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3.
陈建素 《中学理科》2008,(4):113-114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以及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精神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而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弘扬价值观,提高文化意识.科学和人文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大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大学对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健全完善人格的塑造,使学生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对于促进大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左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塑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相统一的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将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美育可以有效地促成大学生在左右脑功能的互补下,对可传播的知识进行选择、吸收、融合、创新和提升,形成或是以科学文化素质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质为辅,或是以人文文化素质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质为辅的较为全面的素质。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体实施途径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理性与直觉相统一的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某些现代西方批判理论家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控制、支配、统治人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生存、发展及文化危机,把科技推到“原罪”地位。而对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理性和精神,政治意识形态长期占据话语霸权,科学素质和精神亟待提高,因此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科技批判理论。而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极其丰厚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观点也值得商榷。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早就发达起来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早熟而缺乏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而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的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创新的使命与挑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本文围绕2l世纪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提出高等教育在融合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构建现代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模式、塑造大学校园精神等多方面的使命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对人的肯定。具备人文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则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它包含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两翼.生物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运用适当的策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必将对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艳红 《考试周刊》2012,(45):119-119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社会的进步又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因此,我们为了培养新的一代人,既要创设条件使其具有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工作所需的文化知识,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又要使其具有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育全面发展的Al物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使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物理教育的研究也日益…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黎大江 《海南教育》2009,(10):59-59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与青年创造力开发是21世纪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科学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创造力就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面对新的世纪,面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面对出现的伪科学和迷信活动,我们必须对此加以研究,提高认识,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重视科学精神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契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 ,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是人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遗憾的是 ,人们以前并没有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契合起来 ,协调和发展好两者的关系 ,致使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社会的危机。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在对知识经济社会的分析中指出了这两种精神契合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简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中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教育也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借 此实现人和自然、社会的高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不等于素质,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通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基础上,使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以提高人的格调,品位和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