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高,题量多,难度大,许多同学在此考点上失分却找不到提高得分率的途径。笔者在2004年高考阅卷中发现,一些考生失分不是没有读懂文章,而是没有掌握适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下面,结合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介绍几种实用的答题技巧: 一、紧盯原文,搜索答案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大部分题目以选文的词、句、段、篇为命题点,要求考生充分利用原  相似文献   

2.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要想得满分 ,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 ,还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多年的高三语文复习中 ,我积累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 ,可供考生操作。第一步 ,倒读最后一题 ,搜索“内容提要”。从 1997年开始 ,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在题目设置上有这样的规律 :将阅读材料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切分为四个部分 ,再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 ,拟设四种对文章的概括性叙述 ,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综合分析 ,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也就是说 ,在这最后一题的四个选择中 ,只有一项错误 ,而其余都是正确的。那么 ,未读原文之前先读…  相似文献   

3.
高考散文阅读题,考生失分的原因在于忽视散文的结构和思路,不能整体把握文意,答案支离破碎。本文意在探讨分析散文结构和思路的方法,指导考生理清文章线索、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从而得出切合标准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大多有这类文章的测试题目,其意义颇为深远。据分析,这类试题的题型相当稳定,全是选择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起,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题型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主观翻译题,这种文言句子翻译题该怎样去解答呢?对策如下: 一、细读原文,理解文意。测试翻译能力,出题人总会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要求应试者对其中部分句子进行翻译,因而阅读原文并能理解文意显得尤为必要。读不懂原文,理解不了文意,就很难把握所要翻译句子的意思、句式和语气,更谈不上准确地去翻译它。请看下面这道题:  相似文献   

6.
从近几年的全同语文高考试题看,阅读题比重越来越大,比分越来越重。就1996年高考试题看,阅读材料有古诗中的元曲、古文中的宋史、现代科技说明文和音乐评论。共计19个题,58分,仅次于大小作文的分数。从阅卷场反馈的信息看,考生们做这些题却力不从心,失分最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 一、1996年高考阅读题的命题特点 ①抓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设计试题。如第12、13、14、16、17、20题,这些题多是从原文中抓出一个词、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分析,请考生判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2003年除外)涉及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把握的能力。该题干扰项设置的基本做法是,在大体正确的说法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那么,这些不正确的表述究竟有什么特点?本文拟以高考题(全国卷)为例作一番透视,相信对增强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此类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9.
NMET阅读理解题旨在测试考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对书面文字材料的理解,也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归纳及综合联想能力及阅读速度。对于如何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取得高分数,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本人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下面介绍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理解效率的方法——不读原文,直接找答案。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在读过《毁树容易种树难》的短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我认为,今年的作文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文短意明、中心突出“读后感”,顾名思义,是有读有感,先读后感、感由原文所发,原文是生发感想的前提和基础。考生写读后感,首先必须阅读原文,以便从中获得正确而又深刻的感受。因此,选择考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的原文是至关重要的。对比起来看,去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画蛋>有感》,选定供考生阅读的原文近四百字,但文意的中心蕴含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高考英语考纲规定,考生对原文既能整体理解,又能深层理解,既能把握原文的表面意义,又能把握原文的隐含意义,即考生必须具备综合阅读能力。认真分析2002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不难发现2002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和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相比,适当增加了深层理解题量,充分  相似文献   

12.
考生在表述高考文艺性散文阅读主观题答案时,应遵循三个原则:1.忠实于题干。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2.忠实于原文。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指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3.忠实于语言规则。即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基于上述原则,表述答案的方法可用三个字来概括:截、改、写。  相似文献   

13.
高考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出现科技说明文阅读, 1994年再次出现, 1995年以试卷第三大题定格至今,题型稳定,全是选择题,题量不变,均是 4道。然而大多数考生对于此类试题的解答仍然感到很难把握,且得分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历年高考科技说明文试题,我对学生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指津:   一、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的内容   自然科学类说明文无非是对自然科学中的新科技、新发明的介绍,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文章介绍的什么人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和设想,做了什么样的科学研究、科学发明和…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阅读文言文往往忙于答题而忽略了对原文的通篇把握,这种不顾及原文整体急于在文中寻找相应答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文言文阅读的前面几题偏重于对字词的解释,但对全文意思的把握是解释具体字词的基础;至于最后几道题则完全属于对全文意思的整体理解了。在答题前,首先要对原文作初次快读,以期对全文意思、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方能从居高临下、笼罩全篇的高度来指导下面的阅读和答题。文言文通篇文意的把握还要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考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的命题特点,可以发现:该类题型相当稳定,一般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这样,解答科技文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入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必须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16.
简答题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随着高考这类题型的比例增大,中学语文教学中也越发重视对这类题型的训练。下面就此谈谈解题的思路与技巧。 1、深解文意,切忌孤立作答。 由于简答题一般出现在高考的主观试题阅读部分,因此在完成这类题的时候,切忌孤立静止地回答。要总览全篇,根据命题要求精读有关部分,认真研读,再做答案。 如高中第一册《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段,描写的是;原文流露了作者____和____感情;就本段而言,则只有_____之情。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试题,要求考生阅读两篇文章,一篇科技类,一篇文艺类,这是一个创新。但笔者在仔细阅读了第30题的试题和答案后,觉得有值得商榷之处。这道题原文是:“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明显高于其它内容的材料。这是由高考要求考能力、考学习潜能所决定的,也符合考生今天和未来的阅读需要。毋庸讳言,尽管我们的教材第六册中有几篇科技类文章,但现代气息不浓,致使我们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应试能力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尽可能多读些科技类文章,尤其是高科技说明文,揣摩阅读的方法,以增强阅读能力。怎样才能读好科技说明文呢?下面以《粒子束武器》的阅读为例分述之。  相似文献   

19.
一、近几年考生现代文阅读答题失误分析1 盲目瞎碰 ,押题猜题。这是答科技文阅读题的常见错误。其实判断科技文题并非想象的那样难 ,只要你读懂原文了 ,根据试题要求将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在相关段落中去找相应的文句 ,两相比较 ,正与误、是或非就明晰了。如1999年科技文阅读第 17题 ,B项错。与原文第一段对照 ,应是“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调节性范围里发生了进化”。选项漏掉了“调节性”这三个关键的字。看来要避免失误 ,必须先读懂原文 ,透彻地理解文意。2 不审题意 ,问牛答马。如1998年高考阅读题《报秋》第 2 7题 ,作者看见玉簪花开…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表达既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对考生英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写作有了更为实际的语境依托,对广大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在于针对问题在原文找到答案,再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加工,最后得到符合字数要求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表达的常考题型。考向一主旨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