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均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分数的前提。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从而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安排:  相似文献   

2.
案例二:认识分数 1.由“平均分”引入分数。 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2个)将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1瓶)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半块)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笑笑的成绩     
笑笑上学期参加了六次单元测试,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1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的平均分比前三次的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几分?  相似文献   

6.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7.
陈惠芳 《湖南教育》2006,(10):35-3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把总数分成每份都一样多的几份,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内涵的理解,为学习除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一、初步感知1.回忆平均分。把6个月饼分成2份,可以有好几种分法,像这样两边都一样多的,叫什么?  相似文献   

10.
高考阅卷的实践证明:’98高考试题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难度最大的一年。据浙江省的统计数字:平均分只有7012分,其中第Ⅰ卷平均4648分,第Ⅱ卷平均2344分,难度系数为047。其他省、市的平均分也与浙江省差别不大。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通过“移多补少”和“求和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材中的第1道练习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2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生活引入播放一段广告视频。提问:从数学的角度看,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分数)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平均分东西时产生了分数。(板书:平均分)2.回顾旧知师:(出示教材图)三年级上册,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了分数;三年级下册,我们把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也得到了分数。你觉得分数是怎么产生的?(板书:分)  相似文献   

14.
薛涛  薛敏  余薇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111-113,116
多媒体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在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通过选取成都市温江二中的高一和高二共198名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以下结果:1.接受多媒体教学的学生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的学生;2.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平均分差异比普通班的差异小;3.实验班和普通班女生平均分的差异大于男生平均分的差异。最后通过访谈学生和科任教师探讨出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同时为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申万英设计园林评析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的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案例回顾 一次,我在新教师汇报课的公开课教学中,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第十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师:这里平均分的一个西瓜、一个圆...都有一个“1”,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称它们为单位“1”。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加了201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第23题的网上阅卷工作,本题是一道证明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知识.从全市的统计结果来看:第(1)小题的难度系数为0.89,平均分5.32(满分6分);第(2)小题的难度系数为0.65,平均分3.90(满分6分)[1].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冲突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师:怎么列式?生:720+6=120(毫升)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这里是将720毫升的果汁平均分给6个小杯.求每一份是多少?师:将720毫升果汁平均分给了6个同样大的小杯.可以直接用除法求出小杯的容量。  相似文献   

19.
从"告诉"走向"体验"是平均分概念教学的重大变革。"分桃子"有随意分与平均分,平均分又有分得刚好的与分得不刚好的,还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7-8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地读、写分数;2.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