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昭客 《职业圈》2008,(14):67-68
农村婚姻问题是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农村婚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体现在婚姻选择、结婚、子女问题、婚姻关系维持等同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对自身婚姻同题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婚姻与家庭将如何演变,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2000多年的传统观念依然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婚姻形式仍适合于当前农村生产方式现状。因此尽管同居和独身人数在城市会逐渐增加,但绝大多数人们依然会走进婚姻,建立家庭。在婚姻中,男女平等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随着女性就业人数的增加和  相似文献   

3.
郭涵 《职业圈》2007,(12):12-13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弱势程度加深,成为长汀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文章通过对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该县在关心和扶持农村弱势群体的举措,对解决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弱势程度加深,成为长汀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文章通过对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该县在关心和扶持农村弱势群体的举措,对解决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郭涵 《职业圈》2007,(6X):12-13,20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弱势程度加深,成为长汀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文章通过对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该县在关心和扶持农村弱势群体的举措,对解决长汀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代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提出了诸多设想,"通种说"即为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生为国际婚姻潮流的主要参与者,虽然"通种说"为留学生的国际婚姻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民间知识分子和官方政府都对留学生中外婚姻持异议。不过,民间的反对、政府的干涉并未明显影响留学生的异国婚恋。围绕着留学生的婚姻问题,自清末至民国,就民族、国家、个人而言,留学生个人对婚姻的选择是掀起留学生国际婚姻潮流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婚姻礼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被传承与遗忘。从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方式以及婚姻习俗等方面来探讨畲族的婚姻礼俗,不仅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而且对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对某市信用社2008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调查情况,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重点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信社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缔结婚姻法律冲突问题突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各个国家缔结婚姻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对比准据法确定的不同学说,探讨婚姻缔结地法、属人法、混合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国际协调方式单独立法、适用属人法、增设最密切联系地法、使用国际通用法律表述、加强更广泛的区际和国际司法协助的冲突解决方式,实现跨国缔结婚姻法律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李军 《文化学刊》2010,(2):121-124
《仪礼》所保存下来的古代婚姻礼仪"六礼",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婚俗中得以保留,在不同地区的沿袭中呈现出各自特色。河北新乐市承安镇地处石家庄地区北部,北接古城保定,南靠古城正定,为旧新乐县政府驻地,在南北文化融合中,对"六礼"的沿袭变为提亲、相亲、订婚、娶亲及回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开拓占全国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村市场对国家、企业都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探究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则成为市场开拓的前期准备.本文以桑屯村为调查对象,试图对农村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的总体性探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中,意思表示瑕疵婚姻规定仅限于胁迫婚姻,2019年12月份公布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规定了因欺诈缔结的意思表示瑕疵婚姻,但欺诈的情形仅限于对重大疾病的隐瞒。我国意思表示瑕疵婚姻的完善应扩大欺诈的情形,因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瑕疵而缔结的婚姻也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另外,应进一步增强对意思表示瑕疵婚姻中无过错方的保护,并注重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描述了五桩不同的婚姻,反映出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及当地人民的个人价值取向,揭示出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及婚姻对人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奥斯汀认为美满的婚姻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保障,更需要有以真正的爱情为基础,这种婚姻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只有创建数十万个强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确保农村社会充满活力,稳定和秩序。对上杭才溪基层组织法治建设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症结、思路建议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探究农村基层组织法治建设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家政学校的最后一门课是《婚姻有经营和创意》,主讲老师是学校特地聘请的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教授。他走进教室,把随手携带的一叠图表挂在黑板上,然后,掀开挂图,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秘诀,我认为如果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少是些老生常谈。"教授说。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及其社会地位,婚姻状况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生活是由男性为主导的,但其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妇女的婚姻状况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仅对古代婚姻中的一种情况,即丈夫死后妇女的婚姻状态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大致上说,汉至宋前期,妇女在婚姻中对于守节还是再嫁是较为自由的,宋后期至清末,社会对于守节的肯定明显占领上风,妇女的婚姻自由日益受到束缚。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组建家庭的前提。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一种模式或标准去寻求生活中的另一半。婚姻中存在的"门当户对"观念,是从先秦时期出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在择偶过程中选择配偶、缔结婚姻的一种度量规则,是一种择偶观和婚姻观。婚姻中出现的"门当户对"的观念,已经作为一种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古代婚姻选择的一种心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阐述了"门当户对"观念的由来;其次,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演变过程;最后,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宗法观念三个方面对"门当户对"观念得以发展并延续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以上内容的阐释,让我们对传统婚姻观熟识的同时,以便于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兮 《职业圈》2013,(10):68-6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曾经举办过一次“新婚恋时代——聆听你的故事,和王海钨、郭晓东共话情感世界”的活动。我有幸亲临了现场,目睹了郭晓东的风采,并亲耳聆听了王海鸽——这位被称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性作家对爱情和婚姻的经典评论和解答,感触颇多。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烟台姜格庄镇的上庄、东念、岭上三个村庄为例,对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比较差,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状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最大障碍问题依然是医疗费问题;家庭依然是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