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财政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又是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动力系统,更是参与城镇建设、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具。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在分析财政政策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并对资金需求预测进行研究,对财政政策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以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此类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途径,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的大力推进,小城市的城镇化进程非常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城镇化的成果不应只停留在数字上,城市建设基础应该是"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体验和感受。以湖北省赤壁市一个街区公共空间的变化历程为切入点,论述了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独自的观点和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值赋权法评价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皖江城市新型城镇化的优点与缺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皖江城市带城市发展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皖江城市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继续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要发展,农村也要发展,新时代同步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城镇化可以看作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路径和方式,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助推着城镇化,它们互相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6.
语言监测主要是运用计量手段来描述语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问题。湖南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通过语言监测,可以全面地掌握长沙及周边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为我国语言文字适应快速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决定了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港口型城镇具有非常典型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但如何从单一港口经济转变为多元经济推动模式,既是坚持特色,更是拓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启东市吕四镇从港区经济到多元经济模式的探索,预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新的趋势。问题虽然也有,但走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发展实现转型和优化是一条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二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的过程。城镇化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在草原文化区的推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了草原制度习俗文化的传承与革新的问题。当代能够代表草原文化的主体民族主要是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的蒙古族,他们所代表的草原文化是生态文化,因而,即使是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具有传承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各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上。以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的巴音塔拉嘎查为例,可以观察到城镇化进程中草原文化的制度习俗文化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即传承和革新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作用,概述了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并对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上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工作的开展,要让文化遗产在城镇化发展中成为特有的竞争力,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向,避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开发区在引进FDI方面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开发区的外资集聚应会给当地的城镇化带来重大影响。我国开发区利用FDI出现了重心北扩和西进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通过构建面板和时间序列数据计量模型对东部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比较;研究表明,开发区的外资集聚总体上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但三大城市群开发区外资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说明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区的外资集聚对城镇化发展的正向影响还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的全球化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语境,特别是面对当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城市社会的变迁,以及面对大城市的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如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大城市如何从传统的空间与旧有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形成中国式"城市文化自觉"的空间体系,这既是一个城市化发展模式问题,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我国数量最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为省域内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中心城市的发展将是新常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今后区域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将更多地体现为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像湖南常德这类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周莉 《职业圈》2007,(3X):61-62
人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以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此类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途径,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油田和谐,实现油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油田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油田稳定方面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文章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的成熟区域.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部地区城镇化路径可总结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劳动者,从而实现半城镇化。这个过程的背后是东部地区巨大的、触手可及的城乡差异带来的"求发展"的群体性意识观点,而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宗教氛围浓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意识观点几乎没有生存土壤,因此也就导致了东部城镇化经验难以直接用于西部地区。在国家推进新丝绸之路的宏观背景下,西部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并以宁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人本性、协同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等子系统层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起中国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子系统层中协同性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作用最大,人本性其次,可持续性再次,包容性最小;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不均衡,其中协同性差异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针对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区域在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切忌搞一样化、齐步走,而应有自身特色,并作出符合本区域实际的路径选择,以科学的态度实施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推进。不同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有六大共同的新标志,而这些共同标志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形成新型城镇化鲜明的区域特色。对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来说,新型城镇化的这种区域性特色,归根结底来自于各自发展的特定阶段性。江苏苏南、苏北是全国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各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仅内涵着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特色,还由此进一步决定了其差异性路径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差别化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