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生态德育——21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梅 《教育探索》2006,(10):103-105
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传承我国传统道德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抓住中小学这个关键阶段,通过生态德育目标的纳入,生态德育课程的开发,生态德育意识的强化,生态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的突出等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生态德育工作,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态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形成和道德人格完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勇  高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2):131-135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导致了人类生存危机,也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新话题——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是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水平的基础工程。文章揭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公民生态道德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道德诉求,而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推进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持地球生态明,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然而,在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仍在继续,而且日趋严重。本认为,应在高校德育中引入环境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之成为具有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路径.认为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当前人类拯救自我的一味良药.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理念,在“生命自觉”中不断提升人类的道德境界,理应成为当下高校育人的主旨.少一点功利色彩,多一点对人类终极目标的关切,不应成为高校教育的奢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对人类发展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认识的基础形成并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变化。学校教育对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五个着力点,进而努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心理意识、价值意识和法治意识,是新时期赋予大学育人目标和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道德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国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2):95-95,93
所谓生态道德,就是关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道德,也即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营造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主体的人对人类命运的严重关切和理智把握,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生态道德观念的确立,使保护和优化自然环境的行为从一般行为上升为道德行为,有利于强化人们的自然环境意识,促使他们将保护和优化自然环境的要求变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帮助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整体利益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而灌输和接受是其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珺 《文教资料》2008,(12):116-118
本文通过对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期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审视、思考和重视,建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教育和引导.使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养成道德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使人类在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互进互利中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已经逐渐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道德与伦理支撑。通过对闽西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调查,能够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及生态伦理的认知水平。在分析闽西大学生生态伦理认知水平提升的限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生态伦理认知水平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第一次把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直观地提出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存在共同利益,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应该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资源,接受绿色文化,增强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态环境视域下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缺失、生态道德培训力度不够、生态道德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实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培养农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强化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伦理观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平等观,具有社会伦理关系结构双重性、人类文化价值理念生态化与实践性的特征。这对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确立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唤起我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欲望的限制离不开德育,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形式,在培养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分析,探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重塑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促进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新的视角下探索高校生态道德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高校的生态道德意识,建立健全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引导大学生确立和实践健康的生态消费观,从而促进高校生态道德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源泉。建设生态文明对新一代的建设者提出了必要要求——具备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20.
生态道德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所应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和谐性。目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缺乏生态意识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