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红火火的1995年甲A联赛,以“申花”怒放落下帷幕。人们从联赛中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春天,看到了中国足球崛起的希望;然而,联赛中接二连三的裁判纠纷,也使人们感到了在这春天中的一丝寒意,使联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人在多少次中国国内联赛谢幕之后用这句诗来形容它的日新月异了。然而,当1995年的万宝路全国足球甲A联赛鸣金收兵之后,人们蓦然回首,就会发现1995年对于中国足球而言,真的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一年。 职业味浓 1995年是中国足球推行“职业联赛”的第二年头。很多球员和球迷在评价这一年中国足球的最突出特点时  相似文献   

3.
十年一觉扬州梦。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游戏规则尚待完善的背景之下苦苦挣扎。备受假球、黑哨、竞技水平低、市场疲软、缺少信誉以及贪婪、欺诈、虚伪等或隶属于职业足球本身、或滋生于中国人固有劣根性的种种因素的困扰吞噬,注定要成为一个“短命儿”,前后仅仅用了十年的光阴,甲A联赛就走进了历史的坟墓。甲A大旗倒下了,中国足协又扯起了一面取而代之的新大旗——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这一新的联赛将于5月12日粉墨登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一个多么响亮诱人的名字!然而它却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嫌。正如甲A注定要成为一个“短命儿”一样,中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际内容上都是一个“早产儿”,它也将命运多戕。  相似文献   

4.
“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1994年到1998年,中国足球甲级队A组联赛已经整整踢了五年。这五年整个甲A赛场弥漫着一股鲍鱼之具和芝兰之香的混合味道,把我搞得晕头转向。说到举行甲A联赛的初衷当然是很好的了,就是要把中国足球搞上去嘛。中国足球踢了那么多年都没冲出去,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于没有实行职业化,而且在1993年中国队被洋教练施拉普纳统率者在小组赛还是败于伊拉克足球队。所以中国足球在那一年失败之后碎然加快了职业化的进程,在1994年甲A联赛终于标由登场。甲A首先从名字上就有一种中西混…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的农历猴年,甲申年。在这个猴年,中国足球在中国足协的策划下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中国的足球联赛也有了和世界其他顶级联赛齐名的超级联赛,虽然联赛水平似乎不会有什么质的提高,但是中国足球总算摆脱了“甲A、甲B”的称号,至于中国超级联赛能不能在俱乐部全面职业化后有什么质的变化就让中国足球界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1995年的中国体坛,足球如日中天,“火爆”二字竟显乏力。如今,4月14日国内联赛演绎即将开战,中国足球又将风云再起,演绎一场如火如荼的绿菌激战。 回首1995神州足坛,展望’96华夏绿菌几多袭上心头。  相似文献   

7.
万达归来     
大连万达集团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介入足球领域,其投资组建的大连万达队在中国足球甲A联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因此在中国足坛声名鹊起。1998年,王健林因对联赛中存在的问题强烈不满而  相似文献   

8.
CBA中的“逍遥王” 巩晓彬代表国 家队取得了一些成 绩,但他真正让国 内球迷真让实地观 赏到他潇洒的球技还是在中国的男篮甲A职业联赛正式成立以后。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甲A联赛在1995年正式推出之后,这使得刚刚感受到足球甲A联赛火爆气氛的中国体育迷们又获得了一套热气腾腾的“冬季大餐”。作为职业球员,巩晓彬本人也认为职业联赛的推出给中国的篮球运动员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它使得所有在篮坛上默默耕耘的人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篮球水平的提高。 巩晓彬和中国男篮在1994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成功使…  相似文献   

9.
星路历程: 1993年8月一1993年12月北京少年队,全国少年联赛第4名 1994年5月-1994年11月北京少年队,全国少年联赛季军 1994年11月-1998年4月北京威克瑞队(1995年全国青年联赛亚军:1996年全国青年联赛第5名、锦标赛第4名:1997年全国青年联赛亚军、第八届全运会第5名、第二届东亚运动会季军) 1998年4月30日至今北京国安队,全国足球甲A联赛季军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是中国足球迷大踏步走上甲 A 大舞台的一年,也是他们为足球“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一年。仅仅两三年前,人们还在为中国足球能否在市场自立而担忧,伊尔比德的惨败更犹如给中国球市釜底抽薪。记得在中国队输给伊拉克队出线无望后,刚主持足协工作的王俊生伤感地对记者们说:“以后别采访足球了,太辛苦。”那时的中国足球笼罩在  相似文献   

11.
山东职业足球史上另一支曾在顶级联赛征战的俱乐部——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隶属中能集团,该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12月31日,俱乐部前身系山东省经贸委(青岛)队、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青岛颐中足球俱乐部,是青岛第一支职业化足球队。作为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创始球队之一,1994年获得甲B联赛冠军成功晋级到甲A联赛;1995年不幸从甲A联赛降级。  相似文献   

