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程贤军 《师道》2012,(6):12-12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是一个中学生的激情演讲。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出现在有3000多名师生参加的升国旗仪式上。(见《扬子晚报》) 对该生在升旗仪式的公开场合抨击教育弊端的事件,有教师认为,这孩子“是想出风头,是作秀,是想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2.
媒体点击     
【新闻回放】“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是一名中学生在3000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9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王垚烽 《广西教育》2012,(24):21-21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4月9日上午,江苏启东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4.
张敏 《中小学德育》2012,(12):86-87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估计没有人能够想到,如此犀利的言辞竟然出自众目睽睽之下,且是严肃的国旗下讲话之中。前几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一名学生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了...  相似文献   

5.
吕丽峰 《大学生》2013,(13):102-103
完美学生失恋了他并不是我的学生,是老同学亲戚家的孩子。在老朋友的眼中.我这个辅导员就是处理学生疑难杂症的。这个孩子正在备战考研却遭遇失恋,家长担心,朋友担忧,四处求医“问诊”。盯着电话号码,我犹豫再三,如何谈起?能有效吗?我并不是他的辅导员啊!良久,我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你好.我是你叔叔的同学,一名大学辅导员,我们能简单聊聊吗?”  相似文献   

6.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该校领导称,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的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学校例行的升国旗仪式发言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讲稿偷梁换柱,改成了一份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讨伐檄文”。5分钟的演讲中,他慷慨陈辞,喊出了“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篇名为《做美好的自我》的演讲顿时令演讲者一“搏”成名,经相关媒体的散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番针对这一事件及相应教育问题的热议。这份演讲稿,言辞可能稚嫩,语气可能偏激,演讲者的动机或许并不单一,但江成博冒“学校”之大不韪,用心喊出来的,既是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不满,更有一份对改变教育现状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凭借其“内容生成”的卓越性能在“艺术创作”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当机器摄入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练习场——艺术创作,昭示了美育场域的“机器出场”。鉴于此,本研究以机器创作的“内容”为切入点,阐释机器创作在拓展创意边界、交互修正审美、“人人创作”促发审美进化等方面赋予美育的内在变革,探索机器创作介入下美育所面临的“感性—理性”“内生—外铄”“慢养—速成”等“去人化”的矛盾风险,并从情感表达、生命能动、人格塑形三重维度探赜美育不可撼动的人性逻辑,借此对机器创作时代“谁的创作更重要?怎样的创作更重要?创作什么更重要?”进行哲学辨思,最后提出机器创作时代美育如何保持“让人在场”的回归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午,一位物理老师和几位初三同学在校园林荫大道上散步,一位同学拉起一片大树叶向老师请教,从此展开了一场关于能源的谈话.学生:张老师,这片大树叶有什么用?张老师:你们不是刚刚学过“内能”吗?将这片树叶燃烧,它的化学能就转化为内能,它正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一类能源哩!众学生:什么是能源?张老师能跟我们说说吗?师: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行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都需要能量.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能源、材料、信息,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生:这样说来,柴草、煤炭、煤油、汽油……都…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是什么?是在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吗?不是!是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吗?也不是!我们应当明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应该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新。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十多年,  相似文献   

11.
方霞 《教书育人》2008,(11):50-51
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跟他们生活无关的事情,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历史教学的方式又该如何改进呢?如何才能找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又如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呢?这是我们无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勇于应征     
人事部经理:“我们这家工厂里有很多机器,不知道你对机器熟不熟?” 应征者:“我对四种机器很熟”。 “很好,啷四种机器呢?”。  相似文献   

13.
王玉芝 《天津教育》2014,(17):72-73
“减负”是目前教育的热点议题,不管社会如何反应,家长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接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减负减的不是教学质量,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要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绩,减压不减效,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呢?下面两个小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自己的钱袋子。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我们同样可以来算笔“经济账”。考生填报志愿如何为家长省钱?就读哪些院校或专业,可以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同时。又未影响到自己的求学品质。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希望参加2009年高考的三名同学的案例能为大家的志愿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亦权 《教书育人》2009,(11):65-65
在如今这个异常重视和提倡“文明教学”的社会里,“老师该不该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该怎么样处罚”成为了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但在我的班级里,却赫然贴着一张《处罚条例》,只是制定这张条例的不是校长、更不是教委,而是我们班的54名学生?  相似文献   

17.
风雨安然 《家长》2009,(2):70-71
“风筝”象征着皎皎易污的纯洁和需要努力追寻的美好,美好在我们这个一切都商品化了的时代还能有她的地位吗?那远方的美好还是不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4月11日《扬子晚报》报道:"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4月9日,江苏某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某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今天如何做班主任?我们读过那么多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去做班主任吗?可能你就未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妈妈生     
新学期伊始,班里来了几位新生。老师在与一名新生聊天时,问道:“你是新生吗?”“不是。”“那你是老生?”“不是的,不是的,我是妈妈生的。”妈妈生$浙江省杭州市金都中心幼儿园@陈海燕!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