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宰相)孙叔敖,为楚国建立了霸业,患了重病,眼看就要归天了。他把儿子孙安叫到身边,嘱咐说:“王上虽然重用我担任了令尹,屡次给我封赏,我都不接受。我死了之后,你还是回到乡下去种地吧。千万别做官,也不要受封。万一国王定要封给你一块地的话,你就请他把那块没人要的寝邱(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封给你。……”话还未说完就咽了气,与世长辞了。楚庄王听说孙叔敖死去,立即赶到了孙家,拍着孙叔敖的棺材大哭了一场,一连几天吃不下饭。  相似文献   

2.
人们有时用“无立锥之地”来形容处境艰难,你知道它是如何来的吗?据记载,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宫廷艺人叫优孟,他能歌善舞,深受国王宠。优孟与宰相孙叔敖是好朋友。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只能靠卖柴度日,连个住处都没有。一次,孙叔敖的子在路上碰到了优孟,将自己的境况告诉了优孟。优孟说一定帮他想点办法。优孟回家以后,就刻意模仿孙叔敖的声音、笑貌、动作,慢慢地就学得很像。一天,楚庄王请客,优孟就穿上孙叔敖的衣服装扮成孙叔敖前去献酒。楚庄见了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活了,就对他说:“你还来做宰相吧。”优孟说:这件事我还得回家跟我的妻…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在朝廷上模仿楚国死去的贤相孙叔敖。他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戴上孙叔敖的帽子,学着孙叔敖的语言、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楚王一看,十分惊讶,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了。这件事提醒了楚王,使他感到不该忘掉贤相的后代,于是加封了孙叔敖的子孙。优孟模仿  相似文献   

4.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小时候,他出去玩耍,路遇一条双头蛇。那蛇昂首翘尾,很是吓人。孙叔敖见到此蛇,脸色苍白,头发都竖了起来,因为当时有一种流传:遇上双头蛇的人,不久就会死去。孙叔敖感到厄运就要到来,非常恐慌;但他又想,既然自己活不成了,就不要让别人再见这不祥之物,于是他用石头把蛇砸死,并把它埋了起来。孙叔敖心情非常不好,像喝醉酒一样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一头扑到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母亲很奇怪,忙问他出了什么事?孙叔敖说  相似文献   

5.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6.
孙叔敖     
孙叔敖,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到公元前六世纪初期,即春秋时代,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县)人,是我国古代以廉洁尽忠而闻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工程专家.孙叔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较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这对他的思想和品行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初孙叔敖并未得到楚王赏识,后来他的朋友沈尹筮向楚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楚国设置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说:“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楚庄王接受了沈尹筮的举荐.  相似文献   

7.
“惟楚有材”,从古到今,是人所共知的。确实,楚国崛起南方,持续八百年,统一了南中国,人才辈出是一个原因。令尹子文与孙叔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令尹子文的材料,载焉不详,孙叔敖则真赝参半,附会较多,我认为有钩沉和澄清的必要。在这里作些初步的探讨,以为治史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有位牛人驾驶着“宝马”车出游。突然,牛人发现路边有一把红色的钳子。他赶忙刹车,跑过去想捡起来自己带走。等他到了那里才发现,那个大钳子长在一个怪物的身上。怪物主动跟他搭讪。怪物:“尊敬的牛人,您这是上哪儿啊?”牛人:“我要去楚国旅游。”怪物:“我也要去楚国,不过楚国在赵国的南面,你怎么往北走呢?”牛人:“没关系,我这车速度快。”怪物:“快也不行啊,你车越快不离楚国越远吗?”牛人:“没关系,我有战国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在各个国家都能使用。”怪物:“那还是到不了楚国啊!”牛人:“这你就傻了吧。我告诉你,地球是圆的,我…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孙叔敖,举于海“一句的注释(见课文153页)说:“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王庄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这里的“隐居海滨”之说很难成立。首先,今存史籍,并不曾记载  相似文献   

10.
该文点击、揭开春秋战国历史.记载了楚国名相孙叔敖"三年治楚而楚国霸"的丰功伟迹,并对其一生从政、从廉进行了要说.作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伴君如伴虎,事必躬亲,楚国的兴衰,其具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名相孙叔敖作为一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楚国霸业初绽,他离开经世济民的舞台时,却没有购置棺木的钱,这对今日的中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性.该文对孙叔敖何许人也,也进行了辩解.  相似文献   

11.
情景再现这是寓言《南辕北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你认为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他不听朋友的劝告。学生2:我觉得这个楚国人很有主见,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他朝北走,是永远也到不了南边的楚国的。  相似文献   

