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化时代下地方文化再建构是旅游人类学关注不多的问题,但却对旅游地有着深远的影响。以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的风水旅游开发为个案,探讨以风水旅游为主导的三僚,如何呈现与表演它的特色传统,如何将客家族群叙事镶嵌进三僚的风水事业之中,又如何同时塑造风水与红色两种圣地文化,从而再建构三僚的地方传统与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
风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藴的文化事象,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曾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风水文化的兴盛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地处客家腹地的兴国县三僚村,相传是形势派风水祖师杨筠松定居和传道授业的地方,在风水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三僚风水术被认为是江西形势派风水的正宗代表。三僚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风水文化遗存,被学者们誉为"风水文化的博物馆"。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三僚在风水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为人们深入研究"原生态"的风水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和重要实验场所。  相似文献   

3.
风水作为一种文化创造的产物,植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我们理解乡民的信仰、思维世界、宇宙观以及中国乡土社会之普遍生存模式的视角之一。因风水引发的各类民俗事象及其自动形成的民间协调机制,也是构成地域社会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希望通过探讨三僚曾氏在清代的两次坟墓纠纷,分析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念以及风水观与地域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濮人僚人辨     
讨论仡佬族源流,言必濮与僚。濮与僚有无族源关系?《仡佬族简史》云:“仡佬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族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由僚人而仡佬族,没有异议。至于由濮人而僚人,则尚难信服。 该书先叙从殷商至西汉濮人的活动史迹,先言及春秋时曾建立群牁等国,战国时又建立夜郎国等。继云:“东汉时期,濮人在史书上被  相似文献   

5.
王丽 《云南教育》2010,(10):23-28
从北京西站坐K571次列车,24小时抵达福建西部的连城县朋口镇,再从朋口坐20分钟的汽车,便到了宣和乡培田村。穿过村口的石牌坊和风水林,一条石砌的村道一直通到村边。  相似文献   

6.
先声夺人     
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话。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帮助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  相似文献   

7.
土僚源于古代僚人,是僚人中变化不大的典型,从族称看,土僚保持了“僚”这一古老族称;从地区分布看,土僚集中分布的地区正是历史上僚人活动比较频繁的聚居区之一;从文化特质看,两者有很多方面相符。今天土僚的分布区域较之历史上的分布区域大大缩小了,集中到了文山州,红河州及越南北部边境一带,分布区域缩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减少,迁徙,融合等。  相似文献   

8.
四川东山客家刘氏宗族的三个“风水”族规表明:东山客家十分重视“风水”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而不迷信“风水”,注重通过人为努力“培植风水”而不单纯依靠自然条件和祖宗的护佑获得“风水”宝地,注重兴修水利蓄积雨水来获得水源、通过宗族组织的有效管理来保护“风水”和分配“风水”利益,注重住宅、坟墓和植树都要与自然环境协调。这些“风水”观念和实践表现出他们积极的环境意识和改造自然、艰苦奋斗、顽强生存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深圳客家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淡泊神明”,淡泊偶像神明,少建寺庙,却比较重视祖先崇拜和风水文化。以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为例,这里的客家人崇信风水文化,并具其特点:一是以引导村落规划与建设,沿“阿婆叫沥“等三条水系布局,实现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二是以风水文化为指导改善自然环境,满足族群心理需要、祈求兴旺发达;三是以风水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竞争的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风水文化的营造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整体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风水文化旅游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仙岭是名扬世界的“中国风水第一山”,有着深厚的风水文化积淀,其风水景观文化与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构和谐的传统人居风水村落,具有优越的旅游发展条件。杨仙岭旅游发展必须凸显核心吸引物,进行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整体构建;营造意境,做到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互为印证;定位风水文化旅游胜地,实施雅俗共赏的旅游开发;围绕“三个”结合,进行产品创新,使游客在展示、观摩、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其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占居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史称为僚族。僚属古越族。“僚”始见于《三国志·霍戈传》。“僚”读音为“老”,如“仡僚”、“(亻母)僚”,一般都读为“仡佬”、“(亻母)佬”。《隋书·地理志》云:“有鼓者号为‘都老’”,“都老”是首领的意思。现今南方特别是两广地区喜欢称老人为“公佬”、“卜老”。可见“僚”乃是尊称。《贵州通志》把力能格斗猛虎者称之为“僚”,则“僚”又表示“力大”和“勇敢”的意思。总之“僚”作为民族名称是一自尊的称呼。然而,站在反  相似文献   

