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14-120
清人黄以周等人从南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摘录史文,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今残本《永乐大典》所收录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还残留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未有的史文,凡计四条;亦有今辑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未能收录的条目两条,共计一千余字。黄以周等人在利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时,未能从《永乐大典》里把此部分史文辑出。另外,黄氏亦未把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全部史文摘抄出,还是有所缺漏。经核对两书,发现近有二千五百字左右的遗漏,此部分文字集中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八、卷一二〇,应是黄氏等人之"无心的缺漏"。此部分遗漏的文字,抑或有益于补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  相似文献   

2.
近读《〈永乐大典〉研究资料辑刊》,收有张升编"《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编者称该表"是在张忱石先生《永乐大典史话》附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又参考了……《〈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最新成果……。"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葛思德文库(Gest Collection)藏《永乐大典》二卷,卷14949及卷20373,前此诸家著录,多有讹误。《〈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有拙撰"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题记",始为匡正,可惜未为张升所注意。关于现存《永乐大典》调查,最早者为袁同礼,1929年撰《〈永乐大典〉现  相似文献   

3.
《永乐大典》卷5770"沙、长沙府十九、诗文"有4800字出处不明的引文,研究者根据《舆地纪胜》与《永乐大典》这两部书的独特编纂体例,判定其即《舆地纪胜》今本所缺失的卷54"潭州"中有关长沙的诗与"四六"。这有助于《永乐大典》编纂的研究与《舆地纪胜》的辑佚,同时也纠正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4.
《太平治迹统类》(以下简称《统类》)三十卷,南宋人彭百川撰。该书主要取材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按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体例对北宋160余年间的重要史事进行编排,于朝廷大政、典章制度、诸臣事迹等尤为详备,是研究北宋历史,特别是北宋政治制度、职官科举制度的重要史书。《统类》虽然取材于《长编》,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该书成书于南宋中晚期,除《长编》外,彭百川  相似文献   

5.
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共22937卷,又目录60卷。其收书范围"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奥典。"(《明成祖永乐大典御制序》)其中收录了不少宋元明初方志。按《大典》凡例,历代方志主要附见于各府、州地名之下,如《太原志》见于卷五一九九至五二○五"原"字太原府中,《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杭州府志》及《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均载于卷七五五至七六○三"杭"字杭州府,此外,方志各类内容则分载于相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馀种。此书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北运,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传至嘉靖年间,世宗"好古礼文",于《永乐大典》"时取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一部全面记述云南省古今气象灾害情况的志书———《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云南卷》(以下简称《大典》),由云南省气象局史志编委会历时两年编撰完成,并由气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大典》的问世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对气  相似文献   

8.
《文献》季刊2003年第3、4期,2004年第1、3、4期,2005年第1期,分六期刊载了李致忠《宋代图书编纂出版纪事》一文,读后受益匪浅。然该文有数处失误,现略加考辨,或可供作者参考。1.2003年第3期,《纪事》第2条:"太宗一即位,即大索明知天文术数之人",圆括弧注:"《通鉴长编》卷十四、十七、十八。"按,注文是用来说明资料出处的,查《通鉴长编》卷十四,并未发现有"大索"的记载。该卷所载乃开宝六年之事,此时宋太宗还没有当皇帝,当不会载有他"一即位"时发布的命令。  相似文献   

9.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11.
1912年10月14-16日,孙中山应中国社会党邀请,在上海发表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演说。这是孙中山详细阐述自己社会主义观的基本文献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个演说目前有两个记录本。一是张读侠的记录本,曾在《天铎报》连载,后为1925年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山全书》(以下简作《全书》)收录,《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以下简作《全集》)即据《全书》收录。作为对全集的补充,《孙中山集外集》据1912年10月15日的《天铎报》收录了被《中山全书》省略的一段重要的开场白。另一是邵力子的记录本,其前两天的记录发表于…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1月1日,《永乐大典》中的一册二卷在莱州市面世。这是迄今为止世上仅存的门制类卷本,也是建国后国家从民间直接征集到的惟一的《永乐大典》佚卷。本文重点介绍了原莱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孙洪基先生及其发现宝典佚卷的经过。  相似文献   

13.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2003,22(2):80-80,68
我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书中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古代典籍8000多种,是中化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整部《永乐大典》的数量十分巨大,纂修时只抄写了一份。至嘉靖年间(1522-1566),“好古礼文”的嘉靖皇帝下谕旨令馆臣抄录了一个副本。于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存在两个重要版本;永乐年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保留了许多世无传本的珍文秘典,为世所公认之辑佚渊薮;就编纂年代而言,《大典》所采多为宋元旧本,因而使“大典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使其作为校勘传世著作的一种“善本”而言亦十分珍贵。今以首次公之于世的《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所收《大典》辑本对勘,试论其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5.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16.
《朱熹年谱长编》2001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105万字。这是著名朱子学研究专家束景南教授继《朱子太传》之后的又一部研究朱熹的力作。《朱熹年谱长编》第一次从全面收集、考辨原始文献入手,纠正前人诸多误说,逻辑演绎朱熹思想的历史真貌,是朱子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朱熹年谱长编》近获上海市1999—2001年度优秀图书一等奖。《朱熹年谱长编》出版@钟明奇  相似文献   

17.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8.
又一本《永乐大典》(书高49.8厘米,宽30厘米)近年来在上海发现。此本自第7322卷起至7324卷止,属“郎”字韵,共三卷,合一册,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声望很高,有的刊物把它尊为“世界之最”——最大的百科全书。可是,它到底是多少卷?众说不一。河北人民出版社编的《青年知识手册》第77页中说:“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包括凡例、目录共六十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着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系金代潞州(今山西长治)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30年募集巨资刻成的一部佛教大典,刊刻时间大约在金皇统九年(1149)至金世宗大定年间(约1173).明代刑部尚书陆光祖在万历十二年(1584)所作《嘉兴藏刻藏缘起》中如此描述:"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永乐大典》、《金史记事本末》均详细记载了崔法珍化缘雕刻藏经一事.据《永乐大典》第4650卷载,金大定十八年(1178)崔法珍把经版献给朝廷后,金王朝赐她"紫衣宏教大师"称号,后专门设坛为她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