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个城市里有很多梦想,“先在城里站住脚,再把爹妈接过来享福”,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于是,在许多“高尚社区”的耀眼门庭里面,住着光鲜的男女主人,和他们刚刚从小城镇、大农村出来的羞涩的爹妈。  相似文献   

2.
方建强  黄树林 《群文论苑》2003,(1):42-42,41
我这故事,讲的是在上海西南面,长乔街道长桥新村长桥居委计划生育咨询室,今朝新来了一位常医生,高高的个子,两鬓花白,60开外是个男同志。第一天上班,他擦桌子、理房间准备开门。照往常,陆续会有一些社区育龄妇女上门横问竖问,啥人晓得今朝来的人不但不进门,反而却在门口向里张望。有个急性子女同志直往里冲,走到咨询台前,抬头一看,是个穿白大褂的男同志。  相似文献   

3.
我是秦皇岛市海港区工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一个份量最重的.那就是我的荣誉档案盒。它可是我全家的宝贝,平时有时间我就美滋滋地拿出来看看。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跟你说.是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大大小小有30多本.都是我从事社区工作7年来获得的荣誉。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日的寒风里,回龙观社区那块牵扯到6000余户居民利益的绿地,一如过去三年那样搁置着——这是他们三个月维权的最大收获。业主聂海亮说,社区不单是物质化生活的载体,也应该在政府民主体系里写一笔。  相似文献   

5.
一只黄鹂鸟     
我是一只黄鹂鸟,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里,这里有高大挺拔的树木,这里有翠绿娇嫩的小草,这里有平静清澈的湖水,这里有奔流不停的小溪。生活在这一片大森林里,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是不幸发生了。一天我正在找虫子吃,我的好朋友小喜鹊慌慌张张地飞来告诉我:森林那边的树都被人砍了。我大吃一惊,急忙飞过去看,好端端的一片树林,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个树桩,而且人们到处捕猎,好多动物都成了他们的盘中餐。我害怕极了,生怕这种悲剧会降临在我身上。但是越怕什么,什么越来得快,没过多久,人们还是把我的家给毁了。我和小喜鹊无助地在…  相似文献   

6.
吃龙虾     
我在小区附近开了家餐馆,水煮龙虾是我们的招牌菜,不少人都慕名而来。一天下午,从门外走进一对老年夫妇,老大爷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老太太慈眉善目。他们找好位置坐了下来,我拿着菜单请他们点菜。老大爷说:“咱们今天就吃水煮龙虾,听说这是你们餐馆的招牌菜,先来半斤。”老太太笑眯眯地对我说:“味碟里多放些醋。”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8,(2):I0003
百姓有事,找巷子记者。重庆城区那些高低曲折的巷子里,闪现着重庆晚报社区记者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身份很特别,因为他们不仅是记者,他们还是社区的"编外干部"、居民的贴心人、困难家庭的好  相似文献   

8.
牛司伟 《军事记者》2005,(11):66-66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无法忘却,也不应该被忘却。有些事情如电影拷贝的胶片,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过段时间后,会启动记忆的电影在脑海里回放。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6年光景里,有几件事情使我难以忘却,每每想起,愧疚之心就会敲打我的灵魂,让我更加感觉对不起我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得起他们。我想了很久,决定把这篇章献给他们,但愿他们看到后,会接受我——他们的战友,最真诚的歉意。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上午,马鞍山市花山区阌家山社区夏令营的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马鞍山市图书馆参观“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图片展。给这些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之后还参观了市图书馆,在少年阅览室里停留了一个小时,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少儿读物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在书架上找到自己所喜爱的书并认真阅读,难得可贵啊!听这些小朋友们说,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市图书馆,他们表示:今后利用更多的休息时间常到市图书馆来看书、学习。通过此项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开阔了眼界,而对马鞍山的文化景点更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更加热爱马鞍山这片热土。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社区档案寄存中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建立社区档案寄存中心的必要性1.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从“单位包干制”中走出来(包括下岗、辞职等),他们过去要依靠单位处理的日常社会生活问题转移到他们当前所寓于的社区,社区逐渐承担起解决…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几个学生跑到我家来,他们是家住农村,毕业后回乡务农或在农村从事别的工作的。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城来想买几本书看看,结果都大失所望,只好向我求救,从我的书架上找了几本。他们向我诉说了农村读者买书的困难,并且气鼓鼓地说:“现在书店里是美人画多,大部头的书多,我们只能望书兴叹。现在出书是不是只顾城市不顾农村、只顾时髦不  相似文献   

