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透视第八册3《中国石》一、教学难点《中国石》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二、难点分析这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在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第二句讲“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第三句点明战士们之所以如此喜爱“中国石”的原因。句...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讲驻守戈壁的解放军战士发现并珍藏形状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的故事,表达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颂扬了他们以苦为乐的高尚品质。课文以叙事为主,状物抒情结合教学时,宜采用“抓联系,突重点,悟感情”的导学方法。一、抓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线索。1.根据预习提示。指出哪些自然段是讲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第2至7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的发现者——吴恭让□江苏王兰柱《中国石》(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一文讲了驻守在戈壁滩的边防战士发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的经过以及他们对“中国石”的精心爱护,表达了战士们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块“中国石”的发现者,名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是义务教材五、六年制第八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透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爱,体会战士们以苦为乐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一、激趣引路,指导预习(一)激趣引入。出示课本上印制的“中国石”的彩色照片,想一想,这块石头像什么?答后引入:从这块“中国石”我们可以看到战士的生活和情怀。这块“中国石”是怎样拣到的呢?它的样子怎  相似文献   

5.
<正>《小岛》原名《礁盘》,讲述了我国南海一岛礁上守岛官兵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满腔的爱国情怀。该文是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写的短篇小说,原作于1997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当年被《新华文摘》等多家刊物转载,获全军文艺奖等多项荣誉。选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教材以后,正式定名为《小岛》。故事真实平常,话语感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战士们对祖国、对将军的敬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群“最可爱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前方战士们需要理解,少先队员更需要在“学英雄、树理想、做主人”活动中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系列中队活动。一、寻找战士成长的足迹。去年九月,我们搜集和剪贴老山战士的图片和文章200多份,办起了“老山英雄事迹”展览会,请丹阳籍战士、老山战斗英雄邵林的父亲介绍邵林叔叔少年时代爱祖国、有理想、勤学习的故事,使队员们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找到战士们成长的足迹。二、讴歌战士的献身精神。中队举办“歌颂老山英雄作文比赛”,讴歌战士们美好的心灵;文艺委员主持“每周一歌”活动,带领大家学唱《十五的月亮》、《再见吧,妈妈》、《小草》、《战友之歌》等,让队员们用歌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1899-1949),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于是,  相似文献   

8.
记得教《中国近现代史》中《辛亥革命》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话说孙中山》的文章,有些学生整篇文章洋溢着爱国之情,而且表现出许多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如,由孙中山的历史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中极少数失去民族气节的社会渣滓等。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当启发学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粗略统计,人教版六年制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共有课文312篇,其中与“中国地理”有关或关系密切的课文就达126篇。“中国地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感学生心智发展的层次性,要求对不同年级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形成序列,增强实效。低年级可直观地了解“祖国”,结合《归类识字》《祖国多么广大》《日月潭》等课文,知道祖国的名称、首都、版图,萌发爱国之情。中年级可形象地了解祖国,联系《赵州桥》《五彩池》《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课文,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辽阔疆域、名胜古迹等,…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河北省宣钢第四小学开展了“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主题活动。四年级队员开展了革命歌曲摘抄、演唱活动。《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歌曲,让队员们体会到了革命战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五年级队员举办了手绘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三小学少先队通过确立“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引导队员们举行升旗仪式、召开故事会、制作手抄报等,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在演讲比赛中,队员们分别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自强不息,振兴中华”、“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题,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以情怡情,以爱育爱,学校大队部组织高年级队员观看  相似文献   

12.
语文第8册第1、2组共安排了8篇课文、两个《基础训练》和一篇读写例话。8篇课文中,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怀;有的侧重于表现人物,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国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和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作者以此来抒发边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怀。《旅行家树》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作者借“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事例来赞美其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质。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一件件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来赞扬热心助人、默  相似文献   

13.
“大旨谈情”是曹雪芹予以《红楼梦》的主旨,但非仅谈“情”而已,“意”在“情”中,“情”中有“意”。作者赋予全书“情”的化身竟然是谜一样的秦可卿,致使“红楼”之情扑朔迷离,尽显人性之复杂,构设红楼“遍披华林”的悲壮基调,也是中国文士永恒的“困惑”与“焦虑”,充满民族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曹雪芹寄予秦可卿的形象特质与价值,就在于其“无可云证”的“一把辛酸泪”悲情推演的点位钩织。以《红楼梦》文本与脂评为依据,论析秦可卿不同的符号性角色,解读“可卿”之情与谜及其与《红楼梦》主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洪团 《现代教学》2009,(11):33-33
对于名家作品,学生常用贴标签方式进行解读。例如学习《石钟山记》,学生马上联系“乌台诗案”,说这是苏轼借讥刺李渤的“臆断”来抒发对御史们炮制“乌台诗案”的愤懑不平之情。其实,学生臆断了苏轼和《石钟山记》。如何建构起理性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改造国民性,是“五四”文化革命的先驱者们提出的重要命题。在这一方面相继作出突出贡献的,是鲁迅和老舍。将二者的《阿Q正传》和《猫城记》联系起来,可以看到这一主题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鲁迅从献身祖国的巨大爱国热诚出发,在日本留学初期就开始思考。探索国民性改造问题,这成了他弃医从文,成为“精神界之战士”的内在动因。他后来写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詹天佑》一课,叙述了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主持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事,本文的主题非常清楚,那就是以詹天佑的爱国之情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抓住这一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被列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育研究表明:知、情、行是进行爱国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以这样说,“知”是培养的基础,“行”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只有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促进学生知、情、行的统一和谐发展。一、晓之以理——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当前,有的人认为“爱国”没有什么可讲,这是老生常谈的一句口号,没有实质性内容,喊过即逝;有的人认为“爱国”是道德高尚的人提倡的,  相似文献   

19.
《海外赤子情》这本书主要记述了数名海外爱国华侨的爱国之举,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翻开这本书,那些海外赤子们对“母亲”的款款深情涌入我的心田。 在“母亲”的尊严遭到损害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积极参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概述张裕钊生平思想的基础上,研读《濂亭遗诗》,论其诗“言志”的特色,尤以抒发爱国之情为甚,诗人博取历代诗家之长,而形成“以学问为诗”、闲适淡远、沉郁孤耿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