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3.
夏目漱石自小深受汉文学的熏陶,有雄厚的汉学基础,虽然他大学里学的是英语,又有过留学英国的经历,但都没有动摇过他的根基。他把《左传》等的表现手法用到自己的小说中,丰富了自己的文学,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文学的潮流如大河泥沙般倾泻在当今的日本时,他的文学既没有被冲走,也没有被淹没。“中国古典文学是把他引上文学之路的最初最根本磁场”。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作家自觉地追求艺术,并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试图将中国本土所产生的民族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巨大潮流中。然而中国与西方现代性的时差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不可能以一种循序渐进、自然更替的方式发展,西方思潮的爆炸性涌入,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迫切追赶西方的现代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面貌呈现出多种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美学风格互渗的错综形态,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现象。西方现代性在中国语境下出现了意义的转译,现代性的意义不断流变。因此,在后来者重新发掘、书写现代性的过程中,既不能失去历史的语境,也要标识"五四"文学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国文化上的封闭状态,古老的文明第一次真正面临了世界的挑战。刚刚冲出封建旧文学藩篱的中国新文学作家,面对西方斑斓纷繁的文学世界,大有饥不择食,恨不能一口全部吞下之势。一时间,西方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的各种文学体裁、流泥思潮被纷纷介绍到中国来,它们在中国文坛上被挑选、吸收或抛弃,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意义对中国文学发生着影响。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几乎同步的西方表现主义文学一经产  相似文献   

6.
陈钦 《海外英语》2013,(7X):172-173
水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物象,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被作家敏锐的文思所发掘,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当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首先,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均对水作为时间的意义进行了充分阐释,其次,"水"作为思念象征在中国文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意境建构,而在西方文学中,"水"作为生命之源和重生象征意义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代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特别重要的时代。近代文学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划时代转折,这个转折的意义同以往任何一次文学变革都迥然不同。由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西方文化强有力的介入,近代文学改变了中国文学几乎完全植根于自己的本土文化的格局,开始融人世界总体文学的发展潮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9.
李金发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创作的象征诗,扩大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表现领域,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无疑是推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中国传播最力的诗人之一。对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既可使我们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也可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新书简介     
《语文知识》2008,(1):31-31
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张冠华、张鸿声、樊洛平、林虹四位教授合撰的《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最近问世。该书对西方自然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遭遇作了全方位的思考。它既是自然主义传人的考证,又是自然主义被批判、被接受过程的扫描;既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渗透于中国文学的探索,又是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学关系的总结。具体说来,它由三大块构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新诗重要一支的现代主义诗潮经历了发生期、确立期和成熟期,从而完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周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但它仍是中国传统诗歌创造性的延伸,具有汉民族的思想内核和现代性的艺术姿态。  相似文献   

12.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3.
1926年至1930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着极为特殊的时间意义。这一时期恰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逐渐退潮,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悄然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现代作家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经过情感的磨难与精神的困惑,最终完成了他们由“五四”人文精神向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转变历程,通过这批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规范与整合,不仅统一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诸多重大文学问题的思想认识,同时也牢固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不少现实主义作家顺应潮流 ,纷纷转向现代主义 ,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大量融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B¨oll1917— 1985 )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对伯尔创作中冷静客观的“新新闻体”纪实小说形式、纷繁复杂的时空交错与多角度、多线索的结构以及神话—原型模式做出分析 ,旨在阐明伯尔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主义手法交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细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和中国现当代作家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都能够感到强烈的父子冲突。作家余华在谈论到其创作时承认受卡夫卡影响深远,余华的写作具有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色。这两位作家在塑造父子关系中带有颠覆传统的叛逆性,但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较为成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的特点,又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中后期,新时期文学发生新变.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广泛渗透,刷新整合旧有的文学观念,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现代审美精神和文学创作影响着作家的创作.这场新的文学审美观念的冲击波正发生在<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的构思和创作中,如何突破旧有的叙事模式,为小说寻找新的叙述语言成为<白鹿原>构思的当务之急.摈弃早期业已熟练的描写语言,转为形象化的叙述语言,压缩了小说规模,迎合市场经济的书市运作;叙述语言本身的张力和弹性,可充分获得言说和表达上的自由,语言也就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成为承栽和展示作品内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进入中国文学由中国文化的独特接受机制进行了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逐渐形成非主流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探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根本原因 ,要在“五四”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语境下 ,从社会存在、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切入。中国危急历史迫切召唤启蒙 ,而严酷现实又迫使启蒙让位于救亡 ,中国社会文化土壤“滞后”于强调个体自我表现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超前”于深受传统制约的知识精英的文化心理。文化超前与滞后交错作用 ,发展与变异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