12.
芍陂(安丰塘)相传为春秋楚国名相孙叔敖所建,此说于上世纪70年代遭到认真质疑。孙叔敖修筑芍陂缺乏确凿的史料支撑,但其修筑芍陂的传奇性角色具有无比的坚韧持久性,因为该叙事的"历史真实性"不如它代表的"典范"意义重要。芍陂-孙叔敖叙事一旦成为当地百姓感到幸福与自豪的资源,相关人士对于考证真实与确切性就失去了兴趣,显然在可预见的将来,该叙事仍会因商业等需要而继续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代,南方越国是诸侯中的强者之一。 一天,当了十年楚国令尹(相当于相国的大官)的虞丘子对楚庄王说;“我已年老力衰,该告老还乡了,请你恩准。”楚庄王感到突然,不假思索地说;“十年来你给我办了不少好事,我正要大大地奖赏你呢!再说,楚国强盛起来了,为什么你反而  相似文献   

14.
包山楚简表明,战国中期楚在东方有一个经济区名曰"啻苴之田",是楚王新大厩所在,其范围当今固始县以东、霍邱淮水以南、六安以北、定远以西的地方。"啻苴"的合读接近于"鹊"音,与秦汉时期的芍陂之芍的读音、地理范围正相当,与孙叔敖修造的诸陂塘分布范围也接近。而清华简记载楚国灵、平、昭王皆都于亳州之南的乾溪之上,结合文献记载知此时芍陂一带得到较好开发,并成为楚平、昭王"马政"之属地。芍陂灌区还可以推到春秋后期,这已接近孙叔敖的时代。过去认为芍陂始建者是春秋时期的孙叔敖,颇有道理,而战国后期某人修造说则完全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师:你看他这段话主要有几个意思?生:第一个意思是说,如果你让我钻狗洞,那你这个国家里全都是狗。(众笑)师:人家晏子可没明着这么说。生: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狗国。师:我还没问到言外之意,我现在只问他的所言之意。他先说,要是访问狗国,就要钻狗洞,能不能这样简单地写下来?(教师板书“:访狗国——钻狗洞”)(生答可以)今天我来访问你们楚国,你们也挖了洞让我钻,能不能这样写?(教师板书“访楚国——钻狗洞”)刚才你们说了,晏子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生:楚国是狗国。(教师板书“楚国——狗国”)师:但这话晏子不说,让士兵去问楚王,你们国…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教了两则寓言,一则是《南辕北辙》,一则是《亡羊补牢》。我引导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即接着文章的结尾处,想象并编造出新的情节。要求编写出来的情节合情理,使读者相信是真的:要有意义,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续写《南辕北辙》,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没有走到楚国,马累死了,车夫累倒了,盘缠花光了;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走时还年轻,回来已满头白发,耳聋眼花,悔恨自己走错了路,没能到楚国去;还有的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病死在半途中,临死的时候他悔恨自己搞错了方向。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写到楚国去的人,花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楚国。明友在大路上又碰上了他,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能到楚国,他说:“我一直向北走,不知怎地竟到达了南方的楚国。”我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3)
这一单元的资料,以树德、立节、修身为基本内容。写作中,诸凡论及庄敬自尊、高洁自重、廉俭自律、谦恭自励、笃行自强、诚直自爱、补过自省等方面的主题,你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关的话题。清官,在我国史籍中谓之“循吏”。司马迁为循吏作传,第一人就是楚令尹孙叔敖。孙叔敖幼年时,在路上看到一条双头蛇。他听说见了双头蛇人就要死,为防别人再受害,就自己上去勇敢地将这条  相似文献   

18.
老父巧谏     
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1),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2),后来吊(3)。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4),使臣受吏民之垢(5),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6),岂有说乎(7)?”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8),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9),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10 )。”孙叔敖再拜曰(11):“敬受命(12)!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13),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14),足以治楚矣(15)。”注释(1)孙叔敖:春秋时楚国名相;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2)父(fǔ):老年人;衣、冠:前一个“衣”“冠”均…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3,(7)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优孟的人,他的职业是"俳优",俗称宫廷滑稽戏演员.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现在流行的"模仿秀",而其化妆、模仿的功底一点都不比小沈阳差. 相传,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穷困到以卖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对他深表同情,决心向楚庄王进谏.于是,他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模仿其言谈举止.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终于达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有一次举行宫廷宴会,优孟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前来参加.楚庄王见了大吃一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立即就要拜他为相.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     
景昕桐 《辅导员》2014,(Z1):83-84
正时间:春秋末期地点:楚王大殿内人物:晏子、楚王、齐国随从、楚国门卫接待的人、楚国大臣、武士、囚犯第一幕【晏子来到楚国,接待的人照楚王之意让晏子从洞进去。】晏子:(看了看这个洞,不动声色)这个只有五尺来高的洞,不是城门,倒像是一个狗洞,我访问的是楚国,而不是"狗国",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钻进去。我先在这儿等一会儿,你去问问你们的楚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