12.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并不全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风水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地有机自然观,二是"藏风聚气"的生态理想,三是环境保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东晋时期由于多年战乱,巴西郡人口大量流失,时值李寿纵僚入蜀,东晋政权遂于永和三年(347)侨置巴西郡于涪城。  相似文献   

14.
魂晋时期的百越后裔随着历史环境的改变,分布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差异,出现了不同的名称,即僚、俚、鸠僚等民族群体。在历史的演变中靠近中原地区的僚,俚或融合或分化为唐宋以后单一民族的演变奠定了基础,而在中南半岛及云南南部、西南部的鸠僚独处相对发展之中,受扶南、真腊统治,接受佛教文化,他们是今日掸、傣、泰的先民。  相似文献   

15.
宋代起源于东南沿海的天后信仰明清时期开始在梅州传播。天后宫主要分布在村落水口处、江河沿岸和街市三种场域。水口处的天后宫体现了客家人运用神明护佑村境的风水观念;滨水(河)天后宫反映了农耕社会的客家人对水利的依赖和出洋谋生对河流的重视;街市中的天后宫则体现了传统社会神明的商业功能。天后的三种社会功能,反映了梅州从乡民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向近代商业社会、侨乡社会转型历史过程中客家人的神明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6.
《唐睢不辱使命》里“专诸刺王僚”的典故,出自《左传·王僚被弑》。讲的是吴国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回王位的事。《左传·王僚被弑》记载,吴国十四世君寿梦有四子:诸攀、余祭、夷昧、季札。寿梦死后,前三子都相继即位,唯季札贤而不受。季札不受,王位应由诸攀之子光继承。可是夷昧之子僚越光取而代之。公子光对此怀恨在心,俟机夺取王位,于是,导致了一场宫廷夺权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水不是在统一新罗时期传来的,在这之前的三国时代对中国风水的认识与接纳是很明显的,风水成为三国时代的主要文化因素,并在墓葬中应用了中国风水。《崇福寺碑文》的风水内容及佛国寺的建立,是经过几百年的风水认识与实践以后,对中国风水接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文脉"的载体是十分明显的.中国"风水"的延续应以转型为前提.所谓"转型",一方面指"风水"在延续中要尽力剔除其中的迷信因素;另一方面,"风水"的延续也要借鉴借助于当代科学,提升自己的科学品位.目前,要谋划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水哲学"、"风水美学"、"风水诗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地理学"、"风水建筑学"、"风水规划学"、"室内风水学"、"风水心理学"、"风水微气候学"、"人体风水学"等学科.陈志华教授和李中教授发文对"风水"全盘否定.我理解两位教授对以"风水之名大贩迷信者的愤怨之情,但是,我又不同意二位教授一概否定"风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家贼”是唐朝统治者对当时西原蛮黄家起义军的蔑称。自肃宗至德以后至文宗太和八年,西原蛮叛乱不止。其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加深了对岭南僚民赋税、徭役的剥削;唐政府任用的岭南地方官大多刻剥残暴;僚民乘唐将叛乱之机或受其利诱而起事。长庆元年,韩愈向穆宗呈上了《黄家贼事宜状》,认为黄家僚民起事的原因,不在于僚民本身,而在于朝廷用人不当。文中充分流露了韩愈的爱民思想。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学术界在风水评价中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对风水价值的评估提出了两大原则─—“风水文化体系”评价原则和“风水全息效应”评价原则,以此作为正确评价风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