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陆游生活在宋金战火持续燃烧、人民备受苦难的时代。诗人满怀爱国之情,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心中的激愤娩而易见。“物不平则鸣”,诗人在政治上的壮志百无一酬,就把自己的报国志、孤臣愤诉寄托于诗词,写出了一系列以书愤为题材的诗作,《书愤》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在这首诗里,作者追述往事,审视现实,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愤慨,全文充溢着作者夙愿难酬的壮怀美。  相似文献   

2.
王艳萍 《兰台世界》2014,(11):25-26
南宋偏安一隅,涌现出了诸多爱国诗人,陆游即是其中的典范。他出身名门,从小就立下了爱国、报国之志。无奈南宋统治者和众多官僚的昏庸,不仅让陆游这位真正的爱国者在官场沉浮不定,而且让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3.
南宋偏安一隅,涌现出了诸多爱国诗人,陆游即是其中的典范。他出身名门,从小就立下了爱国、报国之志。无奈南宋统治者和众多官僚的昏庸,不仅让陆游这位真正的爱国者在官场沉浮不定,而且让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著有<稼轩词>.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才大情深,果敢坚毅,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却屡遭打击,壮志难酬.于是一腔忠愤,满腹幽怨郁结于怀,发泄于词.其词燃烧着战斗不已的激情,充溢着愤懑不平之气,抒发着自我英雄情怀.  相似文献   

5.
(一) 十年前去开封,于翰园碑林,得见穆青同志题写的书碑:“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帆夜雪瓜洲渡,北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书法风骨铮铮,气度不凡。自见过这书碑之后,再读穆青同志的人物通讯(特别是收入《(?)车共产党员》(?)诸篇),我便每每想起那些隽永的诗句。这种联想何以产生?日经月累,我才发(?)(?)的人物通讯与(?)具有(?)(?)《书愤》(?)表达了陆游当时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深沉悲痛,以及他(?)(?)以求要驱逐强虏、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诗风悲壮沉雄。而穆青同志给河南故  相似文献   

6.
湘籍知名老记者顾建鹏所著的《休闲吟集》一书近日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诗集主要收集了作者离休后所写的400多首诗歌。多为记述休闲生活和强身健体,关注时政发展,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晚情壮志和对新生活的热爱。顾建鹏系湖南湘阴县人,早年就职于湘潭《建设报》,1959年至1972年在新华社湖南分社工作,后调宁夏和山东等分社任职,曾任记者,办公室副主任、分社副社长等职。1991年离休,笔耕不止,坚持写作传统诗词500多首,其中有300多首刊登于多家报刊。  相似文献   

7.
<正>《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的传世名篇,多年来一直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诸葛亮的思想和为人也在课堂上被细致解读,自小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言壮语,使这篇文章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美誉,也使诸葛亮和《出师表》流芳千古。我们对照陆游生平经历来解读诸葛亮及其《出师表》,可以发现并非作者的溢美之词。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政治理想、人生抱负等方  相似文献   

8.
刘长星 《出版广角》2018,(13):88-90
《燃烧的麦穗》一书是当代维吾尔青年诗人先锋诗选,集中编译了33名诗人的313首当代诗歌.这些作品意象密集,想象奇特,语言凝练而富于变化,展现了当代维吾尔诗人活跃灵动的诗性思维,是新疆当代文学诗歌创作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伟 《兰台内外》2013,(5):11-11
唐朝诗人张谓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诗《送韦侍御赴上都》,开头两句是"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述说当时朝廷选任"风宪之官"亦即御史的困难。那么,古代选任御史到底有多么困难,以致张谓发出如此之感慨呢?  相似文献   

10.
<本事诗>是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的书,保存了唐代诗人许多轶事和民间故事,开创了记事诗话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本文对<本事诗>进行新的探讨:第一,考证作者的名字、籍贯与生平经历;第二,考证<本事诗>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1.
平舟 《现代出版》2001,(1):45-46
一首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在诗人心灵的熔炉中要经过哪些玄妙的工序 ?这些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给予回答,如诗人的创造谈、作家的随笔、日记、心得乃至传记,如文艺心理学和美学等。由于角度和讨论幅度的限制,这些回答的系统化和针对性各有不一。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诗人审美心理论稿》一书中,作者徐润润则试图集中解决这一问题。   诗人常常被称为天才,具有令人敬服的“神力”。其原因就在于除了诗人在个人的先天素质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外,人们还对诗人创作时的复杂心理状态缺乏系统的认识。尽管在创作学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  相似文献   

