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近日,我给学生听写了一些成语,其中有"金碧辉煌"这个词。批改之后,发现全班40个学生中有四五个学生把"金碧辉煌"写成了"金壁辉煌"。我也没当回事,就让他们订正两遍给我看。结果有一个学生,订正后还是写成了"金壁辉煌"。真粗心!我便让他细心地照着书再写两遍给我看。结果真让我哭笑不得,他第一遍写对了,第二遍竟然又写错了。我很奇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象”写成“向”,“纸”写成“(纟氐)”,这已是第六次写错了。我便把他找来当面订正。只见他拿到本子后不加思索,很快就订正好了,并且很正确。我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会订正而用时却错呢?”他很干脆地回答:“这些字差不多,反正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这个错了,一定是那个!”学生的回答,固然说明了他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非常普遍。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童年生活的作文,全班五十多个学生,竟有十几个使用了方言。如把“(玻璃渣)划破了脚”写成“瓦了脚”,把“天黑了”写成“煞黑打”,把“鸡跟在身后啄我”写成“鸡跟在身后堪我”,把“给我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随镇教办视导组到某小学检查工作,在查阅学生数学课堂作业本时,发现程老师批改学生作业非常认真、仔细,要求严格,凡是学生做错的习题,她都一律要求订正,她对错题订正的方法很有独特之处:先要学生自己当“医生”,分析“病因”后再订正。如计算: 学生先在作业错处划上“~~”,然后写出错题原因:用5乘4得20,应该写0进2,而我口诀错了,写成了进3。订正:竖式计算(略) 再如:课本练习二十五应用题(8):一个农具厂制造抽水机。每台用钢材113千克,124台共用钢  相似文献   

5.
我是语文教师,也是班任任。为了了解班上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常常去听数学老师的教课和翻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在听课中,我发现了有一些错字常常是由教师影响给同学的,并且不只是一个数学教师是这样。因此,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供数学老师教学上参考。无论在数学课文和作业本上,师生常常把“数”错写成“(由攵)”,这个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不知订正过多少次,但现在学生仍然写错。其次是“解”字往往把它写成“介”,用“介”来代替“解”。这两个字不仅字形大有差少次,况且字的读音也不相同,“解”(读jie)、“介”(读jie)。另外,把“圆”字写成“园”。这两字也不同的,前者读yuan,没有简化字,就词性来说,它是形容词;后者虽也读yuan,但它是“園”的简化字,是名  相似文献   

6.
余正良 《四川教育》2006,(10):47-47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第三册中,“季”字和“李”字都为“四会”字,要求学生掌握。但从作业情况反映出来,总有一部分学生混淆写错,有的把“季节”写成“李节”,有的把“李子”写成“季子”。从字的难易程度来讲,这两个字的区分应该并不难,怎么有学生老是出错呢,是这两个字太相像了?为什么有学生又能正确区分呢?我有了主意,决定让会区分的学生来教不会区分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记得批改学生习作时,我常发现这样的语句:“夜阑人静,敬爱的老师还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背课。”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仔细地把“背”订正为“备”,而后责备学生连备课也不懂,把“备”错写成“背”。然而,最近听了一些教师的课,我却深感,我们的不少教师是多么需要...  相似文献   

8.
学生错别字多,是个普遍问题。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更为严重。同音字混淆,如健康的写成“建”;随意增减笔画,如文武的“武”写成“武”,工具的“具”写成“具”;把字写错,如段落大意的“段”写成“叚”……优等成绩的一个学生在一篇465个字的作文里就有34个错别字,其他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使我非常震惊。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错别字的呢?我作了很久的考虑和分析,归根究底,还是老师的问题。回想我在语文教学中,着重讲解的是课文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以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让学生用“激励”一词造句。一位学生是这样造的:“昨天,我在广播里听到了中国足球队以二比○战胜日本队的好消息,我激励得哭了。”这显然是个病句,主要错在他不理解“激励”的词意。我要求他在理解“激励”一词意思的基础上,学习书上例句,进行订正。不料,他把订正好的句子给我看,竟是另造的一个新句。虽然造得不错,但我没有让他“过关”。  相似文献   

10.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给初中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碰到了意外的困难。我说“革命”如果写成“廿(?)”就错了,学生马上说政治老师是这样写的;我说“数目”的“数”的正确简化字是“数”,写成“(由夂)”就错了,学生马上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让学生听写“渺小”,并给“渺”字注音。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普遍是这样:渺miao小。当我在“miao”上画圈时(代表错误),有学生拿着本子上来找我了,说:“老师,你不是念‘miaoxiao’吗?我这样注音,怎么是错的呀?”我一听,原来,学生没弄明白“渺小”是两个上声的字相连,“渺”应念阳平,而在注音时,还是应该写“miao”才对。我一解释,学生点点头,拿本子去订正了。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角度看,“订正”是从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缜密思考、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严肃认真的思想作风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进行订正呢?老师什么时候要求学生订正呢?这里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科学地加以回答和解释。前一段时间我到杨思中学听课,他们的教学,特别是他们的订正教学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引发了我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从错字不改说起王秀兰最近,偶尔翻阅了二年级某学生的语文生字作业本,翻阅了五页,其中有四页中有错别字。如,狐狸的“狐”字写成“狐”,孤独的“孤”字写成“孤”,“桥梁”写成“粱”,陷落写成“陷落”。而奇怪的是教师在每页上都批了个鲜红的“√”号,评了个10...  相似文献   

16.
午休的时间,我坐在教室里批改学生订正的作业。有学生过来举报,小张同学在抄答案。于是,我将小张叫到跟前,问道:“你抄同学答案了?”  相似文献   

17.
一名学生拿着刚做好的作业让我批改,我定睛一看,作业本上赫然写着:3 2=(5小明)。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不禁哑然失笑:单位名称原本是“小时”,他竟然错写成了“小明”。面对这样一个可爱的错误,我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让他重新订正了了事——我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也曾经犯过  相似文献   

18.
初学长度单位,学生常把单位用错,这不,在昨天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又把汽车的速度写成每小时80米,珠穆朗玛峰高度约为8848千米,旗杆高7分米……类似的错误,在课堂上已多次订正过,可没过几天,学生又忘了。为加深学生的记忆,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在订正错题时,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听写生字。我写错了两个字,一个是奶奶的“奶”字,我忘写勾了;另一个是年级的“级”字,最后一笔捺,我写成了点。  相似文献   

20.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