12.
上篇:篮球联赛有潜力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实行主客场新赛制后的两个赛季以来,眼见得面色红润。尽管有人总拿它同“火”了两年的中国足球相比,老要到 NBA 中找感觉,但1995—1996年联赛仍然是喜大于忧,功大于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发展的。两年前的联赛好比大会战,12个队集中一地,每队比赛不过七八场,观众多不过千,少不足百。尽管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展九年,评选出了八位最佳球员,但没有一位在像他22岁时就能获得如此殊荣的。1980年8月20日出生的沈刚小伙郑智在2002年12月10日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足球甲A联赛的金球奖,在这位“金童”不算长的足球生涯里,却有着坎坷的足球历程和快乐的足球人生。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期待的甲A联赛再度拉开大幕,在经历了5年的足改和1998年出现的阵痛之后,甲A联赛的第6个年头将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非常关键的赛季。全局上看,去年由于职业化改革以来积存的诸多问题而引发了中国足球矛盾的大爆发,从球赛本身的质量到球市等外部因素都降到了职业联赛以来的低点.这在职业足球的发展史上被称为“瓶口之年”。中国足球能否真正下决心去解决自身的弊端、能否做到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去使我们的职业职赛更纯粹,去抓住时机使甲A联赛突破“瓶口”,重新获得广阔的空间,今年将是迈出决定中国足球未来方向的…  相似文献   

15.
刘柳  张文魁 《新体育》2006,(1):20-23
李明,堪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活化石”。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第一代的标志性人物,和他同时期的球员早已远离了赛场,他,成为最后一个固守田园的耕种者。在得到第八个联赛冠军后,李明宣布退役,最后一个叱咤江湖的大佬也告别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时代也悄然地和我们说再见了。翻开李明职业生涯的经历,几乎等于翻开一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12年来, 中国足球走过的每一步,几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烙印……懵懂少年一飞冲天的一代李明的足球生涯,甚至要比中国足球的职业生涯更久一些。早在1988年,年仅  相似文献   

16.
很多球迷写信来问:辽宁足球怎么啦? 我很理解这些写信发问的球迷,他们很痛心很惋惜;独霸中国足坛多年的“东北虎”辽宁足球队为什么在职业联赛中竟“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们很困惑也很不解:昨天还是威风十面的“九连冠”、“十冠王”,今天竟然在甲(A)联赛前八轮比赛中成了“垫底”队伍。他们在呼喊在发问:辽宁足球队一夜之间就“雄风不再”的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让“东北虎”焕发青春、重振雄风? 那么,辽宁足球究竟怎么啦? 其实,看看联赛第八轮四川全兴队同辽宁队的这场比赛就可以知道了。 整场比赛,全兴队都在高速奔跑,辽宁队却是疲于奔命;全兴队从场上球员到场外  相似文献   

17.
袁也 《新体育》2014,(12):37-41
在1984年10月17日,江城武汉,首届中国足协杯赛,当年全国甲级队及乙级联赛前四名、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冠军和特邀的广州队参加,比赛结果决定第二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名额归属。刚刚荣获乙级联赛冠军的大连足球队获得足协杯赛第十三名,顺利晋级全国足球甲级队行列,结束了顶级联赛“只有大连人,没有大连队”的历史。大连上千球迷自发庆祝游行,群情激昂,欢歌笑语。翌日,《大连日报》头版头题套红刊发了《胜利了,胜利了,我们胜利了》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如果在四五年前,有人要问你有关四川足球的问题,恐怕你会觉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没准儿你还得反问人家一句:四川,有足球吗? 四川足球的历史实在是太苍白了。 但是这两年不同了,四川足球借着“全兴酒”的威力,凭着百万川民的豪情,在中国足坛异军突起。川人可以自豪在说,自从跻身甲A联赛三年以来,身披黄袍的四川全兴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球迷的眼球在大多数时候总是被最炙手可热的球星所左右的。但怀旧也是时下里一种很流行的情愫,在足球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字总是令人无法释怀,有许多巨星总是让人心潮澎湃。“陈年老偶”,不仅仅国外的退役老将们值得敬佩,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球员.包括曾经踢过甲A联赛的昔日战将同样令我们怀念!十年甲A转瞬即将过去,时值中国甲A联赛最后一年,让我们共同回忆曾经驰骋在甲A赛场上的中国球星!第三期“甲A老偶”我们为您奉献上——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是以本国的联赛水平为标志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联赛质量的高低,则又是以比赛精品的多少来确定的。自从1994年开展职业联赛以来,中国的职业联赛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联赛第一年的工作重点放在职业俱乐部的挂牌上,第二年理顺内部机制,尝试一下球员转会,第三年、第四年是和国际接轨,使其更具职业化,那么第五个赛季就要向联赛要精品了。没有精品的联赛,亦或精品少的联赛,不是好的联赛,这直接影响了国家队的水平。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提高联赛的档次,多出些大手笔,笔者认为是时候了。苏格拉底说:“足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被当成一种艺术,但眼下许多绿茵场正在变成战场。”这句话似乎是在说中国的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