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和后天的恶刁,使人恢复善性。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坚信“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回为“善教得民心”。他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尚志”或持志,即树立道德的理想,提出了寡欲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和意志锻炼等道德教育的原则。在教学和学习上,他主张深造自得.博约兼顾,由博反约;主张专心有恒,反对三心二意和一暴十寒;主张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主张重思存疑、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达到春风化雨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讨论了孟子学习心理思想的三个方面,即基本学习观:内求说、学知论;学习的过程:“专心致志”的注意观、“博学详说”的感知观、“思则得之”的思维观、“深造自得”的体悟观;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求学、循序渐进、博约结合、持之以恒和独立创新。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整理与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漏,使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各方砸的能力得以升华。因此在整理与复习时要注意突出“五性”。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真正的智慧源于简单。学问之道实际上是一个由约到博 ,又由博返约的过程。自然 ,这后一个“约” ,并不是单薄、肤浅 ,而是把握了本质规律之后的“精” ,提纲挈领。阅读董学文、张永刚二位先生的新著《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 ,以下简称董著 )之后 ,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它的“新”和“约”。“新”不仅是指观念新 ,而且指内容编排、写作方法上的新。而“约”则不是简单 ,而是在“博”的基础上的“约” ,抓住了文学原理的根。在“文学原理”教材动辄四五十万字 ,甚至上下两册的今天 ,董著只用了 2 6万…  相似文献   

5.
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备课思考曲靖市教研室文素琴摄影\李宏渊一、塑理和复习的作用“整理”就是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复习”则是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天,触类旁通。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有序...  相似文献   

6.
古文今用     
语段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疏理 文,原指典籍。博览典籍,可以多知前言往行,这是指接受知识教育。约,束修,限制,使之不超出范围。礼,礼仪,行为规范。用礼仪、行为规范进行约束,使之合理,这是指接受生活教育。二者兼顾,就可以文质彬彬,成为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就可以不背离正道。畔,即叛。 应用 以《“博”与“约”》为题,可以说学习应博采而约取,这里是指“博文约礼”。知识与行为规范,一则应博,一则以约,二者不可偏废。博学可以促进约礼,约礼又可以保…  相似文献   

7.
由博返约,与其说是一种读书方法,毋宁看成是一种阅读的“战略”。博,就是博览,即博览群书,通过广泛阅览获取丰富的知识。约,就是简约,精要。由博返约,即由博览到专攻.在广泛涉猎之后,集中精力专攻一点。广中求精,博中求专。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指旧知识的复习,而这个“新”字,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和贯穿起来,将这样串起来的系统知识重新储存到记忆中去,完成“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毕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笔记体短篇小说集。这部“孤愤”之作蕴涵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感悟。试从《聊斋志异》中集中表现科举考试的几篇文章人手,由约反博,全面把握蒲松龄乃至士林阶层对科举入仕既满腔愤怨、又不得脱离其外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展现其爱恨交织的科第情结。  相似文献   

10.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只要精细解读,参酌时贤,“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所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用礼仪修养来约束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礼仪知识、用丰富的语言表达礼仪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备课必须“博采”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具有立体感,避免片面性、表面化;只有“博采”,才可以对诸家评说相互比较,去粗取精;只有“博采”,才能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起创新意识。“博采”有个前提———以教师自我钻研为起点。即确保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先使教材(客体)与教师(主体)之间整合、交融,产生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二、教师备课必须“约取”提倡在备课中“博采”,但并不是说越“博”备课质量就越高。我们必须对搜集到的备课资料来一番“约取”。“约取”的过程也是一…  相似文献   

13.
李晶 《华章》2013,(23)
清代考据学者并非只专注于整理、校勘古籍,其背后是有思想作为指导的。清初学者戴震即是考证运动的理论代言人:戴震的学术包含有现代史学的科学方法、其“以字通词、由词通道”的治学路径和“经世致用”的史学理念以及恰当处理治学中的“博约”关系也都蕴含了丰富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清宇 《云南教育》2005,(20):33-34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对已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内蕴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情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整理、巩固已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新授课学到了多个知识“点”,又通过练习课将知识“点”连成线——即形成初统的技能技巧,而复习则是把这些“点”和“线”结合成“面”,梳理成知识的网络,并提高综合解决问场的能力。因此,复习应达到知识的系统整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两个方面的教学目的。那么,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怎样才能达到“整理知识”与“综合运用”两方面的目的呢?一、精选复习内容。复习并不意味着把已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重复一遍,应避免无效的信息的重复传授,而…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其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是探求知识的直接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自发诱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知识,指导他们认识世界。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原因诸多,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一部情并茂的散杰作,是一部说真话的书,是以个人经历写的“化大革命”信史,是对“革”这场浩劫的血泪控诉,是整个“革”的缩影;作品极其注重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语言机智幽默,间以反语、排比、博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以应接不暇之感。这部作品是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成为永远的警世钟。  相似文献   

18.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他的哲学,从整个体系说,无疑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他却敏锐地看到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他认为“天下之物未尝无对”。这所谓“对”,“或以左右,或以上下,或以前后,或以多寡,或以类而对,或以反而对”,即无一物“无对而孤立”。自然现象如此,社会现象亦如此。朱熹把它应用于教学领域。下面,作者试图就朱熹教学理论中如何生动地揭示静与动、知与行、渐与顿、急与缓、博与约、  相似文献   

19.
赵禁 《今日中学生》2024,(3):22-27+48
<正>课外古诗词鉴赏是中考重要考点,也是难点。怎样突破它呢?叶嘉莹说:“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品味诗词的意蕴和情趣,要理性分析其内容、手法和情感;同时也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合主观感受。本文结合“新课标”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整理知识简论天津市教学研究室张之强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在人的思维参与下,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