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和被动型的、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摆脱追赶型大众化模式的某些特征,由外延式扩张开始走向了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始由追赶型、被动型的模式向主动型的模式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成功跨越追赶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某些困境,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成为大众化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所以公助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中将逐步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般可分为主动型、被动型和追赶型三类模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努力摆脱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特征,由之前对数量追求的外延式发展转向追求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逐渐从追赶型和被动型的教育大众模式向主动型教育大众化模式转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逐渐实现,现代化教育也基本完成,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某些困境,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初级大众化和高级大众化两种模式。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选择初级大众化模式,采取体制内增长和体制外发展两种方式,实施渐进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区网络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新构想□程勉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其量化指标主要可以根据18~21岁年龄段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判断,一般认为达到15%的毛入学率,即可视为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确把握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实质的前提下,采用大众化中高等教育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确立理论上的九类模式。建立“力量—因素”分析框架,对美国、西欧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与工作模式。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迫切需要院校研究。当前中国发展院校研究,应当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从建立有利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环境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专业研究人员培养制度和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入手,从而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8.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本文较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办学依据、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途径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现实,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是确保大众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某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保证机制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民间中介组织主导型和中介机构与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相结合型三种模式,几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对此应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