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中外交流史源远流长,并蔓延至博物馆的繁荣。发挥好各馆尤其是上海博物馆这一头雁的公共文化外交功能,与全市打造“博物馆之都”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这一愿景高度一致。本文覆盖了多家场馆案例,以期呈现上海文博界在公共外交方面的先行理念和实践,以及下阶段战略策略。总之,上海市博物馆的一系列践行有利于进一步讲好上海故事,传播好申城之声,继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毋庸讳言,博物馆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世界中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在国际博物馆日35周年之际,国际博协选择了“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希望博物馆更多关注并且积极介入社会变革的意愿显而易见。本文择取了文化、环境和数字技术三个切入点,探讨了当代博物馆的文化精神、复合机构特征及其文化传承、融合和创新的作用,指出了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为环境的可持续性所发挥的潜在贡献,分析了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数字技术与博物馆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呼吁博物馆领域主动应对变革,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博物馆面貌的不断翻新,历史进程脚步的加快令博物馆在总量激增的同时呈现多样性、小型化发展的世界趋势。作为社会文化窗口的博物馆,回顾已远不再是它的终极使命,人们去博物馆不只是为了知古,更是要对今天和未来有所把握与准备。适时,小型专题性博物馆以它独有的个性魅力脱颖而出。本文从世界博物馆发展状况和小型专题性博物馆的特色优势入手,通过将之与传统综合性大博物馆做穿插比照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小型专题性博物馆的当前意义,探讨其现实可行性,并对我国博物馆事业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其出现之日起,生态博物馆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解释的现象和聚讼的焦点。尽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生态博物馆有300余所,中国仅区区几所,但它们对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发展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多年来,学们对生态博物馆的性质、信念、价值观、目的、特点、工作方法、组织建置和管理体制等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讨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或许是为了突出生态博物馆的特点,在生态博物馆发展初期,学在阐述生态博物馆的特点时,常常采取对比和分离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社区博物馆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或发展于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20世纪6、70年代,社区博物馆的不少特征或多或少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社区博物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被视为社区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博物馆,西方的社区博物馆将视野投向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合二为一的社会体文化和亚文化。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整合古代会馆和宗族祠堂文化,以全新的社区博物馆理念,在具有较高文化自觉度、文化较为丰厚、文化空间纵深足以支持其化解各种外来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设施,是保存国家文物及各种资料,反映国家文明程度和教育人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将博物馆建设同其他文化设施建设一样纳入国家宪法,并把博物馆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图书馆加挂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牌子,在行使图书馆职责的同时,增加了博物馆的职能.如何让典籍的专业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在规划筹建的过程中,对其定位的分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新时代博物馆的特点,结合典籍博物馆专题方向,对典籍博物馆的职能定位进行思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典籍博物馆的建设.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新颖的行业博物馆。与此同时 ,对行业博物馆的发展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对发展行业博物馆的意义、重要性和基本构想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笔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建设行业博物馆 ,需要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在此仅谈如下两个方面的想法。  一、文博、旅游和商贸的结合所谓文博、旅游和商贸的结合 ,是指在行业博物馆投资和经营上 ,不是简单地把行业博物馆建设视为单纯的文化建设 ,而要将之纳入到发展都市旅游业和建设商贸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之中。这样做 ,既…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网络文化是博物馆文化和网络文化整合的产物,其新的特点和功能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和培育先进的、科学的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博物馆网络文化,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继承创新原则,并采取以下有效策略:高度重视并积极构建和培育博物馆网络文化;提高博物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博物馆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度生态博物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有丰富的人类化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遗产,为了确保可持续性和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探讨社区、遗产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博物馆学家选择了一些适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社区进行了研究。1999年1月,在毕德卡(Bedekar)教授的领导下,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成了考莱社区博物馆(Korlai Community Museum)。此生态博物馆得到国内外公认,也是至今印度仅有的一个生态博物馆。今天,有一些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策划和创建之中,特别是在印度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形象即由博物馆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化于社会和博物馆观众所反映出的总体形象,并可藉此判断博物馆的哲学导向、学术品位、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管理水平的优劣,在博物馆与观众沟通,发挥其社会作用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外在形象,即指博物馆所处外部空间环境的博物馆建筑、藏品、陈列展览设施及进行研究、保护的科研设备和从事社会教育活动的场所等以物为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所谓博物馆内在形象是相对于博物馆的外部形象而言,并与之相联系的博物馆服务意识、科学研究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区别,也意味着博物馆拥有独特的文化与教育价值。尝试反思博物馆的文化性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与其教育性内涵与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希望能通过这种探讨与辨析,为日益活跃的博物馆教育研究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同时,也为把博物馆教育放在一个根本且宏大的语境去思考博物馆的本质、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博物馆的诞生与民族一国家认同的建构联系紧密,是各民族国家维系其认同的重要文化设施。在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持续地发挥着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作用,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基础。而处在急剧变革时代的当代博物馆,仍需充分认识其实现文化认同的使命,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收藏更有针对性,陈列更有层次性,教育内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出版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国内专业学者多次提议以崭新的方式让出版进一步与大众接触。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今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推出新功能,以新面貌向大众传播历史文化,而我国出版博物馆的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此,笔者认为,中原出版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建成的出版专业博物馆,应加强建设和发展,以新使命和新发展目标为动力,引领我国出版博物馆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出版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开展博物馆出版活动,发展博物馆教育,让博物馆主动“走进”人群,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作。文章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分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出版活动的特征和数字时代的出版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博物馆出版活动提出了4项建议:强化数字出版意识,推动藏品的数字化传播;打造世界级出版物,实现博物馆转型和升级;引入数字人文技术,提高藏品利用率;经营特色出版物,建立会员制,培养观众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22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通过的新“博物馆定义”1,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包括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博物馆具有向公众阐释和展示历史文化面貌和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使命,故作为展陈设计基础的学术研究成果必定是逻辑有序、论证合理的真实材料。在美学视角下,当代历史类博物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呈现虚实相生的特点,其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在美学视角下,呈现“三美”之态,即意象之美、结构之美和语境之美。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物馆关系视角,博物馆既是物质实体亦是精神表征,也是勾连文化资源与意识形态的中介和桥梁。作为交往空间,博物馆以制度化与物质化形式承担着文化传承、认同构建和公众教育的社会职责;作为媒介,其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博物馆承担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构使命。以媒介化和数字化趋势为切入点,考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以释解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社会连接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助于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门类,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其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将是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潜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