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军 《教师》2014,(1):65-67
正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学习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正是通过建立"液柱"模型的方法,推导出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液=ρ液gh。推导思路如下:⑴教材首先用微小压强计探究了液体压强的规律,如图1说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这是公式推导的依据。据此,若在容器中截取一段底为S、高为h的"液柱",如图2所示:则在h深处有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第十一章有“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我认为该实验有应改进的地方,现提出与大家商讨。原来的方法是利用煤油不溶于水的特点,在两图一端开口直玻璃管内形成一油水分界面(如图一所示),以该分界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即煤油柱对分界面向下的压力和水对分界面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来验证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该方法主要的弊端是:煤油与水的分界面,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象,以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易理解和接受。如果换用…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原理在初中教材中是通过实验、简单计算后验证得出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下面两点理解 .一、教材中没有给出证明 ,但回顾这一部分教学内容 ,利用物理学模型研究问题的有两处 ,一处是利用假想液柱推出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 p=ρgh,另一处是用假想液片导出连通器盛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结论 .因此可尝试用理想模型及等效替代的方法 ,证明阿基米德原理 .如图 1所示 ,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有一物体 A (不图 1一定处于悬浮 ,可以是处于漂浮或沉底状态 ) ,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 A受到的浮力只与它的形状 …  相似文献   

4.
初二物理新教材第五章压强的内容,是将原初中物理第一册(试用本)第三章后半部份和第四、五章合并,作为一章出现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都是作为压强这一概念在不同物态中的特例而出现,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共性和个性的相互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压强在不同物态中各自的特点。其中,《液体的压强》这一单元,新教材内容有较大的变动: 1.试用本中《液体内部的压强》一节,改写成《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公式》两节,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一些、深入一些。 2.试用本第70页第8题,原作为巩固性练习出现,现改为小实验出现在《液体压强的公式》之前。验证性学生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改写为探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液体压强的公式”一节,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在液体中设想一个液柱,来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感到很难理解。因为要在液体中想象出一个液柱,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绝大多数想能力干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比较弱,加之学生还未遇到过这种抽象问题,也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作依托,另外教材中分析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得较快,也是使学生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我认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时候,F=G,但在液体压强中,F不一定等于G,使用液柱模型,就不会搞错. 例1 如图1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底面积相同,装有同深度的水,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2)第三容器重为G,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公式p=ρghp=ρgh是由压强的定义式p=F/S推导而来,一般用来计算液体的压强。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被研究点到液面的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等均无关。公式中的h指的是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高度而不是指液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公式p=ρgh对于计算液体压强是普遍用的,它表明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和液体的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液体的重和容器形状等均无关.例1求图1中A处煤油的压强.分析:公式p=ρgh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部计算压强的那一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那一点到容器底部的竖直距离(此距离为高度),也不是倾斜的容器的长  相似文献   

9.
武银根 《物理教师》2007,28(6):30-31
初中教材中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液gh,由此可导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公式为F浮=ρ液gV排,这两个公式的应用只适用于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情况,如果液体本身处于不平衡状态,这两个公式就不能应用了.图1问题1:如图1所示,容器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液体中深度为h处  相似文献   

10.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 联系,如图1所示,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pS,Sh实际是以容器底面积S为为截面、以液体深度 h为高的液柱的体积,是这部分液柱的重.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截 面、以液体深度为高的圆柱体液体重,在处理液体压力、压强问题时,可将容器内液体割补成圆 柱体形状,使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柱重. 例1 如图2,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  相似文献   