13.
打架的日子     
我从没打过架,但我向往那段可以用来打架的青春和任意虚掷的岁月。我写这行字的时候,办公室里正有两个小年青在嬉笑打闹,男的反剪了女的双手,女的别过脸去吐他一口唾沫,我一手拿着电话听筒,一手指了他们一下,他们互相道“嘘”,但唧唧咯咯的笑声依然撞破层层空气而来。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1998,(3)
少年时代,作家、播音员曾经是我窗外那片蓝天上的彩云,可望而不可及,我只能从画册上、电波里感悟他们的神韵。许是我的景仰、我的追求在脑膜上淀积成茧;许是几度磨砺几度拼搏才使我荣幸地跨进广播电台的大门。从此,在这座神圣的殿堂里圆了我心驰神往的一个青春之梦。在节目主持人的岗位上度过  相似文献   

15.
不少青年朋友常常这样问我:你没上过大学,怎么会喜欢文学这一行?又怎么会走上当作家这条路的?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我是在图书馆里读我的大学,在图书馆里学会文学创作,从图书馆里走上我梦寐以求的作家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板材史之二     
刘青年在电话里号淘大哭,五分钟里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挂电话前最后一句我听明白了:我就想像他们一样,自由地在路上跑啊。  相似文献   

17.
朱渤 《群文论苑》2003,(1):64-64,20
我国的宝岛台湾,不仅山水秀美,人杰地灵,而且拥有颇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今年年初,作为大陆城市社区文化考察团的一员,我有幸来到美丽的台湾,利用十天的时间考察了台北、高雄等地城市社区建设的情况和社区文化发展的状况。我们先后走访了民辉、福林、兴福、大溪、淡水、新港等十余个社区,与当地社区文化工作同行就两岸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台湾社区文化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放学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校门,那儿的小摊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摊主们忙得不可开交。 同学们拿着钱,一个劲地叫着:“快点,快点,羊肉串!”买两支、三支,甚至十多支的都有。多红火的生意! 虽然学校里多次强调不能买小摊的零食,说小摊上的零食不干净,对大家的身体有害,可有些同学却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这些同学为什么离不开小摊?难道他们不懂老师劝告的那番好意吗? 我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一位五(1)班的男同学。他支支吾吾,好不容易才从牙缝里进出几个字“小摊上的东……东西好吃,所以……”我听了接上:“所…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3日,我接到一名女子的电话。她十分焦急地告诉我,他们工地来了一伙人要将施工的农民工赶走,态度粗暴,可是这些民工应得到的工钱还没有拿到呢。当天的天气特别的冷,我坐在办公室里甚至都感觉到寒意,心想倘若真的赶走那些民工,这么冷的天他们将何去何从?带着记的一份职责和对这些民工处境的关切,我放下电话立刻与报社的实习记张寒冰出发了。  相似文献   

20.
悠悠电波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小木匣,木匣的正面是一块带眼沙网,里面藏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有一根电线栓着铁棍插在地上,每天早、中、晚只要拉一下开关,小木匣里就传出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声音,我爱听极了。好奇的我总是希望小木匣里说话的叔叔、阿姨能从匣子里出来。爸爸妈妈告诉我,匣子里说话的叔叔阿姨是广播员,他们的声音是通过电波传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