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它历来是哲学中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故我们所说的知识定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而本文的知识概念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即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信息及其组织。并且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按照表述形式把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我们可把这两类知识合称为广义知识,它不仅包括我国目前流行的知识,也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因此,在谈生物知识的习得和保持之前,我们必须掌握生物知识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1958年,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述的。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的行为的某种知识。"波兰尼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即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3.
金菊菊 《江苏教育》2006,(3A):32-32
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学科演变过来的,但它与计算机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认为是计算机学科的翻版。计算机学科主要讲的是计算机知识,软件的使用与技巧;而信息技术则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根据问题去找相应的软件,计算机只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讲授教材各部分内容时要从完成某个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古在一个个任务中,  相似文献   

4.
综观历史,所有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探索开始的。在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主动探索的火花不断地在闪烁。为此,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知识是指广义的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知识或言语信息 ,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 ,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亚类 ,一类为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 ) ,另一类为对内调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哲学与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其主旨可概括为两句话:哲学是思想的事情,而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哲学?它的含义包括在什么是哲学当中.哲学,西方人叫做philosophy,即爱智慧.智慧与一般所谓知识或学问不同,如《基度山恩仇记》中法利亚长老所说,“博学不等于智慧”.中国的哲学家也很早把握了这种差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被区别开来.学就是知识或学问,思就是智慧或思想.这两者相当不同,但可以彼此补益.因此,我们把哲学叫做“智慧之学”或“思想之事”.  相似文献   

7.
知识究竟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知识?这是摆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58年,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所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随身携带却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果我们把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显性知识,而对于缄默知识却很少探讨。例如:在我国教育类的辞书中,流行的知识的定义是“: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俩如我们有关自已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9.
饶又明 《云南教育》2008,(22):20-21
一、“三生教育”的历史溯源 早在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中提出了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在这境界中把生命提到了最高层次,他所说的生命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求,这是对生命高层次的、哲学意义的思考和探究。以后不少的哲学家在论述生命时,也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而不是从自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很多高三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做了很多古诗鉴赏题却还是把握不了这类题。问题出在哪呢?笔以为,这与很多教师没有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有关。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后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语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而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教授。在古诗鉴赏中我们不仿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答题的正确率。本举出几例答题的类型,以说明古诗鉴赏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硕 《课外阅读》2011,(5):111-112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急需我们每一为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和皮连生教授提出的,它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我国教学实践的产物。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从世界中所习得的知识性质是不同的。概括来讲,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由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习得的内外条件不同,所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知识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观传统知识观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来源来看,客观主义知识观可分为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反对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认为知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罗建 《中学物理》2012,(3):47-49
类比法是通过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点和相似点,并以此为根据把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移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上,从而推论出它们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而“知识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唯...  相似文献   

15.
<正>期末复习到了,同学们要对一学期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我们要善于抓住要点,掌握本质,把一本厚厚的数学书的内容进行浓缩,从而达到华罗庚所说的那样,把书越读越薄。一、要善于梳理。梳理能把所学的知识由多变少,由杂乱变清晰。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主要可以分成四大类,一是把位置与方向、圆归为一类;二是把分数乘除法、比和百分数归为一类;三是把扇形统计图归为一类;四是把数学广角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一、儿童艺术天性与自由表现赫伯特·里德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把握是从心理学角度开始的。他将儿童的表现与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物质方面,一类是指感情方面。也就是他所说的“特定  相似文献   

17.
OECD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分类是工具论的,而非哲学认论的。从哲学认识论角度重新考察知识的分类,可从更深层次发现作为知识经济基础的知识,具有理性的、合理的、理想的三维基元结构,从而建立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知识分类学。  相似文献   

18.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把几何图形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几何知识有机地与函数知识融合成一题,形成一类中考综合题,我们称这类综合题叫坐标几何题。  相似文献   

20.
尹继文 《科学教育》2007,13(2):22-23
现代认识心理学把个人习得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前者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它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狭义的知识)。后者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对外办事)和认识策略(对内调控),即用于个人的注意、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认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习得知识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的本质是符号表示的信息进入学习者认识结构(也称命题网络)的适当部分,新信息被原有知识同化,新信息成为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发展就具备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