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报报小容量大,汇天下大事、融多种知识于方寸之间,这其中充当主角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新闻。可以说,晚报新闻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晚报竞争力的大小,晚报新闻“硬”“软”与否,决定了晚报可读性的强弱。这里,笔者试从晚报新闻采写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何为党报性质,晚报风格?我们认为,党报,即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以“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刊行”的出版物。所谓晚报,是以刊载社会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出版物。也可能是有党派性的,也可能是无党派性的,一般说来是无党派性的。如果说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性质”的不同,作为报纸,又都是面对读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的出版物。当然,它们的内容、风格是有很大差别的。党报的宣传主次十分鲜明,有较强的指导性、思想性、政策性。晚报的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在报纸系统中为最。它的优势就在于“靠近生活,面向社会,接近群众”。坚持党报性质,发扬晚报风格,是在坚持党报性质的基础上,借鉴晚报的经验,发挥晚报优势,吸吮晚报味道,办出富有地方城市特色的机关报来。邢台晨报为了在坚持党报性质的前提下发扬晚报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头版,是新闻版,新闻精华荟萃其中,往往被人们视作报纸的“脸面”。晚报的“脸面”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新闻之窗口,亦最能体现这张新闻纸的风格。 虽说“脸面”对一张报纸至关重要,但办好“脸面”却不易。与其他报纸“脸面”相比,晚报“脸面”要“眉目清秀”就更难。晚报是一种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综合性地方报纸,它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反映生活,丰富生活,引导生活是其主要特点。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读者对头版的要求和品味不同于日报类报纸;其次是头版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所谓的“高级报纸”相比,更富有“大众化报纸”的特点。具体来说,要使晚报的要闻头版具有独特的风格,应注重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需求各异的服务对象有人把晚报反映的层面和读者对象归纳为“面向社会、进入家庭”八个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社会却几乎包容了人类的全部。晚报要面向社会,进入家庭,它面对的读者,也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职业分,有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商人、教师、学生等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110”在2005年创立之初,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了河北《张家口晚报》品牌栏目。但之后,“新闻110”稿件多以单篇稿件见报,版面不固定,品牌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初,晚报编委会决定开设“新闻110”版,每周两期,每期半个版。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晚报的“民生”定位,决定了社会新闻在报纸版面和渎者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地市级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对大政方针政策又局限于上传下达,领导层面的思想也较为保守,这使得地市晚报的时政经济新闻多被会议、业绩以及数字所网,失去了时政经济新闻应有的深度、广度和信息量,变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8.
武汉晚报从1961年5月1日创刊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文革”前的“市委机关报”时期;从1984年9月 1日复刊到1992年7月,日报主办晚报时期;从1992年8月到现在,作为独立的晚报时期。 三个历史时期,武汉晚报虽然扮演了不同的“晚报角色”,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晚报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近年来,还把创自身特色当作新闻改革的首要目标。 在探索晚报特色的过程中,我们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是:晚报特点到底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和多媒体的“前夹后攻”,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晚报特色?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报思想、办报观念、宣传方式和报道方法,哪些在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坚持,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这些年来,武汉晚报在创自身的晚报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简而言之,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创自身更加鲜明的晚报特色。 1984年9月1日,武汉晚报复刊时市委为我们确定的办报方针是:“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陶冶情操”;1992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传播新闻.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在他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这句话说了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报纸,至今还忽视新闻,其中以晚报为最. 凡是报纸,不管它姓“晚”、姓“日”,还是姓“周”,都应该是报,而不是杂志.现在往往强调了它的姓,而忽视了它作为报纸的固有功能.说晚报姓晚,喻意要注意报纸的可读性,要有晚报的特点.抓报纸的可读性当然设有错,值得注意的是由此产生的晚报杂志化、日报晚报化的做法.所谓  相似文献   

10.
概括地说,晚报、日报的经济新闻存在“六异四同”。“六异”分别是: 角度大小。晚报经济新闻的角度比较小、比较巧。经过晚报老报人的多年苦心经营,它形成了鲜明的选材裁剪角度;近年来它又不断得到反思升华。晚报经济新闻的角度在这样五对关系上有所倾斜:经济工作角度与经济生活角度;生产角度与消费角度;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长远角度与当前角度;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即一般把后一角度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概括地说,晚报、日报的经济新闻存在“六异四同”。“六异”分别是:角度大小。晚报经济新闻的角度比较小、比较巧。经过晚报老报人的多年苦心经营,它形成了鲜明的选材裁剪角度;近年来它又不断得到反思升华。晚报经济新闻的角度在这样五对关系上有所倾斜:经济工作角度与经济生活角度;生产角度与消费角度;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长远角度与当前角度;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即一般把后一角度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晚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报纸,要扩大影响、促进发行,就必须在新闻策划上寻求“卖点”,而市民化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晚报新闻策划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关注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 一、精心选题,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 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选题。立足于晚报的特  相似文献   

13.
《扬子晚报》元月十一日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短新闻,文中写道:本报决定在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中增设“新闻线索奖”和“金点子奖”。“凡由读者提供线索或出点子而写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晚报及其新闻摄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不断追赶生活的进程中,晚报新闻摄影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一、“软”与“快” 有人对晚报与日报的新闻构成及采写方式比较研究,认为:“晚报和日报不一样,一般地只作指导思想,指导生活而不指导工作。”体现在晚报图片编辑运作方式上,日报已经报道过的内容,晚报一般不作重复报道。这里“不一样”强调“侧重点”的不同与变化。这种不同、不重复与变化,标志着“求异”,另辟蹊径和变换角度。 从晚报“软”的品格特点出发,晚报新闻摄影注重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开掘捕捉感人而又有思想性的新闻事实,寻找一种贴近生活、重视人情味的表现方式,抓取精彩瞬间。比如报道“创世纪的三峡工程”,一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地方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新闻评论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具风味的特色菜。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更具有可读性、互动性,它是晚报的一大阅读亮点,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地市级晚报,《江海晚报》多年前就设有新闻评论版面,2010年年初改扩版后,在副刊版开设了“夜话”栏目,作为新闻评论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8.
晚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一种报纸不同于另一种报纸的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于报纸的读者对象和不同分工,同时又规定和制约着报纸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叫晚报呢?顾名思义,晚报的主要特点,就在“晚”字上。正如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所说的:“日报出版以后,到了晚上还有许多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发生。白天本地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什么新闻,可以在晚报上看到。所以‘晚’字这个特点是日报抢不去的。这也是晚报最主要的特色。”赵超构在强…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仿佛以它那“看不见的手”,正召唤着当代新闻工作者力求用全新的观念和素材、全新的角度和技巧,为读者奉献出一幅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经济生活新画卷。随之,它也必将推进晚报经济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使我们在探索晚报经济新闻社会化的可操作性的道路上,从必然王国一步一步地逼近自由王国。为更自觉、更有特色地在晚报新闻版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掌握晚报老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突出经济新闻的社会化,并熟悉与运用社会化经济新闻的“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