11.
初二学生物理成绩的分化现象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初二物理有不少重点、难点.我认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就是分化点.如力(力的分析、力的图示、力的单位)、密度、压强、功等重要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液体内部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沉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功的原理等重要规律,都是初二物理的分化点.力的概念贯串整个力学部分.密度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影响到第五章浮力的教学,压强贯串第五、第六章.功的概念不仅关系到功率,机械效率的教学,也关系到初三物理热和功、电功、电功率的教学.忽视这些分化点的教学,将导致相当数量的中等程度的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液体压强的公式”一节课中的难点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总重和体积无关。这个难点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看,形成教学难点的一个关健因素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为,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就从第一节课的图5—2(课本92页)中知道压强公式(P=F/S)中的压力与重物(砝码)的物重有直接关系,在第五节一开头又是这样叙述的“液体因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公式P=ρgh计算液体内部压强时,由于g为常数,这样压强的大小就只和液体密度P和深度h有关.对于同一种液体,密度产不变,这时正确理解液体深度h就是进行正确计算的关键.怎样确定液体深度h呢?一、如果是计算液体内部某点(处)的压强,则h是从液体表面到要求计算任强的那一点(处)的竖直距离.如图1,计算容器内部B点的压强,深度应为山,而不是h。;如图2,计算容器内部A点的压强,深度应为此;B点的任强,深度应为儿.如图3,若求容器底部A点的压强,深度应为h,而不等于L,L是液柱的长.二、如果是计算整个容器壁所受液体…  相似文献   

14.
改革、完善初中物理压强部分的知识结构:从力的作用效果,挤压形变来定义压力,引入压强,并用挤压统一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把液体压强特点作为规律提升其地位,同时全面介绍液体压强差公式。  相似文献   

15.
液体压强公式p=ρgh,适用于计算液体内部任意深度h处的压强,它与公式p=F/S并不矛盾.p=F/S是庆强的定义式,是普遍适用的公式.而公式p=ρgh是研究某一深度处液体的压强时从公式p=F/S推导出来的.由于在同一深度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任强相等,由此可计算某一深度液体对任意方向的压强,压强的方向随着受力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公式p=ρgh中的“h”表示液体的深度,深度是从自由液面到液体中某点的竖直距离,而不是从容器底部到某点的高度.例一图1,甲、乙中A、B、C、a、b、c各处的深度分别是hA,hB,hC,ha,hb,hc.小结从图…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液体内部压强以后,从公式p=ρ液gh来看这部分知识似乎很容易掌握,但是实际遇到的问题却很难处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就怎样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和压力大小给予讲解。  相似文献   

17.
在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压强”这一章中,“静止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的定量关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推导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认识由定性深化为定量.这部分内容的难点主要是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总重无关.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固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在决定因素上是有区别的.笔者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①从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来看,初中学生的想象比较直观.固体因受重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对液体压强是这样论述的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的重力 .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p=ρgh,即液体压强由其深度 h决定 ,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这就令许多学生不解 ,既然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引起的 ,怎么又跟液体重力无关呢 ?仅从理论上解释往往适得其反 ,而直观明了的实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方法一实验器材溢水杯一个 ,50 0 m L烧杯两个 ,压强计一个 ,水 .实验步骤 ( 1 )按图 1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图中 1为压强计 ,2为溢水杯 ,3、4为小烧杯 .图 1( 2 )用手向下压烧杯 3.现象 :水位上升 ,压强计液面差增大 .结论 :水的重力不变 ,但水的深度增加 ,液体压强增大 .( 3)继续下压烧杯 3,至杯中水溢出 ,缓缓下压保持水位不变 .现象 :杯中水的重力减小 ,水位不变 ,压强计液面差不变 .结论 :水的重力减小 ,但只要水的深度不变 ,液体的压强就不变 .实验结论 液体的压强跟重力无关 ,是由其深度决定的 .演示方法二实验器材透明盛液筒两个 ,粗细差别明显的玻璃管两根 ,硬纸片两个 (跟两玻璃管搭配 ) ,橡皮筋两个 ,清水 ,着色水 (用墨水染成 ) ...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82):145-146
<正>初中物理液体压强学习中,常遇到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试题,对于这类题目初中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往往胡乱猜想,随便填个答案了事。为了克服这个难点,笔者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首先要明确压强公式的适用范围。P=F/S,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P=ρgh,该式只对液体压强适用。(为强调液体的压强可按P液=ρ液gh记忆该公式)其次要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龙头“   从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来看,主要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其中的公式、定律、原理无一不是反映有关物理概念及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学得不清楚,掌握得不牢固,就难以对物理产生兴趣,也难以理解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由此对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学习固体压强时,从压力与支持面的联系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出定义,学生既易理解又会运用.演示帕斯卡实验,分析压力扩大到液面的作用,让学生发现作用于液面的压强能传递,也就会仔细观察有关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