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已成为当下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思潮和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来,美国一些高校开始在课堂上讲授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特色既是女性主义的,又是生态学的。一方面它表现出女性主义的伦理观念,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解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它提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主张解放生命,反对压迫,追求整体性。美国的生态女性主义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①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与文学。②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③生态女性主义政治运动。④生态女性主义伦理。⑤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等。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影响了老师们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者不同观点持有者之间能够以一种平等的地位相互对话和交流。生态女性主义课程将影响和改变学生获取知识和看待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跨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及视野。生态女性主义课程促使学生们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社会和环境问题。这种改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她们和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对二元论等级制的批判是认识论上的一个巨大转变,它使学生们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和定位观察并分析事物,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非二元论等级制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自主建构自身的认知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标志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发端,这种将生态主义视野纳入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做法造就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男性中心的知识框架,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原则的乌托邦.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精神的结合,因此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生态女性主义对于我国在理论方面有许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演变,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观,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以及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也是从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学者迪邦娜(Franqoised’Eaubonne)在1974年所创,它结合了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在西方已流行了30年,但是在华文世界中仍缺乏专著和较深入的讨论。电子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者哈乐葳(DonnaHaraway)提出以有机机械人(cyborg)作为未来女性主义的象征,女性主义者若需要启发的话,应该向前看,从科技和有机机械人的形象寻找启示,而非回到古老的属灵生态女性主义(SpiritualEcofeminism)。虽然两种女性主义看似大相径庭,但电子女性主义可以帮助生态女性主义走出自然/文化、人类/动物,甚至是男性/女性的二元思想。较哈乐葳的有机机械人和西方神话的女神,中国化的观世音更加适合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象征。从观世音出发可以发现,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转化生成与生态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Francois d’Eaubonne)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个观点开始,许多作家都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实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越来越多,领域也十分广泛。回顾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红楼梦》中处处流露出的对女性和自然的赞扬和同情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有极大的契合点,是一部极具生态女性主义色彩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话语,它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菊花"这一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便可揭示小说中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同一性以及作家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中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欺凌和殖民者对土著人的压迫这三种形式的压迫,揭示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指出这三种形式压迫的根源是父权思想。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相对一致的,因为两者都对自然以及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并且也都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注,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的汇聚点,生态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陷阱和疮疤。西方生态主义左翼学者认为,整个人类已经陷入一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境地之中。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支流,突出了生态问题中的性别向度,指出了生态危机中的男权主义文化密码。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绿色主义解释学,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念、学理和政策方面的启示。破解生态危机是中国道路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琳 《海外英语》2015,(1):203-204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与自然有极强的亲近性,男人统治妇女与人类统治自然有及其紧密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提倡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托马斯·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深刻披露了欧洲的父权制思想,塑造了苔丝在男权社会中不断反抗的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哈代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刮起的一股文学思潮或革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语境下,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和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强调自然和女性都不应处于被支配地位。狄金森是一位19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她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与自由和平的向往。而李清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通过赞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展现出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女性气质。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狄金森与李清照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位女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柳莺莺 《考试周刊》2009,(34):34-35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之间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基本观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拓展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表达了她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部适合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评论的经典著作。艾米莉·勃朗特在生态女性主义正式产生之前就在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超前性,值得探讨。她的这种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她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经历,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家庭对她的影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赵云 《文教资料》2010,(4):186-187
生态女性主义对男女的社会定位和角色扮演做了深刻的分析。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理论与女性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新时期的产物,同时也为创设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教育平等,提供了理论保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女性生态主义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联系起来,探究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宰女性与人类主宰自然之间的关联.它提出,价值二元论与等级制是压迫机制相互纠结的基础,要真正解决性别歧视与环境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父权制文化的伦理价值观.生态女性主义用关怀伦理理论来建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人对自然的尊重不仅应来自义务,人对自然应有情感回应,关注具体经验基础上的人对自然的关怀、保育和爱。  相似文献   

20.
《跨国的雪》一文通过描写男主人公尼克和乔治在滑雪过程中认知自然,进而理解女性的过程,向我们昭示了他们克服男性统泊与支配的意识,最终努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普遍和谐的共识.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探讨海明威的《跨国的雪》,旨在阐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