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国外媒体纷纷聚焦世博。通过网络媒介,发展中国家主流媒体从不同角度解读世博,笔者就印度、南非、韩国的主流网络媒体如何报道世博会开幕式进行内容分析。从总体来看,中国本身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网络媒体整体报道上海世博是友好的,而这些国家主流网络媒体报道世博内容较少,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国外媒体对世博会报道不断,传达了他们对于世博会的看法和见解,也是西方国家民众了解上海世博的重要信息渠道。本文就世博会开幕前后西方主流网络媒体对世博会的报道进行收集与整理,展示上海世博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构建,并尝试探讨其中的一些缘由。  相似文献   

3.
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德宝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73-83,110,111
本文选取了10种国际自媒体形式,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及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近年,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引发国际自媒体关注;自媒体对中国报道框架与传统媒体相比并无明显变化,涉华经济、文化、科技往往给予正面反应,而涉华政治、环境以及民族、宗教问题多负面反应。国际自媒体涉华内容并非自创,而以转载西方国际主流媒体为主;英美发达国家基本垄断国际自媒体上涉华信息流;发达国家受众形塑自媒体涉华舆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成为自媒体时代的舆论领袖;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针对国际自媒体涉华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媒体竞争激流暗涌。各大媒体各出奇招、各显其能,对世博会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道。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发挥广播节目听觉优势,在本次世博报道中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它的极具现场感的全方位多维度报道、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性世博信息和趣味十足的世博故事,为广播听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世博听觉体验。  相似文献   

5.
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盛大聚会和集中展示。作为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行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上海一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目光的聚焦点。全国广播媒体,以全媒体、全业态方式运作,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世博、走近世博、体验世博、享受世博,不仅让世博理念、世睁褂中得到有效传播,也彰显了当代广播媒体的独特价值和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西藏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搞和平演变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的重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不客观的报道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西方主流媒体涉藏报道虽有失实之处,但仍有不少信者,不得不说得益于其巧妙老到的涵化技巧,将自身的立场巧妙融入报道中,在受众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说服受众接受新闻报道暗含的媒体意见。本文从涵化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纽约时报》为例,研究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选择《纽约时报》是因为该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在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举行世博会期间的环境与交通问题为着眼点,以《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研究所有涉及上海世博的文章,对相关内容展开分析,从小处窥见西方主流媒体眼中"Bettercity,betterlife"之下的中国镜像。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参与世博报道的媒体人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传官,以下是对下一步世博报道建议的集纳:  相似文献   

9.
赵庆丰 《声屏世界》2010,(11):22-23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184天里,上海世博会不仅创下了世博历史参观人数之最,而且成为国内外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据统计,本届世博会累计吸引了18万人次的媒体记者入园采访,其中境外记者达1.3万人次。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一个媒体展示的舞台。以下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广播媒体是如何借助活动创新世博传播,以及各国媒体如何在世博报道中展示各自的风度和辣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全世界的共同瞩目和国人的千呼万唤中拉开了帷幕。世博会是我国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世博盛景下的中国和中国举办的世博会都必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世博,对于中国媒体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网络媒体在这次"世博"传播之战中,先发制人,集中发力,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以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作为时间节点,对国外7份主流英文报纸在2009-2010两年间有关上海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探讨了世博会这一全球性媒体事件给国外媒体眼中的上海城市形象带来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世博会正式召开后,国外媒体加大了对上海的报道力度,而且对上海城市形象的评价总体有所提升,说明全球性媒体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全球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特性.本文以西方主流媒体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为例,依据互文性理论,揭示西方主流媒体网站在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中的语义隐舍现象.提供了一条认识西方媒体在涉藏报道中隐藏意识形态偏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的创新 时政新闻的创新要着眼于主流。时政新闻具有题材重大、参与层次高、新闻性和权威性显著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受众“大事的知情者”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决策。时政新闻又是主流媒体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理当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形成主流品牌。其中报道主流信息是其他要素形成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体现主流视角、民生情怀、时代印记和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三年申办,七年筹办,半年呈现,上海世博会已经在举世瞩目中拉开帷幕。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媒体和世博会举办地的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始终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大局出发,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旗下各频道、频率、报刊、新媒体平台全面启动世博宣传报道战略,以内容为经、以各传播平台为纬,形成世博宣传报道的有机整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报道上海世博会,为世博宣传报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也向中国和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功能在世博报道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旗 《今传媒》2010,(12):92-93
上海世博成功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眼球。世博会堪称人类最大的集中性跨文化交流平台。本文结合世博会的主题,分析世博会报道所体现出来的大众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功能,从中得出这届世博会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及对大众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上海档案馆选报<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展品,笔者走近世博,走进汾酒,了解汾酒与世博会的渊源,探寻它们背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亚五国主流网络媒体开展涉华报道的现状调查,是了解中国在这一地区现实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相关媒体近年来有关中国报道的数量变化与内容结构,可以反映其对华关注程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影响他国媒体关注度的决定因素。从中、美、俄三国范围看,中亚五国主流网媒对美国的关注度明显领先,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亚五国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偏重经贸领域,强度起伏乏序,缺少连贯性思路,这也为中国顺势而为、制定针对五国媒体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媒体的涉华报道是全球新闻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认识和理解的重要依据.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借助国力、语言和文化的优势,长期以来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如有学者在评价美国最重要的国际新闻机构CNN时所说的:“(它)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品牌,更是国际政治赛场上的一个强大的参与者.”以CNN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已经成为“他塑”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方涉华报道的框架研究,几乎都是趋于负面的、刻板印象的、或被妖魔化的。换言之,"刻板印象"或"偏向"是记者个人新闻框架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些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都把新闻框架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尤其是新闻媒体的框架建构,这也是研究和分析西方涉华报道框架的领域之一。笔者以分析《世界报》的涉华报道为契机,尝试探究当下中国形象在法国主流媒体与受众认知的变迁;主要探讨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自中法建交以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认知。关于新闻媒介建构的真实性、媒介框架的建构对受众认知性的影响。笔者只客观的呈现事实,直面资料和数据,提供真实的深入的解释,而不执着于批评或者褒奖的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