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探讨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货币政策长期效应以及货币供需结构、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导致近年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运行中出现调控弱化倾向的原因;提出以积极财政政策密切配合宏观政策,以货币、资本市场为导向,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畅通货币传导机制为动力,建立动态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和部门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表明要提高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应采取对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化操作、建立西部金融中心,发展和完善西部金融市场、建立西部区域金融体系、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利率传导机制论、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论、汇率传导机制论以及信贷传导机制论这四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分析了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尤其是信贷传导渠道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先后经历金融传导和经济传导两个领域,包含货币供应决定机制和货币作用机制.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启动金融领域,央行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发生伸缩变动的(其实质是货币供应决定机制),影响到利率、资金流向及支出决策,然后波及经济领域,总需求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决定产出和价格,作用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其实质是货币作用机制).托宾的理论和财富效应理论均适用于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联机制基础上,依据1986-2009的时序数据,利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动态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额、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仍以传统货币渠道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路径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利率传导是决定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经济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利率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兼顾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的结果,利率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运作,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作用的效果。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改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环境、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和货币政策传导受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这些因素的分析中,可以探知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与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阻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环节传导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疏通传导渠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额外汇储备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和制约。为此,我国应强化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消除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意义.运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信贷资产过于集中于国有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中小股份制银行贷款份额的上升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借鉴中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利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简析近几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得出我国实际货币需求量与理论有效值域的相关性,对央行独立性、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确保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完善市场机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虚拟钱币的健康发展等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12):89-90
2006年至今,央行共进行了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但这是否有效?有效度又有多大?本文首先基于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条件,然后结合数据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传导渠道不畅导致时滞较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是当下货币政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其不能有效地传导。我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结构也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回升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由于财政运行机制的低效率致使财政潜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针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旨在稳定汇率的钉住美元的政策使得人民币随美元对其他外币的整体比价大幅波动,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不稳。长期钉住美元的政策,使我国失去了汇率政策工具,造成了汇率目标与包括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在内的根本性经济目标冲突;在内部或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市场预期与现实汇率水平发生偏差的情况下,套汇、骗汇、逃汇等资本外逃现象以及更严重的投机攻击行为就有可能发生。未来我国应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在管理浮动制度下,应根据有效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着手,解读我国当前财政与货币政策内涵及我国为贯彻当前经济政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并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收入波动的关系进行考察后,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总体是明显的。在长期内我国各经济主体对货币供给有较强的制约能力,货币供给受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