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县市区域报前身是县市区党报,2003年全国报业整改后,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作为党的机关报存在,现在则变为综合性区域报纸。县市区域报是按照特定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在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有了很大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其中一部分县市报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办报模式,形成"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县市报办报思路,两个效益并重,成为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报纸.特别是在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后,至今已近7年,目前全国县市区域报发展总体趋势如何?面对新形势,作为县市区域报又应该如何寻求突破口?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4.
县市报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益民 《传媒观察》2011,(12):62-64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8家县市区域报。这些被保留的报纸同时也正由政府主导、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导、自负盈亏的企业。近年来,这些被保留的县市区域报,在"多元"经营上进行破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体制转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量质并举的崭新局面。多元经营与多种经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报社经营理念的转变,多种经营只是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县市区域报替代县市报的第7个年头.2003年,中央对报刊进行治理整顿,作为这次整顿的重头戏,大部分县市报都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如今,那些凭借实力被保留下来的报纸活得如何?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全国400多家县市区域报仅保留48家。被保留下来的《萧山日报》,于2004年1月正式加盟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并且由单纯的地方党报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县市区域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各地县市报纷纷并归各报业集团.七年来,县市报总体上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以浙江省为例,<萧山日报><永康日报><绍兴县报>等数家报纸,广告营收纷纷越过了两千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8.
县市区域报的前身是县市区党报,只不过前者比后者数量更少、更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终结了四级办党报的时代,全国保留的县市区报都退出党报系列,作为综合类服务性区域报纸走向市场,由省市报业集团或报社主管主办①。这是治理报刊散滥,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重  相似文献   

9.
县市区域报发展到今天,已经累积了很多办报经验和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处于媒体结构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县市区域报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焕林 《传媒》2007,(9):35-36
2003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浙江省保留了16家.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县市区域报不仅办报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06年度,保留下来的16家县市区域报的广告经营额,已远远超过治理整顿前全省58家报纸的广告总额,报业经营出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绍兴市下属的三家县市报并入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县市报该如何发展?浙报集团提出了坚持市场化方向, “向都市报学习”的思路,县市报守住本地县域市场,深度挖掘地域新闻,凭借贴近的优势,走出了区域综合性报纸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13.
县市报管理体制变更后,不再是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怎样更好地做好中心工作的报道,是县市区域报必须首先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县市区域报处于最基层,它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地方性,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地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是县市区域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的,否则就会丧失县市区域报的权威和优势。因此,我们东阳日报在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后认为,中心工作的报道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做得更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国民 《新闻实践》2011,(12):48-50
县市区域报由于其集中报道本区域人群,直接服务本区域人群,所以其在本地的影响力往往是首屈一指的。这种影响力,是县市区域报在本区域作为第一主流媒体的立足之本。但是,如果县市区域报能同时在对外新闻传播的舞台上积极适时地发挥作用,既能有效激发媒体内部员工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又能对外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身在本区域内的第一主流媒体地位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全国有200余家县市报被停办、取消刊号。40余家经营状况良好,拥有相当市场和盈利能力的县市报被保留下来,分别由省级或地市级党报报业集团进行有偿兼并。其中,浙江省被保留的县市报最多,有16家。如何适应新形势,尽快正确定位,探索新路子,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县市区域报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如何加快建立县市区域报报业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新观念?本文以萧山日报报业经营为例,探讨实行公司制的可操作性.继2003年我国报刊整顿以后,保留下来的48家县市区域报大都实力比较雄厚,近几年报纸广告收入快速增长,多元产业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时代,报业面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处于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之中,总体呈下滑趋势。党报生存境况艰难是不争的事实。而在2003年那一轮报刊治理整顿后生存下来的县级党报(现业内人士常用县市区域报这一称谓),从理论上讲,其生存就更多一份艰难。有论者指出:“县级党报作为最基层党的机关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7月6日,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作委员会在萧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由省记协秘书长陈宗泽主持。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省记协非常重视县市区域报的工作。本次会议是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县市区域报工委的第一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县市区域报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笔者主持的温岭日报"法律信箱"专栏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二等奖;之前,由笔者主持的温岭日报专栏"民工之家",被浙江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作委员会评为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三等奖.在两年时间内两个专栏获奖,应该说多少有些不易.之所以能获奖,笔者认为,主要是专栏编辑思想定位为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作为县市区域报的《萧山日报》实现了重大转型,从以前的萧山区委机关报转变为杭报集团所属的一张区域性报纸。新形势下如何在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为本区域读者服务,明确和打造专属于自身的品牌,是处于转型期的《萧山日报》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