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造成中西方日常语言行为的巨大差异,表现为中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不同文化现象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本文阐述了中西方在日常语言行为方面的差异,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最能反映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发展变革的因素。因此,文化词汇的学习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着眼于韩国语文化词汇的教学,重点分析研究文化词汇的识别、教学原则,包括实用性、适合性和持久性原则以及文化词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文化意义阐释法、文化意义对比法、词汇语境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英语的习语都是在中华民族和英美民族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表达法。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人文社会,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折射和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研究习语内在的文化因子,用开放、对话的态度异中溯同、同中辨异,是语言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建 《职大学报》2008,(3):69-70
引导学生理解汉语文化与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认同感和包容性,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6.
借词与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总会发生交流,而借词是语言交流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所谓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各种借词所受的文化的影响,来探讨借词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日民族习惯、文化模式和思想观念等不同,难免会产生差异。因此要求教师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存环境、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9.
它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以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基石的语言,反应了各自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必定在语言中有所反应。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的交流促使了翻译的诞生和发展,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语言的不同,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尽可能的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语言包含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思维模式,学习外语与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不可分的。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发现:母语文化对其英语书面表达产生了较大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或者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下呈现出差异性,其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服饰视觉语言的多样性和审美文化的差异性上。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和必要载体,文化也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它们紧紧地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透过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窥见不同语言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它们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一个悠久优秀的文化必然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动语言,而优秀文化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完善语言。尤其是体现在英汉文化中,两者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华,那么习语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精华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是各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一种语言词汇都能折射出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展示了中西文化多面的差异性,进而强调了文化差异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分析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俄汉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是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因素,带有文化背景意义的不对应词、伴随意义词、背景词最能反映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对带有民族文化色彩词汇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两国民族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化价值,它隐藏在思维深处,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行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观察并会分析一举一动。我们就可以发现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非语言交际的身势、空间、时间、环境等各层面来分析不同民族非语言交际背后所潜藏着的深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语言中,有很多习语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渊源,很多习语的典故都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它们语句短小精练,寓意深刻明了,读起来耐人寻味。这些典故习语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该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蕴含,展示了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及价值观念,对英语的语言文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民族与西方民族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成长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审美方式和艺术传统.这些文化上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思维方式不同,它一旦定型便对一种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弥漫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汉语和英语诗歌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抒发情感的功能上具有共性,但同时这些作品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千百代人民集体创造的发音、意义、词汇、语法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体系。任何语言都不独立于文化之外,换言之,语言与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英彝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所以各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也是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要素,思维模式决定思维方法。就个体而言,思维方法决定其基本素质;就民族而言,思维方法决定了民族文明程度。然而思维方法具有可朔性,而思维模式犹如其民族传统是不可改变的。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可以互为补充,而不能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母语以外的语言永远都只能是完善一个人思维的基础学科。如果我们承认外语的基础学科作用,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外语、教授外语,那么,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材,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在“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政策的背景下,分布在全国各地56个民族中有以下几种模式:同一民族同一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或同一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同一的宗教信仰等多种信仰模式。文章通过对澜沧县淘金河佤族村寨的基督教信仰的调查,发现基督教信仲对佤族村寨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异域文化渗透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