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禛、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2.
朱曙辉 《现代语文》2009,(12):65-66
山水诗是厉鹗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个诗歌类型,幽寂冷峭之诗境与清微萧淡之情兴这两点正是厉鹗山水诗的特色。在具体写作中,厉鹗常以“景”处在诗的中心轴承上,而诗人自身清微萧淡之“晴”则穿插其中略加点染,诗境显得空灵悠远。  相似文献   

3.
刘应秋的山水诗是对安康地域山水的诗意描写,也是诗人行踪游览景点的记录与感慨。其山水诗有传统山水诗歌的隐逸避世情怀,更有咏怀抒情、历史兴亡等人生思考,这是对山水诗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的概念,可分广狭二义。狭义的山水诗,乃诗人在描写山水景物中,集中体现其对山水自然景物之美的赞叹欣赏情感的诗,这类诗作甚少。大量的山水诗属广义的山水诗,即诗人在新临山水的过程中,将自然山水景物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体现诗人思想情感且山水景物描写应占诗的篇幅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6.
薛燕 《时代教育》2007,(6Z):155-155
1山水诗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可以把一切描写山水的诗叫做山水诗。狭义定义则包含以下两条:山水描写份量在全诗中占多数,在题材上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将笔墨诉诸于山水本身,着意表现追求山水之美的情趣。但这样定义既不科学.也不严密,会将山水诗与招隐诗、游仙诗、游宴诗、咏怀诗等混淆,从而使山水诗的论述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语言的诗化是其中之一。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诗的出现作了量的积累和描写技巧的积淀,加速了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进程。尤其是天生具有语言美的汉赋和东晋的山水赋,对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
清代诗人厉鹗,留下了大量描写杭州西湖的诗词。和历代的山水诗人一样,厉鹗的西湖诗词也是由他的个性、诗品和生存状态所决定的。厉鹗性情孤峭,不偕于俗,他的西湖诗词继承了唐代王、孟一派清淡闲远的风格,又“思笔出于宋人”,显得含蓄内敛,形成了厉鹗独特的有别于前人的西湖诗词。本文拟从厉鹗生平及与杭州的渊源开始谈起,着重从内涵、艺术以及与前人西湖诗词的比较这几个方面,探讨厉鹗笔下西湖诗词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晋宋之际,在玄言诗之后,出现了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创始人。在谢灵运以前,山水诗只是作为背景出现的,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到了南齐的谢眺,山水诗有了新的发展。谢灵运、谢眺人称“大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写作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鼻祖。自此,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山水诗人,同时又深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万物的同时,又以理学中人的思维来关照和体悟;他的诗作在描绘自然界活泼生机的同时,又表现出静观万象的体会和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篇文章正是结合宋代时代思潮就其诗歌主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3.
厉鹗是清代中期浙派之灵魂人物,其诗“清微孤峭”,是公认的与盛世离心的“幽人之诗”。然而细读其作品会发现,厉鹗诗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创作生涯的前后期呈现出一个从“清冷”到“清雅”的美学风范变迁。究其原阌,正是康、雍、乾三朝外在时世环境以及诗人自身境遇的变化所造成的诗人创作心境的改变,由此其诗歌在前后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范,由前期的幽冷孤峭转向后期的清雅闲逸。  相似文献   

14.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体验并表达他所钟情的大众的悲哀和愤怒。伟大的80年代犁青迎接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个收获期。他一边行走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一边辛勤地写作他所深爱的大地的赞歌。诗写得轻快,但却有一种记忆的重压。20世纪行将结束时,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犁青几乎都在现场而成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写下了一批充满激情的诗行。他的本色、勤奋和对人类的大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使他的声音充盈着智慧和热情,强烈的爱恨情仇,爆发出惊人的抒情的魔力。这位从闽南乡间走出来的诗人,因为获得了这样的大情怀,于是成为了国际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呈现于谢灵运诗篇中的两种倾向——表现览胜趣和抒写寂寞心,前为韩愈所承接,柳宗元的作品则呈现出与谢氏相近的寂寞风容。从韩柳对谢灵运继承和发展的同源异质的风貌来看,柳氏独特的创作个性彰显无疑。在风光景物的地域化色彩、执郁结的情感体验及佛理与山水的融合方面,柳宗元皆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郊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 ,他精思苦吟 ,创作了五百多首优秀诗篇。其诗风主要形成了“硬派诗”的典型特征。在内容上 ,主要体现为力求散化 ,以文为诗 ,对山水描写怪异美的追求 ,以复古为革新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乾嘉间著名广西壮族诗人黎建三,一生坎坷漂泊,颇不得志,著有《素轩诗集》六卷,存诗五百余首。综观黎建三诗,无论反映现实和民瘼之作,还是行旅、山水、亲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大多内含悲情,风格沉郁,读来令人内心凄怆。黎诗的悲情,既与其生平遭际以及当时社会现实有关,又与其诗学观念及时代诗歌潮流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