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训练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熟练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常常反映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解题训练安排得好,就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启发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应根据这一特点,利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的多变的思维方式,不循常规、力求变异,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解答物理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利用发散思维的规律,从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去分析思考,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解答。要从敢于到善于独辟新径,做到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解题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寓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的解题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解题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其特殊的地位.1选择思维起点,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就有不同的认识,由此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正是由于这种思维起点的选择不同、角度不同所出现的必然结果.这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  相似文献   

3.
蒋树龙 《高中数理化》2011,(10):49-50,59
1 运用一题多解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由此,可以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出来以后,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法,从而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通过一题多解训练,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方式方法,我们认为"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审视分析问题,是一种发散思维,而一题多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题设的变化、结论的变化、引申新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深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而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跳出题海?我们认为"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所谓一题多变,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审视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一题多解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题设的变化、结论的变化、新问题的引申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重视两者的教学研究,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跳出题海.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思维在形式上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它们都是学生学习思维的组成部分 .当今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这是未来“智力社会”所必须要求的 .物理学科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具有结构严密 ,理论深奥 ,方法奇妙等特征 ,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从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思考以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不论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还是学生一生的…  相似文献   

7.
发散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放射式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而在解题中能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并得出最佳方法,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举办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基础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工、农业生产中各种产品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同时在加强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前提下,注意到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第一届全国竞赛的基础上,各地进行了第二届全国竞赛的辅导、准备工作,那么,上述目的是否达到了呢?从下面一道试题的分析可以说明这一问题。竞赛试题第八题,电热淋浴器分为储水式和无水箱式两种。储水式淋浴器要用较长时间把水箱中的水加热,特水温达到要求后用水箱中的热水淋浴。无水箱式淋浴器使冷水流过电热器就达到要求的温度而立  相似文献   

9.
对于同一物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思路,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常说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战术,少做题,却也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所谓“转换法”是指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状态、时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获取问题解决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充分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寻求众多解决问题方法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物理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就其总体而言,是  相似文献   

12.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的不同解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发挥自己独有的才能,力求创新的一种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解题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作者在教学中注意选用某些限制解题方法的题目,用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解题模式,使思维具有独创性.二是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使思维具有多向性.三是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四是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思维具有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03年菏泽中考) 资料1:电热淋浴器分储水式和无水箱式两种.储水式淋浴器要用较长时间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待水温达到要求后用水箱中的热水淋浴;无水箱式淋浴器是使冷水流过电热器就达到需要的温度,立即从喷头喷出供淋浴.  相似文献   

14.
所谓“转换法”是指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物理模型、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理状态、时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获取问题解决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充分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进而实现速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往往会使人产生灵感,激发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想,或从问题的反面去想。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把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我们拓宽解题思路,丰富解题技巧,提升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常听学生说:"物理课都能听懂,可一做题就困难重重.平时做的题不少,但一遇到新题就不知所措."显然,能听懂和能解题存在很大差距.要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应从思维途径入手.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物理规律、参照物、思维角度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间接获取问题解决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品质,充分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巧解,进而实现速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发散思维是指为达到某一明确的目的而设想出来的几种或多种可能性以供选择的思维过程;集中思维是指对由发散性思维提出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比较,选择并集中到某一种可能性的思维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性思维总是将上述两种思维形式交织在一起,从发散到收敛,再发散到再收敛,通过这种反复,数学教师常用解题教学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创造性.下面笔者通过几题的解题教学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高考复习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会了发散性思维,在解题中就能全面考虑问题,沿着已知条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高效复习的目标.本文(2010全国卷1理数、文数)(16)题为例,分析一题多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据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其特点就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得出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实施,往往借助于开放型的题目。教学中,适时地,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确实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炅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促进学生智能和思维的发展。而所谓开放型题目,指的是能够一题多解的题目。一题多解,具体表现在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答案,而是以其答案的多样化为明显的特征的.多样化又有两种基本情形:一种是有限多样化,另一种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