12.
从1889年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满怀雄心壮志浮槎东渡,五年后在日本分投各个学校的已有3000人之多。“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气势磅礴的“七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那一代民族精英的精神境界。虽然此诗作者——后来的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东渡扶桑已经是1917年的事情,但是一样的忧患意识和匡世济民的责任感,使他们的情感有了跨越时空的相通。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2,(23):26-27
辛弃疾,雄才大略,果敢粗豪,志在恢复,心怀天下,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英雄人物,却最终因种种现实原因只能在“可怜白发生”的悲哀中叹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确实令人扼腕叹息。本文拟从当时的政局、官僚集团中群体对个体的压抑、辛弃疾强烈的个人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一下辛弃疾悲剧人生的原因,透过辛弃疾的悲剧看专制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个人意识的扼杀。  相似文献   

14.
杨延慧 《大观周刊》2012,(21):26-27
辛弃疾,雄才大略,果敢粗豪,志在恢复,心怀天下,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英雄人物,却最终因种种现实原因只能在“可怜白发生”的悲哀中叹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确实令人扼腕叹息。本文拟从当时的政局、官僚集团中群体对个体的压抑、辛弃疾强烈的个人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一下辛弃疾悲剧人生的原因,透过辛弃疾的悲剧看专制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个人意识的扼杀。  相似文献   

15.
2015年9月的某一天,诗人小庄在微信朋友圈里贴出了一首题为《问答》的诗,让大家猜猜那是谁的作品,并提醒了我去看.诗只有寥寥十行,繁体铅字印刷,在语体方面,似乎并没有沾染时下的风气,综合来看,应是民国期间出版诗集中的一首.我猜不出作者,在网络搜索了一圈,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不仅是革命的领袖,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批判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人毛泽东》,翔实、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一个侧面,展现出一代伟人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全书共40节,时间跨度为70年(1906—1976),前28节为诗史,后12节为诗论。前者又可分为两大部分,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内容有:走向诗的王国、学步唐宋、井冈山的情结、在马背上哼成的史诗、横扫千军唱大风、战争美学、长征路上咏山水、壮志牺牲哀挽多;建国以后内容包括:与柳亚子唱和、在最舒坦的日子里、热风、酬赠、反修的锣鼓、梅…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明星蜂拥而至出版"自传"的今天,很少有明星的图书像多年前一样被众多读者追捧,而很多明星书都如过眼云烟,出版过一版,造造声势也就过去了,此次接到曹可凡图书再版的编辑任务,最开始真是忐忑而紧张.@@2011年,一本《悲欢自酬》让上海书展的读者了解到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台上光鲜风采之余深藏的文心雅意.而今,因为图书销售一直很好,而曹可凡老师本人又再三要求精益求精,所以我们上海书店出版社决定再版《悲欢自酬》一书.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百年盛事,普天同庆,举国欢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热血沸腾的中国人民,以千歌万曲、千言万语表达着自己欢乐、自豪、振奋的感情。 在欢庆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忘记,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 ——为了这一天,无数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御外侮、争主权,前赴后继,同殖民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显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不可动摇的信念,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由于当时的祖国积弱积贫,由于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斗争是壮烈的,结局是悲哀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原理论》修订版自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原理论>一书,头版印数很少,且问世日久,书店里早已无售,出版社也没有一本库存.连作者当初以书代酬的500册,陆陆续续也被讨赠一空.  相似文献   

20.
大凡一本书的问世,都要有一篇序言.自古以来.序各有异,但编辑给作者写序,即使难下“旷古”、“空前”的断语,微乎其微却是可以肯定的。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艺术心理学》一书,其序言就是该书责任编辑王大路同志应作者之邀撰写的。这篇序洋洋洒洒,交待了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