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批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详改”,这样给老师增添工作量。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或是评价等级。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教师为批改作文感到烦恼、困惑。怎样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把作文批改好。到底怎样批改才算好呢?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传统的意见,认为要“精批细改”。另一种则主张“教师批,学生改”。两种方法哪一种好呢?这首先要弄清批改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吴伯萧曾经把批改作文形象地比喻为“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做了作文批改的新尝试,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批改方法,姑且称之为“开放式”,以区别过去“封闭式”的批改法。“开放式作文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张挂作文。学生把写好的作文,按座号顺序挂在教室两侧墙上,同学之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作文批改的历史表明,与其都由教师批改,不如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批为好。学生自己思考、加工,印象深。理解透,收获大。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令人堪忧,必须走出批改误区在作文教学园地里,批改是一块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作文“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作文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五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入文山,不能自拔。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阅”。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何谈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怎样才能走出作文批改的误区呢…  相似文献   

6.
互动式作文批改,指的是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参与批改活动,达到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在传统的作文批改中,学生的习作“一批定性”,好或差由教师说了算,学生一般没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而在互动式作文批改中,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可以提出不同甚至反对的看法,而教师必须认真给予答复或共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批改也是如此,教师首先应该重视情感投入。教师只有在作文批改时动之以情,学生才能从教师的作文批改中晓之以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只是关心分数,至于作文的批语,很少有人琢磨。学生对作文批语的漠视让很多教师都感叹:以这样的批改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可谓是劳而无功。其实,要让学生关注老师作文的批改,老师必须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要改变过去“一锤定音”的惯性做法。近年来,我在作文批改中创新了“分数累加式”评价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殷会荻 《现代教学》2005,(12):41-42
有人说,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最烦最累的活儿莫过于批改作文,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劳心劳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往往看也不看,一扔了事。我却觉得,换一种思路和方式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单向的“评判”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苦事”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10.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11.
“下水作文”,身体力行──浅谈在作文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吴国森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作文教学欲期收效,欲令学生获得实益,最重要之一点在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高,讲读课教得好,作文课指导得好,批改得好,学生自能日有进益。”可见,...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要问: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的回答就是:教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去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而不是代替学生改好作文。然而,在教育革新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少人仍囿于传统的“精批细改”中不愿自拔,满以为只有这样,工作才算认真负责。令人遗憾的是,领导检查教师批改的作文仍以此为标准,否则,准会扣一项“作文批改马虎”的帽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教师只好硬着头皮,违心地做到所谓“精批细改”,谁修改的圈圈点点,“密不透风”,那才算“工作认真”哩!然而,究竟这种“细改”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朱德熙在《谈谈作文教学》一文中说:“据我所知,作文本发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常常感叹:“教语文要是不用批改作文,那就轻松多了。”的确,批改作文是令所有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以前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对文章大动干戈,直到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遗感的是,学生对教师不辞辛苦的行为根本无动于衷。批改好的作文发下去,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所写的批语认真思考,更不要说去找教师探讨。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出现倒退趋势。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变作文批改“老师改半天,学生翻一翻”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吸收学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并逐渐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和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探究性作文评讲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做什么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他人或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去“究”如何使作文水平升格。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一、评前诊断这里的诊断指教师要精心批改作文,然后作出评价。作文批改是作文评讲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批改作文不在于评语的多与少,而重在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注意记录共性及个性问题,范文及优秀片段、典型病文等,做好储备。例如我们在平时批改时通常将作文情况分类记载:作文中通病是什么,典型个例有哪些;作文的优点是什么,佳作有哪些;片段写得好的有哪些等等。这…  相似文献   

16.
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作文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如何使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以往的“苦于批改”转变成“乐于指导”,化苦为乐,从而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者并不赞成语文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者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文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文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人生的伴侣。教学生写好作文是教师的天职。批改作文是教好作文的常规工作之一。作文批改“一点论”是对作文批改的大胆改革。一、什么叫“作文批改‘一点论’”“作文拙改‘一点论’”是指在批改作  相似文献   

19.
蒋文娟 《科学教育》2004,10(5):14-16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部分”第八条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以往的作文批改方式,大体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许多教师一味相信自己,他们对学生批改作文总心存疑虑;二是完全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前者是教师在“垄断”着作文批改的“主  相似文献   

20.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