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康先生,号弹铁楼主。自幼博览群书,稍长即四处寻师访友。因缘分所至,终于得到丹鼎派、剑仙派、上清派等道脉修真口诀;在武学上,终得心意拳、太极拳、佛汉锤、大成拳、八卦拳、八卦锤之真谛,堪称当今武术界武道合修,且有真知灼见的研究家。著名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称号获  相似文献   

2.
送马杰先生     
乔汉 《武当》2014,(1):39-39
津门奋蹄九十年,日月风雨武当剑。今朝踏云飞升去,丹心谱诀留道山。近日,惊闻年近九旬的武当丹派传人马杰先生仙逝,怀念其一生弘扬武当,第二届武当演武大会还活跃异常,在武汉向大会赠条幅,将《武当内功太极拳》书稿赠留于我,感而慨之:人生一世皆为客,世事无常均是道。  相似文献   

3.
海周人 《武当》2007,(4):40-41
孙少甫先生,河南心意派六合拳一代宗师,回族,河南省周口市人。他道德高尚,胸怀正义,功深技精,故在心意拳(又称心意门、十大形、六合拳、六合锤)门内声名显赫,然而讹传亦多。今将孙先生之生平事迹作一简介,以飨同道,并借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向往之情和崇敬之意。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自古多武杰民国后兴起打擂台天府之国从古至今武风甚浓,形成闻名天下的“峨眉派武术”。成都青羊宫内的擂台赛,远近闻名。练习武术,在四川叫“操扁挂”,又叫“打打行”(行读háng)。在城镇乡坝、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中都不乏爱家。在清朝时,四川各地就遍设“武棚”、“箭道”,专门聘请武艺超群者传授“弓、刀、石、骑射”。学武的人去“武科”考试,逐级考取武童生、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同文人的“熬得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扬”一样,武人们得了功名也同样高官厚禄。所以成都每年武生蜂拥而至,自文殊院至北较场比邻…  相似文献   

5.
宋温暖 《精武》2005,(12):24-24
宋国宾先生,生于1882年,卒于1960年,享年78岁,河南省周口市德化街人。其父精于金银打造技术,开了两个银匠炉,在当时社会中也称得上富裕家庭。“穷文富武”,在那荒乱之年,为了防身健体,老人都支持孩子们习文练武。先生自幼嗜武如命,1894年,十二岁的宋国宾由父母送至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同先生为师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在镖局期间,他又得到各门各派高手指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阳冉 《精武》2008,(9):53-5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年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武”、“侠”二字的合谈便悄然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武”作为“侠”的体现.“侠”成为“武”的内涵使得二者不能分离。青城绿林派于清朝末年起义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使得此派武术融合了南北武术风格中的实用元素,并在时代变革时期将中闰侠文化的精神在流派形成前后多有显现.并融合在流派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7.
李康 《武当》2005,(8):18-19
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合一之旨而随明师习内功拳。亦随王选杰、李荣玉(常志朗先生衣钵弟子)二师习大成拳,曾多次闻二师讲述张恩彤事迹,仅就所闻志之,以飨同道,并借以纪念这位德高艺深的武林英杰。  相似文献   

8.
<正>1929年8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874~1961年)为雪洗“东亚病夫”之耻,扬我民族之威,特意邀请20多名永春白鹤拳拳师组成“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出访星马,举行历时一年的巡回表演,宣扬“扬武强国”理念。期间,陈嘉庚先生多次接见国术团全体团员,勉励团员弘扬国粹,荡涤积弱,为国雪耻,扬我国光。对中华武术情有独钟且满怀爱国激情的陈嘉庚先生赋对题赠闽南国术团:“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维扬;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  相似文献   

9.
张金涛 《武当》2023,(1):27-28
<正>形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和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在武术界并驾齐驱。近代形意拳技击高手人才辈出,如“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单刀”李存义先生、“铁脚佛”尚云祥先生等。尚云祥先生从学于李存义先生,得郭云深先生衣钵,继承了郭先生的“半步崩拳”“大杆子”“丹田气打”三绝技,在河北派形意拳基础上悟而有化,其教授的形意拳源于河北派形意拳,而又不同于河北派和山西派的练法,被武术界尊称为“尚派形意拳”。民国初年,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曾设下百天擂台,邀请天下英雄豪杰参加打擂,  相似文献   

10.
张永清 《武当》2007,(2):I0001-I0001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清等数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磊、兰州“神拳”刘仁(刘靖国)之弟子柴蒋彦、天津武当武术名家马杰(“北方大挟”韩慕侠关门弟子)、北京九富八卦拳传人杨树藩、金城西北疯蠢棍第五代传人王延龄、沧州劈挂通臂传人郭瑞祥等十余位老师习艺。  相似文献   

11.
张恩彤桩功     
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  相似文献   

12.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郭浩然 《武当》2000,(1):15-16
我所承习的武当“太乙隐仙派”系列武功,传自我的两位恩师:裴锡荣先生和金子弢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7,(10):2-2
潘小杰,江苏徐州人。现任徐州市武协副主席、常务秘书长,央视《武林大会》专家评委,徐州武当拳法研究中心主任(法人)。1961年,拜形意八卦大师钱树樵(字松龄)先生为师,研习形意八卦四十余年,是松龄先生的关门弟子。为全面研习形意拳之功法,又拜山西宋光华为师,研究宋式形意拳术,集河北、山西两派形意拳于一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提起佛山,我们立刻会想到黄飞鸿,想到黄飞鸿的踢遍天下的无影脚,想到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提起佛山,我们会想起“佛山赞先生”,想起腰马合一的咏春拳,想起藕手和木人桩。提起佛山,我们也会想起李小龙,想起这位浩气长存武术家的革命性拳法,想到李小龙的故居……佛山,自古拳派众多,高手层出不穷。佛山,早已以武成名。怀着对这块土地和人物的钦敬,中华武术杂志、山东电视台和武林网组成联合报道组,走访了佛山的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高小飞 《精武》2008,(6):48-48
印诚派是以已故太极拳家、一代武学宗师王培生先生所创功法为中心丽形成的一个武术门派。因王先生别署“印诚”,遂命名为印诚派。  相似文献   

17.
陈竺勤 《收藏界》2010,(3):56-60
2009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海帆留影:荷兰倪汉克损赠明清贸易瓷展”。一是为弘扬倪汉克(Henk B.Nieuwenhuys)先生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8.
袁康就 《武当》2004,(7):34-35
从道教的历史看武与道的天系.我们不难发觉此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试看钟离权是将军,在沙场出生人死;吕洞宾有三乘剑术,有形剑、法剑和心剑;王重阳是武举,中甲科后易名世雄,字德威,愿望以武雄威天下.匡扶于世;张三丰更是太极拳的奠基者一修道之上,往往能通医卜星相术。无可否认,这就是“道在万物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于志钧 《武当》2003,(3):29-31
一、是个人攻讦,还是原则性争论 2001年《武当》7、9两期连续刊载周伟良先生的文章“这是学术讨论吗?——简析于志钧对拙著的三篇评论文章”,说我对周先生的文章“断章取义”,“撒泼中伤”。周先生把关于中国武  相似文献   

20.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