的外化,而广告口号是影响消费心理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企业通过广告口号可以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使消费者还未购买商品但已深深地记住有关商品的信息,进而可以预测、引导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广告口号对于消费心理的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广告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图书卖场的展示设计,并以"人"作为核心要素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图书卖场的展示系统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通过明确的图书导购标识、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和图书陈列来引导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并且创造合理、舒适的图书卖场室内环境,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与消费体验,从而实现图书卖场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2,(3):4-5
编者按传统媒体是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在舆论传播中承担着主力军的责任,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当网络舆论泥沙俱下、不辨真伪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期望传统媒体能够以自身的权威声音正本清源,揭露事实真相。然而,在舆论引导的实际进程中,一些传统媒体往往在收视率、发行量的驱动下,心浮气躁,盲目跟风,反而被一些不良网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广州报刊关于百货公司的广告,扩展了消费空间,改变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城市消费革命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往往带来信息消费的深刻变革。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第五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个体消费者和公共组织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传播服务的同时,也给消费带来的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数字化带来的消费推动力,一个消费全面升级的时代悄然来临。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的青年群体成为消费时代的主力军。其中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推动了消费者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消费情况,从而催生出别具一格、焕然一新的新消费市场。笔者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设计相应调查问卷,从社交媒体广告对青年群体的消费情况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为社交媒体广告主和青年群体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梦颖  赵洁  陈昊 《视听》2023,(9):137-140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耦合推动了新的消费变革,网络消费的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加速视角下,科学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网络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朝着加速的方向发展时,网络消费也呈现出“消费者异化”“消费行为异化”“消费时间异化”和“消费物品异化”这四种异化趋势。网络消费主体应通过“自我减速”和“社交共鸣”来应对网络消费所带来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与喜悦,也带来了困惑与忧愁。"草根们"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出现了非理性的表征。文章阐述了网民非理性现象的特点,即上纲上线、言辞过激等;分析了产生非理性表征的一些主要原因:如虚拟社会的"匿名性"、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责任缺位、"网络推手"的"炒作"、网民盲目集群跟风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苹果产品的消费情况来分析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本文基于苹果产品在中国一些城市的消费情况做调查,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消费者偏爱苹果产品的原因;拥有西方产品(类似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在身份认同感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思想转变;以及苹果产品的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在不同的性别中是如何体现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数据并分析。结果:"功能"和"身份和生活方式"都是调查对象选择购买苹果产品的主要动机。相对低收入的人群更偏向于将"身份和生活方式"作为购买苹果产品的主要动机。同时,女性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产品的"外观"和产品带来的身份认同感;而男性消费者更多的关注苹果产品的功能性。结论:只是功能和外观并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唯一因素,其中性别、象征性消费等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现代消费语境下,从文化和女性等多元视点切入,将电视广告对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提高到学理层面。分析认为:宏观上,上海这座城市已经不可遏制地进入消费社会。微观上,广告商利用了女性冲动消费的心理,通过一系列策略主动制造了“需求”,激发女性消费;大众媒介从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特征,充当了广告主重要的“帮手”,共同引导女性走入消费社会;同时女性消费者的情绪性消费特征显著,她们对自身的消费有第二层解读,试图通过购物实践广告符号的象征价值,完成对自我身份地位的理想化重塑。  相似文献   

16.
新闻时评,是当前纸媒的热点之一,是引导读者深读新闻的需要,是新闻深度化的体现,是报纸思想品位的象征。许多报纸纷纷开辟时评版面,一时间遍地开花,大有“不上时评没品位”之势。但是,由于盲目跟风,许多报纸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造成目前新闻时评版面本身出现了严重同质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报纸时评在舆论监督,规范公众行为,引导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轰轰烈烈的“时评热”并不能掩盖时评在舆论监督中日益呈现出的困惑。监督时效上的普遍滞后、盲目跟风对公众的误导、对监督对象缺少必要的媒介宽容、模式化的写作使得看似繁荣的时评正在逐步陷入怪圈。本文试对报纸时评自身存在的弊病和表现出的不良倾向予以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慈善事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公益行业,与其盲目在慈善晚宴上跟风,不如发展多种募捐办法。  相似文献   

19.
建筑景观正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崛起和发展的标志。在众多同质化建筑中,具有景观特色、运用景观展演策略的建筑更易吸引消费者。此类建筑通过再造历史景观吸引消费者怀旧消费,运用陌生叙事策略满足消费者新奇消费。同时,消费者在建筑景观中通过身份消费达成身份认同。但是,消费者对建筑景观的消费也反映出当下文化消费的无奈与迷茫。  相似文献   

20.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